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要靠演员通过形体和语言的塑造呈现在电影中。导演及其助手(一般是副导演)会根据剧本中人物的特点来挑选演员,而演员要服从于剧本,要根据剧本的要求来调整和完成自己的表演。这是一般的情况。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形,就是编剧根据某已知演员(比如一些著名的演员)的特点来创作剧本。
为演员量身打造剧本首先应该了解这位演员的表演风格、曾经出演的角色、目前的表演状态等等。依据演员的表演方式或外形特点来创作剧本中的人物,这是根据演员来选择角色,而不是根据角色来选择演员。这和一般的剧本创作是相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会给编剧的创作带来困难,有时也会因为过多考虑大牌演员而影响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主题。但是运用好的话,可以使剧本的角色与演员自身更加契合,帮助演员能够完成浑然天成的表演。电影制作的工业化和发行的商业化,导致电影明星的出现。电影明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部影片的商标或主要的卖点。有明星的电影不一定好,但不可否认的正是因为有许多伟大的影星精彩的带有标志性的表演成就了一部电影,也成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专门为某些著名演员量身打造的剧本。这里说说《女人香》这部电影。影片本身的故事其实很司空见惯,通过讲述性格经历和社会地位很不相同的两个人从开始的冲突到最后的理解融合来体现一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激发观众的感动情绪,引出温馨而励志的主题。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其实是艾尔帕西诺的表演。剧本中的弗兰克中校就是为帕西诺量身打造的。帕西诺这个小个子影帝因饰演教父成名,张弛有度的表演、沙哑的嗓音、极具沧桑感的面孔是他的标志。依据帕西诺的特点编剧创造了弗兰克中校这么一个经历丰富、外表强悍而内心又孤独脆弱的角色。对于这样的角色帕西诺驾轻就熟,将表演发挥到了极致,动作、神态和语言相得益彰,让观众在冲突感很强的表演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编剧很好的使用了帕西诺这样一个表演天才,为他定制了最能发挥其特长的角色,让演员表演起来得心应手,又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和表演激情。
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杀手莱昂》。里面那个外表粗糙冷酷而内心柔软的杀手成就了让雷诺。其实这个角色也是专门为他打造的。让雷诺之前与吕克贝松合作过,导演和编剧知道他的表演特点,在充分考虑剧情需要的同时,创造一个与让雷诺在气质和性格上都接近的角色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莱昂从外形到动作,从语言的神态都是最具观赏性的杀手。当然还有时而流露出的带有羞涩的情感,都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把演员的特点直接而巧妙地转移到剧本中的人物身上,由性格演员去创造性格角色,会让演员更快地进入人物情绪,也是通过演绎角色来展现优秀演员自身魅力的好方法。
01
其实编剧不是只能为大牌演员改变剧本。演员在塑造剧本中人物的时候一定会带上自身的特点。所谓模糊化表演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因为不同演员演同一剧本的同一角色效果绝对不会一样。绝对的模糊化表演其实会扼杀演员的创造力和原本很吸引人的本色展现。演员本身需要去适应角色,但是如果能把自身的一些特点糅合进角色中是表演中的一次再创造。而编剧可以把这一过程提前到剧本创作时开始。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演员,没有个人痕迹的演员是失败的。编剧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甚至在剧本完成后,根据所选演员的特点,无论其是否是电影明星,编剧依然可以对原剧本的人物进行改动。
当然,演员本人不等于剧本中的角色,编剧要找到这其中的平衡点。当演员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展现或者更加适合影片主题的表达时,编剧就可以将真实的演员和虚构的人物进行合理的重合。如果过分突出演员特点而使剧本的人物不符合剧情要求将是得不偿失的。演员的表演可以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天生的气质或是后天磨炼出的演技,但是编剧不能完全按照演员的表演习惯和方式来处理剧本中的人物,他可以在剧本创作时给演员创造有利条件,或想办法把这个演员最具魅力和最具观赏性的一面展示出来,但不是迁就演员的名气或习惯。《夜宴》中的笑场就是编剧明知某角色是由葛优来演,还故意把台词写的非常书面化和戏剧化,这和葛优的平民化生活化的表演风格很不搭调,创作的角色不适合演员的风格,会让看过葛优电影的人感觉很别扭。葛优不是不能演悲剧。《活着》里的福贵一角让他拿了嘎纳大奖。原因就是剧本的角色于演员的形象和表演方式很契合,让人感觉自然真实,表演是有血有肉而不是故作姿态的。其实真正好的编剧应该明白剧本中的角色都是要由演员来最终呈现的,即使在剧本创作时不得而知演员的状况,也应该在确定演员后有意识地根据其特点作适当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在电影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明星演员成为票房的保证。很多电影在剧本还没有完成以前就会确定演员,所以根据演员来创作越来越常见。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屡试不爽的。常常有一些当红演员的角色非常重复,缺乏变化,因为编剧总是根据他本人特点来创造角色,最后就变成了固定的模式,趋于雷同。当然,还有一些所谓的明星其实没有什么演技,为这样的演员量身定做的角色太难的演不了,简单的又清汤寡水,没有滋味。编剧还可能会因一些原因被动的让剧本中的角色适应某个演员的特点,这样很难达到预想的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效果,对于编剧而言,塑造合理的人物,传达出准确的情绪,揭示电影主题才是总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为某演员量身打造角色只是一种方法,在有利条件下充分利用,在不利条件下尽量减小其负面影响。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玄武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要靠演员通过形体和语言的塑造呈现在电影中。导演及其助手(一般是副导演)会根据剧本中人物的特点来挑选演员,而演员要服从于剧本,要根据剧本的要求来调整和完成自己的表演。这是一般的情况。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形,就是编剧根据某已知演员(比如一些著名的演员)的特点来创作剧本。
