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阳市第五初级中学,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命题之后不久,就于2006年确立了“按科学发展观办学育人”的指导思想,并遵循“全时空全人教育”理念,顺理成章地加强了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目的是共同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良好发展环境”。2006年11月,他们正式成立了家长学校,并聘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我市退休老干部王秉德担任家长学校名誉校长,后又被聘为学校的名誉校长。该校2009年9月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家庭教育试验基地”,2011年又加入了“中国家长学校百校联盟共同体”。他们的家长学校,多年来紧紧抓住“增进共识”和“加强互动”两个环节,使家校双方都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这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行动中,更显示了家校合作的重要作用。
用“集成块”式传播方式巧调众口
五中家长学校,针对家长队伍的“忙碌”、“分散”、和“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实事求是地采取了内容简约的“集成块”式传播方式,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按“点到为止”的程度,着重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和尝试。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利用王秉德名誉校长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家长中传播“学生时代十大关系”理论。他们首先请王老直接给家长学校讲课,并在校园网站刊出讲稿,然后各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
“学生时代十大关系”,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学生“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课题的子课题,是一个关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l生,充分利用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时代”是社会生活演习期,自然也是各种关系处理的演习期。人们所处的关系网,是多层、多维、多向的,他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经过梳理和筛选,择其要者归纳成十种,分三个层面,人脉关系四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缘关系、我“我”关系;学脉关系四种:人书关系、学用关系、博专关系、劳逸关系;命脉关系两种:德智体三者关系和昨天今天明天三者关系。这个“集成块”着眼于对人才成长的主客观因素之间的作用和个人发展的动力结构的考察,致力于通过主体努力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条件的追求,全面探讨个体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的有效机制,意在努力把“以人为本”在个人成长中落到实处。
因为这个课题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可感受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反响很好,正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引导作用。
抓关键问题引教育回归育人原点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说,今天,我们的教育受到三种拉力的影响:一是国家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希望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家长把教育看成是敲门砖,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望子成龙,个个都成拔尖人才。三是市场把教育作为逐利的工具。媒体则对这三股拉力推波助澜,有时会误导民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这几种力量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因此,教育上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据此,他曾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复杂的教育问题,首先还是要最终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问题的原点上,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教育这一问题。
为了把家长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到这些根本问题上来,五中家长学校又把王秉德的另一个贴近性研究课题纳入家长学校的传播计划,即《为孩子幸福人生打底子——家长“心中有数321”》,从2011年开始在部分班级的家长会上宣讲。王老每次在报告中都对家长们说:“我想和家长朋友们沟通一下,大家能不能自觉地扩展一下自己的视野和心胸?把父母的责任想得更全面一些?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总体上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到什么阶段做什么,前一段认真为后一段做好准备……”他的这个课题容量很大,总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三大基石”:习性、德性、悟性。他认为习性是“健之本”,德性是“善之源”,悟性是“慧之根”,习性调整、德性培养、悟性开发,都是教育所不可忽视的,家长们尤其应当如此。第二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两项准备”:即择偶和持家能力的早期与长期准备;择业和劳作能力的早期与长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应该恰当其时,但作为家长必须储备心中。第三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一句箴言”:按科学发展观发展自己。从试点班的运行情况看,听过这些课的家长们,在拓展思路和开阔视野方面很有收获,普遍反映有些本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以前确实很少想到,现在有点“猛醒”的感觉:以前我们天天都说“为了孩子”,但我们到底为了孩子的什么呢?
