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甫一问世,便广受好评。近来关于此书的诸多分析大多从生态女性主义切入。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叙述者吉妮是典型的女性,敏感脆弱,依赖顺从,但后来意识觉醒,勇敢出走,充满了男性化的特征,终获得了心灵的平静与富足;主人公赖以生存,宁静美好的土地,也经历着和生长在这里的女性一样的被征服,顺从,直至觉醒的命运 – 吉妮与土地完成了女性身份与男性身份的完美结合,才逐步走向心灵的平静,人格的完美与精神世界的和谐。
【关键词】:双性同体;《一千英亩》;意识觉醒;和谐
简·斯迈利( Jane Smiley)是当代美国广受推崇的女作家,创作风格朴实生动,代表作《一千英亩》笔法细腻、文采隽永,一经问世,好评如潮,接连斩获各项殊荣。本文着重运用双性同体(Androgyny)的理论分析小说的主人公吉妮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从而揭示这两种气质的结合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促成几位人物性格的和谐,命运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维吉尼亚·伍尔夫与双性同体理论
维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女性主义宣言书之作品《一间自己的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中,借诗人柯勒律治的话语提出:“如果一个人是男性,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是个女性,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柯勒律治曾说,伟大的心灵总是双性同体。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也许与单性的脑子相比,双性同体的双性心灵更不倾向于显示这些特征。”[1]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这样为此理论做出具体描述:伍尔夫端坐窗前,目送一对青年男女乘坐出租车渐行渐远。由此景象,伍尔夫想到两性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认为两性合作程度即是社会文明的程度。每个人的心中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人类要学会培养大脑中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协调与融合,才能越来越接近完整(wholeness),即完美与和谐。伍尔夫女性理论的继承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不断加深,终于使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长久论题,在不同的时代绽放光彩。
除此之外,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过人的双性倾向。荣格的理论中提出,人的情感和心态是同时存在两种倾向的。男性心理中的女性倾向被称为“阿尼玛”(Anima),女性心理中的男性倾向则称为“阿尼姆斯”(Animus),两者之间的共处保证了两性之间的交融与和谐。男女两性都存在与自身性别相异的一面,虽然社会文化和历史境况建构出了男女两性,但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呈现为互补状态的。综上所述,由双性同体理论可知,男性与女性之间只有将各自的气质特征处于和谐均衡、积极统一的境况下,人格才会真正意义地走向平衡与和谐,精神世界才会达到理想的宁静。
二.雄性的女儿 -- 觉醒的吉妮
作为全书的叙述者,大女儿吉妮长期以来是生活在广袤农场的父权社会下的完美女儿、妻子形象。她依赖顺从,敏感脆弱,对待父亲与丈夫更是唯命是从。极具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在吉妮的眼中是十分高大、不容置疑的形象,在身为“他者”的父权社会里,吉妮的反抗与自我意识 -- 即男性气质被磨灭殆尽。表面上的顺从与满足下,是内心的空洞与精神的麻木。
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吉妮的男性气质并非丝毫皆无,而是长时间被父亲等父权社会的代表所禁锢。吉妮的父亲拉里与丈夫泰伊是吉妮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是她的两位主人。父亲控制和支配着吉妮的一切,包括身体,而泰伊则是父亲的忠实拥护者,这样使得拉里对吉妮的控制无关于拉里的在场与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性,要拥有和谐和完整的人格,而人格的和谐与完成有赖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完美结合。
经历了一番意识觉醒与自我抗争,出走后的吉妮生活祥和充实,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她也趋于心灵成熟与人格完整,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在她的体内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状态。独自出走的吉妮虽生活忙碌,但是充实有趣。她读大学,做侍者,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心与快活。当她遵照罗丝的遗愿抚养两个外甥女,驾车最后一次离开生养她的农场时,反倒忘记了最后一眼回望那片土地。这也许是吉妮同旧我最好的告别方式。在吉妮体内男性气质的复苏,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碰撞终于绽放出绚丽的火花,照耀她的人生走向独立与成熟,照耀吉妮蜕变成一个完整的女性,一个和谐的新人。双性同体的吉妮强大、独立,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从此之后在她的内心中和谐共鸣,奏响美好的人生乐章。
三.双性的母亲 -- 无言的大地
