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国人又开始说“情怀”了,家国情怀,社会情怀,恋旧情怀……胸怀中一往情深,因着冥冥之中的默契,因着挥之不去的独家记忆,因着“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强烈心理暗示,人们有疼痛,有偏爱,有欢欣,有疼痛地活着。日常的饮水,用食,劳作,喝茶,走在人生每一段去茶馆的路上。
牛骨铃铛伴着数来宝,牽笼挂鸟的横梁,热腾腾冒着气的茶盏,古色古香的匾额对联……茶馆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大清内有外患摇摇欲坠,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可这不大的茶馆里却尽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掌柜王立发确实比他父亲敢做敢干,一心想把老裕泰经营得红火起来,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眼前的一切,市裕泰绝对风华的日子。
这是属于茶馆的时代,满清子弟盘着玲珑核桃狮子头,青绿手串,稀罕着蛐蛐、蝈蝈,依着“铁杆庄稼”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街上游手好闲的打手,占卜算卦,贩卖人口的混混,忠实念旧的老伙计,仗势欺人的捕快,暗中干政的太监,实业救国的地主……形形色色的人,将茶馆塑造成了一个小社会,亦正亦邪,有苦有乐,也只有左右逢源,精明正义的王掌柜能把控住这池微澜不断,暗流汹涌的泥潭。
“生活就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尤其在这小小的天地间,完全正直的人活不下去,锱铢必较的人留不下来,老实巴交的人活不下去,侠肝义胆的人留不下来。人吃五谷杂粮,配着山珍海味,油腻肉食,填饱一身疲累,而茶馆,正是一个下里巴人清清肠胃的地方,一个阳春白雪雅士们谈笑风生的所在,中国人不喜欢追名逐利满身风尘,失去生活,体面“讲理儿”“要面儿”也融入了四九城的血液,老舍对低层人的温柔,对文化的关怀,都从他这位末世人的眼里延展出去。
晚清的风雨,近代的屈辱,反帝反封,实业救国,民主革命的浪潮,民国、抗日的烙印,无一不侵染了这间茶馆,在正义与混乱之间,在热闹与冷清之间,茶馆像钢丝上行走的人,谨小慎微,低眉顺眼的苟活着,早年间热闹腾腾的场景,自在若仙的光阴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在了,政治的走向可能只是决策者的事,可政治的影响却灼烧着万家灯火,寻常阡陌。老裕泰是见证者,更是经历者,进门的立柱上,永远贴着“莫谈国事”的立联,但“天下兴士,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国人怎能回避国事?发国难财的地痞流氓怎能放弃国事?国事在茶馆里,是禁忌,是茶余闲谈,是内心深处的疼痒,只是就着一口点心,酽着一口茶,就化为云淡风轻罢了,常四爷那句话还是萦绕心头,“我爱我的国,可谁爱我呢?”谁爱百姓子民?谁能将百姓冷暖置于心尖?富兰克林讲:“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而在风雨飘摇的近代,能立足的地方,能知你冷暖的地方,就是你爱的祖国,茶馆像一位从沙漠,从海上走来的故人,每一盏龙井、普洱、观音中都有他们自己的味道和故事,不同的人品,味道也不同。有人爱茶,有人糟蹋茶,有人懂茶,有人亵渎茶;有人把它当历史唱,有人把它当水喝。
《茶馆》中的情怀就像老城里的旧折子戏,温言软语。王利发是有执念的,单纯做事的生意人,一心想把老裕泰振兴,踏踏实实地赚钱,一张笑脸迎来送往,从牙缝节省下的钱两还要用来上下关节的打通……敢想敢干,一次又一次对茶馆的改良充斥着一个“变”字,形式翻新,菜品改良,心境也不再是当时年少了。他一生都在紧张中度过,一日舒坦不得,可在这若得发涩的光景里,也要为自己活出点颜色,松二爷,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友谊,说是友谊,不如说是交情,老北京爷们的情谊,厚实而不张扬。
老天给了每个人饭碗,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可不是每个饭碗都是干干净净,你不愿苟且地活,不愿坐吃山空的活,不愿看人脸色的活,不愿卑卑怯怯的活,不愿理想的糖掉进泥里,沾了一层尘,不愿现实的山长满苍翠,只留一片绿,生活是要有些鲜活点缀的,是要有盼头的。