寻最佳模式增进共识和互动
2010年,《中国德育》杂志第10期,发表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面向2020,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敏感的五中人,不仅从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的趋向,还进一步觉察到“寻找家校合作模式”的强烈需求。王定华文章指出:“现在,是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幸福还给学生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必须告别‘粗放式经营’,告别‘大机器生产’,告别‘填鸭式教学’,告别‘见物不见人’,努力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王定华文章使五中人受到启示,他们不仅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突破口,还由此开始了“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一年后,他们的研究收到了初步成效,学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正式在“谘商与家庭教育工作模式新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这套模式虽然目前还不太成熟,但基本框架比较稳定,学校正准备在各班逐步推开。其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的主体层面来说,活动实体抓班级,关键人物抓班主任,合作基础抓共识,运作方式抓互动,努力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简称“四抓一营”模式)。这项研究的每个环节都有家长代表参加,大家都开始尝到了“共识”和“互动”的甜头。
为全面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开展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朝阳五中的实践证明,通过家长学校与家长们达成共识,争取协调互动,是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家校双方,都能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上取得共识,推行“减负提质”等一系列“新政”还会那么困难吗?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五初级中学)
用“集成块”式传播方式巧调众口
五中家长学校,针对家长队伍的“忙碌”、“分散”、和“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实事求是地采取了内容简约的“集成块”式传播方式,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按“点到为止”的程度,着重让大家自己去思考和尝试。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利用王秉德名誉校长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家长中传播“学生时代十大关系”理论。他们首先请王老直接给家长学校讲课,并在校园网站刊出讲稿,然后各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
“学生时代十大关系”,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学生“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课题的子课题,是一个关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l生,充分利用成长发展的环境条件,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时代”是社会生活演习期,自然也是各种关系处理的演习期。人们所处的关系网,是多层、多维、多向的,他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经过梳理和筛选,择其要者归纳成十种,分三个层面,人脉关系四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缘关系、我“我”关系;学脉关系四种:人书关系、学用关系、博专关系、劳逸关系;命脉关系两种:德智体三者关系和昨天今天明天三者关系。这个“集成块”着眼于对人才成长的主客观因素之间的作用和个人发展的动力结构的考察,致力于通过主体努力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条件的追求,全面探讨个体按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发展的有效机制,意在努力把“以人为本”在个人成长中落到实处。
因为这个课题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可感受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在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反响很好,正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引导作用。
抓关键问题引教育回归育人原点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说,今天,我们的教育受到三种拉力的影响:一是国家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希望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家长把教育看成是敲门砖,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望子成龙,个个都成拔尖人才。三是市场把教育作为逐利的工具。媒体则对这三股拉力推波助澜,有时会误导民众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这几种力量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因此,教育上的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据此,他曾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复杂的教育问题,首先还是要最终回到“人的发展”这一教育问题的原点上,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理解教育这一问题。
为了把家长们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到这些根本问题上来,五中家长学校又把王秉德的另一个贴近性研究课题纳入家长学校的传播计划,即《为孩子幸福人生打底子——家长“心中有数321”》,从2011年开始在部分班级的家长会上宣讲。王老每次在报告中都对家长们说:“我想和家长朋友们沟通一下,大家能不能自觉地扩展一下自己的视野和心胸?把父母的责任想得更全面一些?做家长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总体上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到什么阶段做什么,前一段认真为后一段做好准备……”他的这个课题容量很大,总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三大基石”:习性、德性、悟性。他认为习性是“健之本”,德性是“善之源”,悟性是“慧之根”,习性调整、德性培养、悟性开发,都是教育所不可忽视的,家长们尤其应当如此。第二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两项准备”:即择偶和持家能力的早期与长期准备;择业和劳作能力的早期与长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应该恰当其时,但作为家长必须储备心中。第三部分是“幸福人生的一句箴言”:按科学发展观发展自己。从试点班的运行情况看,听过这些课的家长们,在拓展思路和开阔视野方面很有收获,普遍反映有些本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以前确实很少想到,现在有点“猛醒”的感觉:以前我们天天都说“为了孩子”,但我们到底为了孩子的什么呢?
寻最佳模式增进共识和互动
2010年,《中国德育》杂志第10期,发表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面向2020,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敏感的五中人,不仅从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重视”的趋向,还进一步觉察到“寻找家校合作模式”的强烈需求。王定华文章指出:“现在,是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幸福还给学生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必须告别‘粗放式经营’,告别‘大机器生产’,告别‘填鸭式教学’,告别‘见物不见人’,努力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王定华文章使五中人受到启示,他们不仅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突破口,还由此开始了“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一年后,他们的研究收到了初步成效,学术论文《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索》正式在“谘商与家庭教育工作模式新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这套模式虽然目前还不太成熟,但基本框架比较稳定,学校正准备在各班逐步推开。其主要内容是:“从学校的主体层面来说,活动实体抓班级,关键人物抓班主任,合作基础抓共识,运作方式抓互动,努力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简称“四抓一营”模式)。这项研究的每个环节都有家长代表参加,大家都开始尝到了“共识”和“互动”的甜头。
为全面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开展的“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学生家长的配合。朝阳五中的实践证明,通过家长学校与家长们达成共识,争取协调互动,是个很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家校双方,都能在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上取得共识,推行“减负提质”等一系列“新政”还会那么困难吗?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五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