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科学家的脚步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一课教学,以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为背景,带领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脚步,逐步再现有机物研究的各个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最终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核心素养
  从1824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开始,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一片崭新的化学领域——有机化学,已经在他们眼前打开了大门。时至今日,科学家们又是如何研究有机物的呢?教学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时,笔者充分发掘相关教学素材,以“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为背景,与学生一起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体验真实的有机物研究过程。
  一、教学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有机化合物研究,主要依靠于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但学生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却很少有机会接触这类先进的实验仪器,导致他们很难感受到真实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
  屠呦呦开始研究青蒿素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研究条件还很艰苦。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见证了我国有机物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的历程,也因此成为研究有机物的最好实例。以“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为背景开展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逐步了解现代仪器和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总结出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真实的化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知识主线为:初步了解有机物研究的第一步——文献研究→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方法→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方法→总结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据此,结合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设计情境主线和问题主线、活动主线:
  情境主线:屠呦呦接到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任务→《肘后备急方》的记载→屠呦呦成功分离出无色针形结晶青蒿素→屠呦呦小组对青蒿素做元素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对青蒿素做四大光谱测定→通过四圆X射线衍射,结合计算,得到青蒿素结构。
  问题主线:如果你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第一步准备做什么?→如何从青蒿溶液中提取有效成分?→如何确定青蒿素的元素组成?→如何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如何确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活动主线:学习活动1——寻找药物→学习活动2——提取药物→学习活动3——确定有机物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主题
  师截至2020年10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全球造成了4400余万人感染,116万余人死亡,令人叹惋。就在几十年前,另一种疾病——疟疾,也曾经在神州大地上肆虐,但科学家屠呦呦“横空出世”,经过艰苦的努力,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一起去体验他们是如何研究有机物的。
  [设计意图: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回顾青蒿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化学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理解,自然引入科学家研究有机物的教学主题。]
  (二)学习活动1——寻找药物
  师如果你是屠呦呦,国家交给你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任务,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
  生阅读文献、走访专家。
  师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的,请看资料。
  (出示资料:“屠呦呦和她的小组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最后从两千多种药方中整理出一张包括青蒿在内计有六百四十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只是在初期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她们的研究一度陷入困窘。”)
  师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尝试,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成功。
  [设计意图:从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过程中的挫折出发,提醒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有不怕失败、越挫越勇的精神。]
  (三)学习活动2——提取药物
  1.发现蒸发浓缩法的弊端。
  师1971年,屠呦呦终于在《肘后备急方》中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深受启发。如果你是屠呦呦,你准备怎样从青蒿溶液中提取有效成分?
  生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师你们的想法和屠呦呦是一致的。然而,她发现,水煎(蒸发浓缩)青蒿得到的溶液对疟疾无效。(出示图1)请你根据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分析原因。
  生青蒿素含有酯基,难溶于水;还含有过氧基(键),所以受热不稳定。
  [设计意图:结构决定性质,讓学生通过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去分析其性质,发现蒸发浓缩法无效的原因,同时发展他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2.明确分离提纯方法的细节。
  师(出示下页表1)这是青蒿素、水、乙醇和乙醚的熔沸点。另外,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和乙醚,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根据这些资料,你准备如何提取青蒿素?
  生将青蒿粉碎,然后用乙醚低温冷浸,得到青蒿素的乙醚溶液。
  师如何从青蒿素的乙醚溶液中再分离出青蒿素呢?
  生可能青蒿素在乙醇或者其他有机溶剂里溶解度更大,可以用其他有机溶剂萃取。
  师(出示资料:“青蒿素的现代生产工艺一:取一定量的青蒿枝叶干粉,用稀乙醇浸泡 24 h,得到乙醇提取液,将其注入连续萃取装置,用含苯和乙酸乙酯的汽油萃取。”)得到青蒿素的萃取液后,如何从中得到青蒿素晶体呢?请大家小组讨论。
  生可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生不能蒸发,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青蒿素受热结构会被破坏,所以应该在低温下结晶。   師那么结晶只需要完成一次,还是需要重复多次?为什么?
