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好提问激活初中语文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问题教学课。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成功。
  教学实践表明:提问艺术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因此,教师须要掌握提问的技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确定好提问目的
  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课文感兴趣。
  2、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
  3、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关于一个课题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
  4、唤起注意重振精神。课堂教学时,如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教师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
  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比如有的老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如何回答?可以说答案有无数个,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任意说一个都可以。但学生无从下手,竟难以回答,结果导致冷场。其实,执教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做人道理的,完全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呢?”如果是课前导入性的提问就更要精心设计。开篇的问题提的好,可以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
  二.选择好答问对象
  课堂提问,有问就需有答,课堂上选择谁来回答,就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①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②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③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④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问答。
  因此,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意图,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回答。比方说这节课你想锻炼几个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那么,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及时捕捉你需要的对象。
  三、掌握好提问技巧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面、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只有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主题。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子之情。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象“父亲的体形怎样?衣着如何?爬上月台有哪些动作?”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过后,然后再提问:父亲的衣着和我的衣着有何不同?父亲买橘不容易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呢?由于学生已经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所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热烈,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古人云“为人贵直,为文贵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于设问,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树上的果实。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愚公九十几岁?”“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两个很生活化的问题,很简单地就解决了“且”“孀”“遗”的意思。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难动力是兴趣,而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真正让语文课“活”起来:
  1、抓住文眼提问,一石击起千层浪。“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抓住文眼,即抓住了作品中表现作者感情的画龙点睛之处。如《口技》一文伊始便道出了:京中有善口技者。我抓住此点睛处,进一步挖掘口技者的“善”体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怎样表现口技者的“善”?进而去体会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创设情境提问,醉翁之意不在酒。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锤炼语言的描绘情境,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
  3、伺机点拨提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中,难免有一些问题对学生形成一定难度,使学生普遍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以往的认知经验去寻找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依据,让经验的“电流”打通思维的局限,豁然开朗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
  如在教学布封的《马》一课时,我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人工驯养马的特点?学生寻章摘句说了很多。同样的答案一直在复制。我提醒他们:“总结一下,是哪些方面?”同学们知道自己的答案并不完善,可他们苦思冥想还是眉头紧锁没有答案。此时,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已经达到极点,于是我抓住时机,点拨学生:“第一段有个过渡句,找找看。”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勇毅和驯良。
  4、填补空白提问,淡妆浓抹总相宜。课文的空白指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有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它能够使读者产生审美情趣,具有“言虽尽意未止”的艺术效果。如《孔乙己》一课在分析理解课文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当瘸了双腿的孔乙己爬出咸享酒店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样,学生会通过自己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思考,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悟出作者留有空白的真正用意。
  5、引导学生质疑,春雨润物细无声。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教师
  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上。让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最优化,应紧扣教学目标,找准提问的时间和机会,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问题成为启迪学生思考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小语教学界也空前活跃,大家的主攻方向就是全面地深入地探索这个规律,下面从下述这几方面进行表述。  一、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长期的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的孩童起,就已经开始学习语文,以后到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在学习语文,工作以后主要是应用语文,不过,仍在不断学习语文,真正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其他
期刊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改在陕西已经开始了第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本人正好经历了两轮完整的高中语文教学。现将教学中的点滴思考汇总如下,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改之前早就有提出,可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的如何呢?在我们大部分一线教师的传统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不尽心尽力的去“讲”,那么学生似乎就没有收获。特别是高中阶段,大部分老师更是寸步不让,尽心竭力。课堂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笔者就以在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l6届年会上观摩《再别康桥》同课异构为例,谈谈对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善学者穷于一物,不善学者穷于物物——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不少语文阅读课效率仍然很低。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文是让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
期刊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欺凌(包括被欺凌、欺凌他人、欺凌-被欺凌三种类型)和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特征及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
【摘 要】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班、开设选修课、开展专题活动、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多种媒体等措施进行。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谈措施。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中等职业教育;语文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知识的缺失和结构的断层,因而要求教学过程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效接受教学内容,领会教学实质。作为中职学
【摘 要】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初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
【摘 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多给学生留点时间、空间和机会,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的培养和锻炼,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课堂 教学 优点 缺点  《语
【摘 要】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教师在育人的轨道上,不光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这决非是一句空话。应该体现在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