为演员量身打造剧本首先应该了解这位演员的表演风格、曾经出演的角色、目前的表演状态等等。依据演员的表演方式或外形特点来创作剧本中的人物,这是根据演员来选择角色,而不是根据角色来选择演员。这和一般的剧本创作是相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会给编剧的创作带来困难,有时也会因为过多考虑大牌演员而影响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主题。但是运用好的话,可以使剧本的角色与演员自身更加契合,帮助演员能够完成浑然天成的表演。电影制作的工业化和发行的商业化,导致电影明星的出现。电影明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部影片的商标或主要的卖点。有明星的电影不一定好,但不可否认的正是因为有许多伟大的影星精彩的带有标志性的表演成就了一部电影,也成为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专门为某些著名演员量身打造的剧本。这里说说《女人香》这部电影。影片本身的故事其实很司空见惯,通过讲述性格经历和社会地位很不相同的两个人从开始的冲突到最后的理解融合来体现一种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激发观众的感动情绪,引出温馨而励志的主题。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其实是艾尔帕西诺的表演。剧本中的弗兰克中校就是为帕西诺量身打造的。帕西诺这个小个子影帝因饰演教父成名,张弛有度的表演、沙哑的嗓音、极具沧桑感的面孔是他的标志。依据帕西诺的特点编剧创造了弗兰克中校这么一个经历丰富、外表强悍而内心又孤独脆弱的角色。对于这样的角色帕西诺驾轻就熟,将表演发挥到了极致,动作、神态和语言相得益彰,让观众在冲突感很强的表演中体会到人物的内心。编剧很好的使用了帕西诺这样一个表演天才,为他定制了最能发挥其特长的角色,让演员表演起来得心应手,又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和表演激情。
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杀手莱昂》。里面那个外表粗糙冷酷而内心柔软的杀手成就了让雷诺。其实这个角色也是专门为他打造的。让雷诺之前与吕克贝松合作过,导演和编剧知道他的表演特点,在充分考虑剧情需要的同时,创造一个与让雷诺在气质和性格上都接近的角色是非常聪明的做法。莱昂从外形到动作,从语言的神态都是最具观赏性的杀手。当然还有时而流露出的带有羞涩的情感,都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把演员的特点直接而巧妙地转移到剧本中的人物身上,由性格演员去创造性格角色,会让演员更快地进入人物情绪,也是通过演绎角色来展现优秀演员自身魅力的好方法。
01
其实编剧不是只能为大牌演员改变剧本。演员在塑造剧本中人物的时候一定会带上自身的特点。所谓模糊化表演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因为不同演员演同一剧本的同一角色效果绝对不会一样。绝对的模糊化表演其实会扼杀演员的创造力和原本很吸引人的本色展现。演员本身需要去适应角色,但是如果能把自身的一些特点糅合进角色中是表演中的一次再创造。而编剧可以把这一过程提前到剧本创作时开始。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演员,没有个人痕迹的演员是失败的。编剧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甚至在剧本完成后,根据所选演员的特点,无论其是否是电影明星,编剧依然可以对原剧本的人物进行改动。
当然,演员本人不等于剧本中的角色,编剧要找到这其中的平衡点。当演员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展现或者更加适合影片主题的表达时,编剧就可以将真实的演员和虚构的人物进行合理的重合。如果过分突出演员特点而使剧本的人物不符合剧情要求将是得不偿失的。演员的表演可以带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无论是天生的气质或是后天磨炼出的演技,但是编剧不能完全按照演员的表演习惯和方式来处理剧本中的人物,他可以在剧本创作时给演员创造有利条件,或想办法把这个演员最具魅力和最具观赏性的一面展示出来,但不是迁就演员的名气或习惯。《夜宴》中的笑场就是编剧明知某角色是由葛优来演,还故意把台词写的非常书面化和戏剧化,这和葛优的平民化生活化的表演风格很不搭调,创作的角色不适合演员的风格,会让看过葛优电影的人感觉很别扭。葛优不是不能演悲剧。《活着》里的福贵一角让他拿了嘎纳大奖。原因就是剧本的角色于演员的形象和表演方式很契合,让人感觉自然真实,表演是有血有肉而不是故作姿态的。其实真正好的编剧应该明白剧本中的角色都是要由演员来最终呈现的,即使在剧本创作时不得而知演员的状况,也应该在确定演员后有意识地根据其特点作适当而合理的修改和调整。
在电影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明星演员成为票房的保证。很多电影在剧本还没有完成以前就会确定演员,所以根据演员来创作越来越常见。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屡试不爽的。常常有一些当红演员的角色非常重复,缺乏变化,因为编剧总是根据他本人特点来创造角色,最后就变成了固定的模式,趋于雷同。当然,还有一些所谓的明星其实没有什么演技,为这样的演员量身定做的角色太难的演不了,简单的又清汤寡水,没有滋味。编剧还可能会因一些原因被动的让剧本中的角色适应某个演员的特点,这样很难达到预想的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效果,对于编剧而言,塑造合理的人物,传达出准确的情绪,揭示电影主题才是总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为某演员量身打造角色只是一种方法,在有利条件下充分利用,在不利条件下尽量减小其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