三教九流,世间百态,老实营生,逐波投机,辜名钓誉,依附权贵,脏的,发霉的,满目疮痍的,在这乱世,在这四九城的小角落里纤毫毕现,数尽铅尘。唏嘘不已的悲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未知的政治体制与社会风气,在改良中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失望;“这年头让高兴的事见天没有,让人笑的事见天是。”一声苦笑,一皱眉,日月从不温柔,跪着爬着讨生活罢了。
衔着白面馍打狗,嘴里脚下都紧张。幸好还有裕泰,这日子也不至于凉到骨血里去,文化的情谊绵绵,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古朴大方的茶馆装潢,让人过且不忘:——“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开茶溢香。”“裕如大雅畅饮甘露,泰然我心神游六合”。看到它们,像是听见了父辈的叮咛,望见了先人的嘱托,有了这精神依靠,生活再难,也难不过当年开辟江山。
耕织分离,纺织分离,洋货充斥市场,排挤国货,农民破产,民族工业春天短暂,民生凋弊,伦理丧失。一系列的国计民生问题都被老舍藏进了老裕泰。老裕泰看了中国五十年,陪了中国五十年。我们读《茶馆》不单要了解老舍的幽默,还要理解体恤他的身份,和那些含着泪的故事。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的心已不再年轻,不愿再去擦洗,圣坛上庸人的脚印。”年轻的心在风雨过后拼杀,只是为了保住春去秋来的感动。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让我难受了许久,茶馆的匾额从“陆仙遗风”变成了“生意兴隆,”由雅到俗,有诗意到生计,就像《断魂枪》里的沙子龙,英雄迟暮,空有豪情万丈,可他的时代已走远了。环境决定论漂浮在老舍的作品里,有些消极,有些不适合年轻的生命。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茶馆的世界,还是将博大的爱献给了底层。
满天的纸钱,是从自己手中撒出来的,自己可怜自己,自己了结自己,如《一代宗师》中:“我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了”,年迈王利发老态龙钟地坐在台阶上,满眼望去,都是自己四十几岁,精明干练的样子,不要悲哀了吧,茶馆辉煌一时,帮我们读史明智,帮我们读自己明心。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国人又开始说“情怀”了,家国情怀,社会情怀,恋旧情怀……胸怀中一往情深,因着冥冥之中的默契,因着挥之不去的独家记忆,因着“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强烈心理暗示,人们有疼痛,有偏爱,有欢欣,有疼痛地活着。日常的饮水,用食,劳作,喝茶,走在人生每一段去茶馆的路上。
牛骨铃铛伴着数来宝,牽笼挂鸟的横梁,热腾腾冒着气的茶盏,古色古香的匾额对联……茶馆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大清内有外患摇摇欲坠,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可这不大的茶馆里却尽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掌柜王立发确实比他父亲敢做敢干,一心想把老裕泰经营得红火起来,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眼前的一切,市裕泰绝对风华的日子。
这是属于茶馆的时代,满清子弟盘着玲珑核桃狮子头,青绿手串,稀罕着蛐蛐、蝈蝈,依着“铁杆庄稼”过着吃喝不愁的日子,街上游手好闲的打手,占卜算卦,贩卖人口的混混,忠实念旧的老伙计,仗势欺人的捕快,暗中干政的太监,实业救国的地主……形形色色的人,将茶馆塑造成了一个小社会,亦正亦邪,有苦有乐,也只有左右逢源,精明正义的王掌柜能把控住这池微澜不断,暗流汹涌的泥潭。
“生活就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尤其在这小小的天地间,完全正直的人活不下去,锱铢必较的人留不下来,老实巴交的人活不下去,侠肝义胆的人留不下来。人吃五谷杂粮,配着山珍海味,油腻肉食,填饱一身疲累,而茶馆,正是一个下里巴人清清肠胃的地方,一个阳春白雪雅士们谈笑风生的所在,中国人不喜欢追名逐利满身风尘,失去生活,体面“讲理儿”“要面儿”也融入了四九城的血液,老舍对低层人的温柔,对文化的关怀,都从他这位末世人的眼里延展出去。
