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教育是实行小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在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本人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即构建和谐课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和谐课堂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设计体现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我们要利用人性化的特点去设计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以语文教学设计中几个环节来分析: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确定心理教育目标
多年来许多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在语言能力训练各个环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却忽略了进行心理教育。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教养(语言能力)、德育、心理素质教育几个方面。
语文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并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例如:《鸟的天堂》一课可抓住“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这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心理教育内容:为什么有些人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再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语言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学习小阮恒舍己为人的精神之外,还要确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学习小阮恒坚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2、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中关注心理教育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是依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一篇课文的心理教育因素很多,选择哪些作为重点也应视学生的心理现况和教材的特点而定。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能实现心理教育:
(1)启发学生的想象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它能描绘的情景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把内心的体会说出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心理教育。例如,在《娥眉道上》一文中,设计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一架天梯竖在树木葱茏的陡坡上”这一景象进行想象,并与“铺路人背着石板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铺成路……”联系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铺路人默默奉献的品格,受到只要坚强勇敢有信心定能战胜困难的心理教育。
(2)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是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替人物去说去做,对课文人物现象进行再塑造。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表演时设身处地地实施文中人物的良好的或不良的行为,并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使学生受到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的心理素质。设计《争吵》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表演“我”和克莱谛,之后再让学生对换角色表演,表演完了,老师采访这两位学生表演“我”和克莱谛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样使全体同学受到顾全大局,宽容待人的人格美的熏陶。
(3)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总少不了问问题,这问题由谁来问,由谁来回答都应该从心理角度去考虑。一般来说,对于要普遍掌握的,则由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则由个别成绩好的学生提出;对于开放性的问答,则由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作业设计中考虑心理教育
以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往往因为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不做作业。所以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心理教育因素来给学生练习,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讲完《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几种新型玻璃,在讲评作业时,则以“产品设计推荐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想。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构建和谐课堂
众所周知,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但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没有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这节课很难取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在构建和谐课堂中老师要调控好以下几种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老师既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对学生专横跋扈,而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多创造合作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达到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友好合作的生生关系
这要以合作为原则。课堂上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创造机会让生生多向交往,达成合作共识,注意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议,共同完成练习或表演。以培养他们友好、合作的人格,这样,课堂才能更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浓,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
3、平衡的学生与自我关系
这要以成功为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马思洛指出:诚实而坦然,勇于表白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白自己的怀疑,勇于承担责任,是自我实现的途径之一。小学生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渴望实现自我,但大多数学生又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质疑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一矛盾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采取愉快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手段去帮助学生化解。正如颜无所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好”,请不要吝啬给孩子鼓励、赞扬的话,要让孩子勇于表达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自我。学生的心理才能得以平衡,平衡了,也就健康了。
4、创新的学生与学习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以创新的原则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例如:在教学《娥眉道上》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铺路人没必要自己背石板,他可以想其他方法把石板搬上去。”于是,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帮铺路人想想办法,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总之,一节轻松和谐的语文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有了各种不同滋味的“享受”。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得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和谐课堂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设计体现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我们要利用人性化的特点去设计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以语文教学设计中几个环节来分析: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确定心理教育目标
多年来许多教学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如何在语言能力训练各个环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却忽略了进行心理教育。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首先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教养(语言能力)、德育、心理素质教育几个方面。
语文教材中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并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例如:《鸟的天堂》一课可抓住“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这个问题,并把它转化为心理教育内容:为什么有些人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再如:在《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语言能力的训练,教育学生学习小阮恒舍己为人的精神之外,还要确定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学习小阮恒坚强的意志品质等等。
2、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中关注心理教育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是依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一篇课文的心理教育因素很多,选择哪些作为重点也应视学生的心理现况和教材的特点而定。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比较能实现心理教育:
(1)启发学生的想象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去想象它能描绘的情景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学生把内心的体会说出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心理教育。例如,在《娥眉道上》一文中,设计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一架天梯竖在树木葱茏的陡坡上”这一景象进行想象,并与“铺路人背着石板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铺成路……”联系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铺路人默默奉献的品格,受到只要坚强勇敢有信心定能战胜困难的心理教育。
(2)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是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替人物去说去做,对课文人物现象进行再塑造。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表演时设身处地地实施文中人物的良好的或不良的行为,并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使学生受到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的心理素质。设计《争吵》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表演“我”和克莱谛,之后再让学生对换角色表演,表演完了,老师采访这两位学生表演“我”和克莱谛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样使全体同学受到顾全大局,宽容待人的人格美的熏陶。
(3)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总少不了问问题,这问题由谁来问,由谁来回答都应该从心理角度去考虑。一般来说,对于要普遍掌握的,则由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则由个别成绩好的学生提出;对于开放性的问答,则由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作业设计中考虑心理教育
以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往往因为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不做作业。所以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心理教育因素来给学生练习,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讲完《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几种新型玻璃,在讲评作业时,则以“产品设计推荐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想。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构建和谐课堂
众所周知,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但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没有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这节课很难取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因此,在构建和谐课堂中老师要调控好以下几种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老师既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对学生专横跋扈,而要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多创造合作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达到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友好合作的生生关系
这要以合作为原则。课堂上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创造机会让生生多向交往,达成合作共识,注意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议,共同完成练习或表演。以培养他们友好、合作的人格,这样,课堂才能更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浓,学习的效果才能更好。
3、平衡的学生与自我关系
这要以成功为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马思洛指出:诚实而坦然,勇于表白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白自己的怀疑,勇于承担责任,是自我实现的途径之一。小学生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渴望实现自我,但大多数学生又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质疑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一矛盾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采取愉快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手段去帮助学生化解。正如颜无所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好”,请不要吝啬给孩子鼓励、赞扬的话,要让孩子勇于表达自己,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自我。学生的心理才能得以平衡,平衡了,也就健康了。
4、创新的学生与学习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以创新的原则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例如:在教学《娥眉道上》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铺路人没必要自己背石板,他可以想其他方法把石板搬上去。”于是,老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帮铺路人想想办法,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总之,一节轻松和谐的语文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有了各种不同滋味的“享受”。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得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