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仍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何创造性、艺术性地开展课堂提问,是我们语文教学永恒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课堂教学不单是忠实地落实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合于学生个性主体发展的创新过程,在师生共同研习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时候,巧妙的提问仍不失为一种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应当说,课堂提问仍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选角度,变中求异
  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意、主题、写作特点上兜圈子,搞循环,而应采用平实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项链》一文,应避免提问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之类,或者“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些大而空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那个阶级和社会。
  二、疑于无疑,平中出奇
  有些内容看似平平,处于无疑境地,教师要善于激疑,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微言大义,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教《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开头就可启发设问:课文题目说得明白——“群英会蒋干中计”,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是“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计。但如果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其实不是蒋干,而是曹操。同学们能否浏览一下课文,理清人物关系,来证明一下老师的观点?这样设问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迅速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双方人物关系。
  三、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提问教学中可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孔乙己》文末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提出为什么使用“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两者是否矛盾?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思索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大约”表推测,因为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而从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的情形看,他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冷漠。
  四、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如《石钟山记》中写到的三笑,如果直接问:这三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可设计两个较容易的问题对其作降低难度的处理:苏轼三次笑分别在什么场合?内容各是什么?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能逐步达到对原来问题的理解。又如《范进中举》一文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也应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五、问此意彼,直题曲问
  语文教材选文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比较典范。又加上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的辅助,透明度很高。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次,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陕西已经开始了第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本人正好经历了两轮完整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思考汇总如下,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改之前早就有提出,可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的如何呢?在我们大部分一线教师的传统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不尽心尽力的去“讲”,那么学生似乎就没有收获。特别是高中阶段,大部分老师更是寸步不让,尽心竭力。课堂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笔者就以在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l6届年会上观摩《再别康桥》同课异构为例,谈谈对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善学者穷于一物,不善学者穷于物物——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不少语文阅读课效率仍然很低。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文是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
期刊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欺凌(包括被欺凌、欺凌他人、欺凌-被欺凌三种类型)和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特征及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
【摘 要】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班、开设选修课、开展专题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多种媒体等措施进行。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谈措施。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语文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知识的缺失和结构的断层,因而要求教学过程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效接受教学内容,领会教学实质。作为中职学
【摘 要】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初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
【摘 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多给学生留点时间、空间和机会,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的培养和锻炼,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课堂 教学 优点 缺点  《语
【摘 要】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教师在育人的轨道上,不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这决非是一句空话。应该体现在对学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问题教学课。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