大地的形象自古以来就与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地何其胸怀博大,用无私的包容与肥沃的养分滋养着世间万物,正如我们伟大的母亲,用爱与关怀包容、哺育着我们。当大地和女性联系在一起时,大地便拥有了母亲般的品格。大地仿若母亲一般孕育包容了一切,这是各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原型。弗莱泽的《金枝》与荣格的原型理论皆有关于大地母性形象的描述。《金枝》书中有一篇曾提到:“如在沃尔芬比特附近的萨尔顿地方,割了黑麦之后,用一根绳子把三捆黑麦捆在一起,做一个偶像,谷穗当作头。这个偶像叫做闺女或五谷闺女。有时候人们把谷精看做一个孩子,镰刀割下去,把他和他母亲分开了。”[2]卡尔·荣格提出:“母亲象征物是原型性的,给人一种有关起源、自然、一种负有间接创造任务的东西,一种本质与物质、物性、下体(子宫)和生命机能等的提示。”并且他认为,有关母亲原型的所有这些含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一方面靠着语言才能够保存到今天,另一方面是经过心灵继承下来的,因此能够在每个时代的各个民族中看到它的存在”[3]
长此以往,这一千英亩广袤肥沃的土地故此着上女性的色彩,男性为了自己的事业、荣誉、虚荣心,对待土地仿佛对待女人一般进行占有、开垦、征服。然而如吉妮一样默默忍受一切、逆来顺受的土地,成为男人完成雄心壮志的工具,“成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计划 -- 也包括诡计 -- 的发源地。”[4]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的变迁,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趋于稳定与和谐,土地又重新散发出大美的气息。拥有大美而不言,哺育万物而无语,这便是后来土地作为双性母亲的最强大的品格。滋养万物的土地经历一番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碰撞之后,呈现了和谐、宁静的大美。从此之后,作为双性母亲的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与人类和谐共处,静默无言地呈现自己宽广的心胸和强大的品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在土地的胸怀中,和谐地调和出完美的音调,静静地奏响在一千英亩的大地之上。
四.结语
中国哲学中,“阴阳”既相互转换,又相互依存。阴阳结合,万物生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和谐共生,才会为个体提供更好的精神富足与灵魂安宁。小说中的广袤土地,完成双性同体的结合之后,继续默默无言地滋哺万物,亘古不变。经历了沧桑世事过后,吉妮与土地完成了女性身份与男性身份的完美结合,才逐步走向心灵的平静,人格的完美与精神世界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M].张学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78.
[2] 詹·乔·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 王先霈, 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1.
[4] 简·斯迈利.一千英亩[M].张冲,朱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2):140.
作者简介:张佳慧(1993.8—),女,遼宁辽阳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英国文学。
【关键词】:双性同体;《一千英亩》;意识觉醒;和谐
简·斯迈利( Jane Smiley)是当代美国广受推崇的女作家,创作风格朴实生动,代表作《一千英亩》笔法细腻、文采隽永,一经问世,好评如潮,接连斩获各项殊荣。本文着重运用双性同体(Androgyny)的理论分析小说的主人公吉妮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从而揭示这两种气质的结合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促成几位人物性格的和谐,命运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维吉尼亚·伍尔夫与双性同体理论
维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女性主义宣言书之作品《一间自己的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中,借诗人柯勒律治的话语提出:“如果一个人是男性,他头脑中那部分女性因素必定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果是个女性,她也必须和头脑中的男性因素沟通对话。柯勒律治曾说,伟大的心灵总是双性同体。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也许与单性的脑子相比,双性同体的双性心灵更不倾向于显示这些特征。”[1]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这样为此理论做出具体描述:伍尔夫端坐窗前,目送一对青年男女乘坐出租车渐行渐远。由此景象,伍尔夫想到两性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认为两性合作程度即是社会文明的程度。每个人的心中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人类要学会培养大脑中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协调与融合,才能越来越接近完整(wholeness),即完美与和谐。伍尔夫女性理论的继承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不断加深,终于使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长久论题,在不同的时代绽放光彩。
