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设,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文件。近几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逐年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课程;优化;研究;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构建新的体育活动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将会对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优化内容设置的借鉴;探索形成体育活动课程的建设经验,将对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提供策略和依据;丰富体育活动课程体系理论,通过体育活动课程优化内容设置的实施,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供理论依据。
二、探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测评等方法,针对体育资源及怎样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对教师、家长、学生认知情况进行相关调查。
(二)文献法。根据本课题探究目的及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大课间活动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了解、收集当前论文探究的进展情况,为论文提供参考。
(三)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及文献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展示、评比活动等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利用创新、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具体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又依据活动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探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数据比对法。在本论文探究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成绩进行比对的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变量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活动课程内容优化的探究。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上分成四个单元,按照班级集中站队、花样式跑操、特色校园操、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并通过对本地传统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梳理组合,构建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途径,形成具有农村小学的特色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二)体育活动课程形式创编的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由过去单一的围绕田径场跑圈,改变为图形跑,并结合农村小学田园特色校园文化,创编了大自然健身操。例如“M、口、V”等不同图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跑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活动课程活动区域的探究。体育教师发现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中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还应遵循自主性原则、指导型合作和开放型合作相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结合实际教学,在活动区域配置上体育教师设置了特色区、投掷区、拓展区、对抗区、比赛区、趣味区、技巧区、启智区八个大区,学生根据本班区域选择项目,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的优化不仅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定式,尝试新的跑步方式,融合特色田园文化,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热情。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应把优化体育活动课程作为推行“阳光体育”有力抓手,明确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建立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长效机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体育活动课程方案,并组织专人负责课程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只有校领导逐渐地重视体育活动课程的开展,才能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保证。
(二)丰富内容,积极参与。全体体育教师应对现有的人员、场地、器材、体育活动项目及形式等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效果,形成系统的一套课程体系。结合区情校情,因地制宜,对本地特色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整理筛选,将其优化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具有本地校园特色的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三)深入学习,加强研究。应加强对体育活动课程研究,为学校体育、艺术和班主任等相关人员提供业务培训,从而提升课程研究能力,是课程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多样,打造出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体育活动课程的优化,能够针对现行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易于管理、模式新颖,使学生正真体驗到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在这过程中不但拉近和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活动质量,而且使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1(1):50.
[2]罗英姿.大课间的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1(5):53.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活动课程;优化;研究;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构建新的体育活动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将会对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优化内容设置的借鉴;探索形成体育活动课程的建设经验,将对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提供策略和依据;丰富体育活动课程体系理论,通过体育活动课程优化内容设置的实施,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供理论依据。
二、探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测评等方法,针对体育资源及怎样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对教师、家长、学生认知情况进行相关调查。
(二)文献法。根据本课题探究目的及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大课间活动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了解、收集当前论文探究的进展情况,为论文提供参考。
(三)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及文献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展示、评比活动等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利用创新、有价值的体育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具体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又依据活动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探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四)数据比对法。在本论文探究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成绩进行比对的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变量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活动课程内容优化的探究。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上分成四个单元,按照班级集中站队、花样式跑操、特色校园操、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并通过对本地传统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梳理组合,构建体育活动课程体系,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途径,形成具有农村小学的特色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二)体育活动课程形式创编的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由过去单一的围绕田径场跑圈,改变为图形跑,并结合农村小学田园特色校园文化,创编了大自然健身操。例如“M、口、V”等不同图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跑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活动课程活动区域的探究。体育教师发现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中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还应遵循自主性原则、指导型合作和开放型合作相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结合实际教学,在活动区域配置上体育教师设置了特色区、投掷区、拓展区、对抗区、比赛区、趣味区、技巧区、启智区八个大区,学生根据本班区域选择项目,培养学生会学习、爱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活动课程内容设置的优化不仅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定式,尝试新的跑步方式,融合特色田园文化,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热情。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应把优化体育活动课程作为推行“阳光体育”有力抓手,明确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建立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长效机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体育活动课程方案,并组织专人负责课程的实施、组织和管理,只有校领导逐渐地重视体育活动课程的开展,才能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保证。
(二)丰富内容,积极参与。全体体育教师应对现有的人员、场地、器材、体育活动项目及形式等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效果,形成系统的一套课程体系。结合区情校情,因地制宜,对本地特色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整理筛选,将其优化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具有本地校园特色的体育活动课程体系。
(三)深入学习,加强研究。应加强对体育活动课程研究,为学校体育、艺术和班主任等相关人员提供业务培训,从而提升课程研究能力,是课程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多样,打造出适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体育活动课程的优化,能够针对现行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易于管理、模式新颖,使学生正真体驗到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在这过程中不但拉近和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活动质量,而且使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1(1):50.
[2]罗英姿.大课间的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20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