  生重复多次,这样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青蒿素晶体。
  (教师出示资料:“青蒿素的现代生产工艺二:青蒿素萃取液用活性炭脱色,过滤,回收溶剂得到浓溶液,再冷却结晶得到青蒿素粗晶物,再用乙醇重结晶得到青蒿素成品。”)
  师除此之外,分离青蒿素的有机溶液,还可以采用层析的方法。所谓层析,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其以不同速度的流动相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出示资料:“青蒿素的现代生产工艺三:将干燥粉碎的黄花蒿植物材料用提取溶剂(V石油醚∶V95%乙醇=2∶8)浸泡后,湿法装入层析柱中,静置1 h后,青蒿素吸附在层析柱上。再用提取溶剂冲洗层析柱,将青蒿素重新溶解收集。此方法的青蒿素提取率可达到95%以上。”]
  师从屠呦呦的研究经历中,我们发现分离与提纯有机物的一般方法有——
  (师生总结,得到表2。)
  [设计意图:提供数据,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分析得到分离与提纯青蒿素的方法,再和实际工业生产相印证,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四)学习活动3——确定有机物结构
  1.元素组成的确定。
  师屠呦呦小组成员钟裕蓉,采用硅胶柱对抽提物进行层析,于1972年11月8日成功分离出无色针形结晶青蒿素。获得青蒿抗疟有效单体后,研究小组即着手其化学结构的分析工作。如果你是研究小组的成员,准备如何确定青蒿素的元素组成?
  生可以通过燃烧法确定青蒿素的元素组成。
  师研究小组在北京医学院林启寿教授的指导下,对青蒿素做了元素分析。
  (教师出示题目:实验提取28.2 g青蒿素,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后,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所得到的产物,浓硫酸增重19.8 g,再用碱石灰吸收剩余产物,碱石灰增重66 g,未有含氮物质生成,求青蒿素的实验式。学生计算得到青蒿素的实验式为:C15H22O5。)
  2.化学式的确定。
  师通过元素分析只能获得有机物的实验式,要得到化学式,还需要知道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这就需要用到质谱法。(出示图2、图3)这是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图。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电离后的分子因接受了过多的能量会进一步碎裂成较小质量的多种碎片离子和中性粒子。它们在磁偏转器中加速电场的作用下获取具有相同能量的平均动能,而后按质荷比分离。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进入接受系统,经计算机处理,绘制成质谱图。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8H8O2,(出示图4)这是它的质谱图,我们如何从质谱图的数据中得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生质荷比最大的值等于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师对,有机物M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M+离子,从式量上来说,就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就是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的峰(最右侧的峰)。而青蒿素最大质荷比的峰,数值为282,说明青蒿素的化学式即为C15H22O5。
  [设计意图:从燃烧法得到实验式,通过质谱图分析得到化学式,体现了有机物结构分析的路径以及化学仪器对有机物分析的巨大推动作用。]
  3.分子结构的确定。
  师那如何确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呢?
  生通过化学反应确定其含有的官能团。
  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1972年底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到不同的结晶,1973年便通过化学反应确证其无双键。你觉得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化学反应确认青蒿素无双键的?
  生青蒿素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师中药所的科学家对青蒿素做了四大光谱的测定,明确其分子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推断青蒿素可能是一种倍半萜内酯。
  师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能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红外线,检测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即可得到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出示图5、图6)比较乙醇和乙酸的红外光谱图的异同,并尝试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
  生乙醇中含有羟基,乙酸中含有羧基,官能团不同,所以吸收了不同波长的红外线。
  师氢原子核具有磁性,如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出示图7、图8)请比较乙醇和二甲醚核磁共振氢谱的异同。
  (学生比较。)
  师结合刚才的学习,请总结不同实验方法对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作用。
  (学生总结,得到表3。)
  [设计意图:青蒿素分子结构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实验仪器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有机物结构的过程,既是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具体体现,也说明了“证据推理”的重要性。]
  4.概括总结。
  师上述研究方法,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结构的过程中均运用过。但完整的、确切的青蒿素结构最后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李鹏飞、梁丽等人在化学结构推断的基础上,利用四圆X射线衍射仪,测得了一组青蒿素晶体的衍射强度数据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得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有机物结构所运用的仪器和手段早已超越了屠呦呦的时代,但探索有机物的基本步骤与思路,却是一脉相承的。(出示图9)我们这节课,也经历了这样研究有机物的过程。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人类的浩劫中,作为掌握了一定有机物研究知识的你,如果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结构检测,你准备怎么做?请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予以验证。
  [设计意图:重现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总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充分发展归纳、整理、提炼知识的能力。而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提出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结构,则是培育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凤高.从金鸡纳到青蒿素——疟疾治疗史[J].世界文化,2016(9).