晚清的风雨,近代的屈辱,反帝反封,实业救国,民主革命的浪潮,民国、抗日的烙印,无一不侵染了这间茶馆,在正义与混乱之间,在热闹与冷清之间,茶馆像钢丝上行走的人,谨小慎微,低眉顺眼的苟活着,早年间热闹腾腾的场景,自在若仙的光阴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在了,政治的走向可能只是决策者的事,可政治的影响却灼烧着万家灯火,寻常阡陌。老裕泰是见证者,更是经历者,进门的立柱上,永远贴着“莫谈国事”的立联,但“天下兴士,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国人怎能回避国事?发国难财的地痞流氓怎能放弃国事?国事在茶馆里,是禁忌,是茶余闲谈,是内心深处的疼痒,只是就着一口点心,酽着一口茶,就化为云淡风轻罢了,常四爷那句话还是萦绕心头,“我爱我的国,可谁爱我呢?”谁爱百姓子民?谁能将百姓冷暖置于心尖?富兰克林讲:“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而在风雨飘摇的近代,能立足的地方,能知你冷暖的地方,就是你爱的祖国,茶馆像一位从沙漠,从海上走来的故人,每一盏龙井、普洱、观音中都有他们自己的味道和故事,不同的人品,味道也不同。有人爱茶,有人糟蹋茶,有人懂茶,有人亵渎茶;有人把它当历史唱,有人把它当水喝。
《茶馆》中的情怀就像老城里的旧折子戏,温言软语。王利发是有执念的,单纯做事的生意人,一心想把老裕泰振兴,踏踏实实地赚钱,一张笑脸迎来送往,从牙缝节省下的钱两还要用来上下关节的打通……敢想敢干,一次又一次对茶馆的改良充斥着一个“变”字,形式翻新,菜品改良,心境也不再是当时年少了。他一生都在紧张中度过,一日舒坦不得,可在这若得发涩的光景里,也要为自己活出点颜色,松二爷,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友谊,说是友谊,不如说是交情,老北京爷们的情谊,厚实而不张扬。
老天给了每个人饭碗,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可不是每个饭碗都是干干净净,你不愿苟且地活,不愿坐吃山空的活,不愿看人脸色的活,不愿卑卑怯怯的活,不愿理想的糖掉进泥里,沾了一层尘,不愿现实的山长满苍翠,只留一片绿,生活是要有些鲜活点缀的,是要有盼头的。
三教九流,世间百态,老实营生,逐波投机,辜名钓誉,依附权贵,脏的,发霉的,满目疮痍的,在这乱世,在这四九城的小角落里纤毫毕现,数尽铅尘。唏嘘不已的悲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未知的政治体制与社会风气,在改良中一次又一次地令人失望;“这年头让高兴的事见天没有,让人笑的事见天是。”一声苦笑,一皱眉,日月从不温柔,跪着爬着讨生活罢了。
衔着白面馍打狗,嘴里脚下都紧张。幸好还有裕泰,这日子也不至于凉到骨血里去,文化的情谊绵绵,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古朴大方的茶馆装潢,让人过且不忘:——“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开茶溢香。”“裕如大雅畅饮甘露,泰然我心神游六合”。看到它们,像是听见了父辈的叮咛,望见了先人的嘱托,有了这精神依靠,生活再难,也难不过当年开辟江山。
耕织分离,纺织分离,洋货充斥市场,排挤国货,农民破产,民族工业春天短暂,民生凋弊,伦理丧失。一系列的国计民生问题都被老舍藏进了老裕泰。老裕泰看了中国五十年,陪了中国五十年。我们读《茶馆》不单要了解老舍的幽默,还要理解体恤他的身份,和那些含着泪的故事。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的心已不再年轻,不愿再去擦洗,圣坛上庸人的脚印。”年轻的心在风雨过后拼杀,只是为了保住春去秋来的感动。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让我难受了许久,茶馆的匾额从“陆仙遗风”变成了“生意兴隆,”由雅到俗,有诗意到生计,就像《断魂枪》里的沙子龙,英雄迟暮,空有豪情万丈,可他的时代已走远了。环境决定论漂浮在老舍的作品里,有些消极,有些不适合年轻的生命。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茶馆的世界,还是将博大的爱献给了底层。
满天的纸钱,是从自己手中撒出来的,自己可怜自己,自己了结自己,如《一代宗师》中:“我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了”,年迈王利发老态龙钟地坐在台阶上,满眼望去,都是自己四十几岁,精明干练的样子,不要悲哀了吧,茶馆辉煌一时,帮我们读史明智,帮我们读自己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