除此之外,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过人的双性倾向。荣格的理论中提出,人的情感和心态是同时存在两种倾向的。男性心理中的女性倾向被称为“阿尼玛”(Anima),女性心理中的男性倾向则称为“阿尼姆斯”(Animus),两者之间的共处保证了两性之间的交融与和谐。男女两性都存在与自身性别相异的一面,虽然社会文化和历史境况建构出了男女两性,但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呈现为互补状态的。综上所述,由双性同体理论可知,男性与女性之间只有将各自的气质特征处于和谐均衡、积极统一的境况下,人格才会真正意义地走向平衡与和谐,精神世界才会达到理想的宁静。
二.雄性的女儿 -- 觉醒的吉妮
作为全书的叙述者,大女儿吉妮长期以来是生活在广袤农场的父权社会下的完美女儿、妻子形象。她依赖顺从,敏感脆弱,对待父亲与丈夫更是唯命是从。极具大男子主义的父亲在吉妮的眼中是十分高大、不容置疑的形象,在身为“他者”的父权社会里,吉妮的反抗与自我意识 -- 即男性气质被磨灭殆尽。表面上的顺从与满足下,是内心的空洞与精神的麻木。
根据双性同体理论,吉妮的男性气质并非丝毫皆无,而是长时间被父亲等父权社会的代表所禁锢。吉妮的父亲拉里与丈夫泰伊是吉妮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是她的两位主人。父亲控制和支配着吉妮的一切,包括身体,而泰伊则是父亲的忠实拥护者,这样使得拉里对吉妮的控制无关于拉里的在场与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性,要拥有和谐和完整的人格,而人格的和谐与完成有赖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完美结合。
经历了一番意识觉醒与自我抗争,出走后的吉妮生活祥和充实,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她也趋于心灵成熟与人格完整,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在她的体内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状态。独自出走的吉妮虽生活忙碌,但是充实有趣。她读大学,做侍者,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心与快活。当她遵照罗丝的遗愿抚养两个外甥女,驾车最后一次离开生养她的农场时,反倒忘记了最后一眼回望那片土地。这也许是吉妮同旧我最好的告别方式。在吉妮体内男性气质的复苏,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碰撞终于绽放出绚丽的火花,照耀她的人生走向独立与成熟,照耀吉妮蜕变成一个完整的女性,一个和谐的新人。双性同体的吉妮强大、独立,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从此之后在她的内心中和谐共鸣,奏响美好的人生乐章。
三.双性的母亲 -- 无言的大地
大地的形象自古以来就与女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地何其胸怀博大,用无私的包容与肥沃的养分滋养着世间万物,正如我们伟大的母亲,用爱与关怀包容、哺育着我们。当大地和女性联系在一起时,大地便拥有了母亲般的品格。大地仿若母亲一般孕育包容了一切,这是各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原型。弗莱泽的《金枝》与荣格的原型理论皆有关于大地母性形象的描述。《金枝》书中有一篇曾提到:“如在沃尔芬比特附近的萨尔顿地方,割了黑麦之后,用一根绳子把三捆黑麦捆在一起,做一个偶像,谷穗当作头。这个偶像叫做闺女或五谷闺女。有时候人们把谷精看做一个孩子,镰刀割下去,把他和他母亲分开了。”[2]卡尔·荣格提出:“母亲象征物是原型性的,给人一种有关起源、自然、一种负有间接创造任务的东西,一种本质与物质、物性、下体(子宫)和生命机能等的提示。”并且他认为,有关母亲原型的所有这些含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一方面靠着语言才能够保存到今天,另一方面是经过心灵继承下来的,因此能够在每个时代的各个民族中看到它的存在”[3]
长此以往,这一千英亩广袤肥沃的土地故此着上女性的色彩,男性为了自己的事业、荣誉、虚荣心,对待土地仿佛对待女人一般进行占有、开垦、征服。然而如吉妮一样默默忍受一切、逆来顺受的土地,成为男人完成雄心壮志的工具,“成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计划 -- 也包括诡计 -- 的发源地。”[4]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的变迁,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趋于稳定与和谐,土地又重新散发出大美的气息。拥有大美而不言,哺育万物而无语,这便是后来土地作为双性母亲的最强大的品格。滋养万物的土地经历一番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碰撞之后,呈现了和谐、宁静的大美。从此之后,作为双性母亲的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与人类和谐共处,静默无言地呈现自己宽广的心胸和强大的品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在土地的胸怀中,和谐地调和出完美的音调,静静地奏响在一千英亩的大地之上。
四.结语
中国哲学中,“阴阳”既相互转换,又相互依存。阴阳结合,万物生长。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和谐共生,才会为个体提供更好的精神富足与灵魂安宁。小说中的广袤土地,完成双性同体的结合之后,继续默默无言地滋哺万物,亘古不变。经历了沧桑世事过后,吉妮与土地完成了女性身份与男性身份的完美结合,才逐步走向心灵的平静,人格的完美与精神世界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M].张学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78.
[2] 詹·乔·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 王先霈, 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1.
[4] 简·斯迈利.一千英亩[M].张冲,朱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2):140.
作者简介:张佳慧(1993.8—),女,遼宁辽阳人,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