  [2] 罗嘉玲,李青嵘,张雅文,等.柱层析提取法提取青蒿素的工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3] 潘炳力,高嘉屿.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发现过程与研究现状[J].化学教育,2016(6).
  [4] 黎润红,饶毅,张大庆.“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1).
其他文献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后进生,也就是不能达到规定的学业进度、从学习的行列中掉下队来的学生。既然是掉了队,自然还是有赶上的可能的,但是正如“滴水之冰非一日之寒”,掉队的局面往往也是长期的,这种滞后性不是一句“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可以一朝逆转的。面对后进生,首先得承认这个事实,接下来就要教师拿出一万两千分的耐心,做一项水磨工程——改造后进生。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并不愿在这样的学生身上花费太多气力
期刊
摘要:基于文言文背诵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对文言文的背诵方法进行了归纳、整合,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于轻松娱乐中学会背诵,让他们愿背、善背、乐背。  关键字:文言文;背诵;轻松;指导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很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至今仍然被广泛引用。《语文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也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
期刊
摘要:《最佳路径》(第二课时)一课的教学基于儿童的“问”,立足儿童的“学”,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彰显了“问学”课堂的魅力。利用工具,确定教学内容;围绕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回归文本,习得言语形式,是值得借鉴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问学”教学内容思维言语形式  赵爱珍老师执教《最佳路径》(第二课时)这一课独辟蹊径,基于儿童的“问”,立足儿童的“学”,教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彰显了“问学”课堂的魅力。在这
期刊
摘要:针对《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一课的教学,梳理体现“问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三个向度:梳理质疑,在文章重点处“问学”;循问探学,在文字精妙处“问学”;迁移练学,在提升能力处“问学”,真正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问学”精神,适时为学生搭建完善的“问学”平台,助力学生创造精彩。  关键词:“问学”三个向度思维能力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
期刊
摘要:以“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为主题,对《灰椋鸟》一课进行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引出学习信息首先要聚焦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学习任务,最后要重视个性体验;获取学习信息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要有明确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学习信息要带给学生一种从自身出发、由互动产生的“生长感”。  关键词:课堂观察学习信息引出获取处理  本文试图以顾颖颖老师执
期刊
摘要:以“动作结构”为基础的分类方式,可以将不同的身体活动或不同运动项目中的相关动作联系起来,厘清它们之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以跳跃类运动为例,先整体把握课标中的学习目标,再搭建“类动作”体系,最后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影响因素,形成完整的学习层次。  关键词:动作结构;跳跃类技能;约束  一、以“动作结构”为基础的分类  体育教学是合理运用约束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是我国为了更好地平衡各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综合实力而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改革方式。本文通过武汉地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托管问题的分析,指出当前薄弱学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托管机构应从强化持续性考核机制,完善托管培训内容,针对托管对象制订托管体系,齐抓共管让薄弱学校更好发展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充分发挥托管机构的良好职能,达到更好地托管薄弱学校的目的,使其师资水
期刊
摘要:从科学方法的来源出发,可将科学方法分为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将学科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进一步地,将理论方法分为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图像法——正比例函数图像》一课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复习,回忆原有知识;呈现多个例子,引出图像法;引导总结概括,深化方法;变式练习,运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应用知识;图像法  当前,关于科学方法的分类依据标准的不同有多种研
期刊
社会对放开“二孩”的反应,和预期相去甚远。这中间不少人提到了“教育成本过高”。确实,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尚待完善,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家庭的经济能力也需要提高。体验过养育子女艰辛的家长们,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有位家长说,从幼儿园中班到初中二年级,作为母亲,十年没休过星期天,全用在孩子身上了:下班辅导孩子做作业,双休日陪读辅导班提高班,参加才艺训练和竞赛,整个就是保姆加秘书;从来没让孩子做过任何
期刊
摘要:围绕两堂课的教学探究“好课重构”的话题。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建构,准确把握教学难点,有效处理如何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的问题。不要仅对某个内容进行深挖掘,要帮助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视界,获得更为深入的反思,由此培养文本识别能力、文本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重构学生提问教学内容  围绕这两堂课,我想谈谈好课重构这个话题。  我有种感觉,这几年来,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喜欢追求把课教得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