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其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分工严密,发展完善。随着近年来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各类相关院校及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也有所加重。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难度比较大,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思路,应当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前言: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发展水平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各类院校及相关专业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加以明确,并不断优化和改进。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及行业人才需求,优化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及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
一、优化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方案,是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认识到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1]。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优化和改进中,针对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内涵,基于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融入态度养成、技能训练、知识学习。
二、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
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加深校企合作,对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根据市场中相关行业企业的能力需求,根据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務,构建合理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而形成工学交替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2]。对于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可加以替代或变更,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与社会及企业技术发展需求更加适应。结合课程教学任务,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基础的传统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因此,对于教学方法需要积极改进,采用交流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还可以采取虚拟仿真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都更为有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及发展过程更加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也更容易掌握。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机械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要注重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包括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很多环节,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当中,不但要强化基础性的钳工、磨工、刨工、铣工、车工等基础金工实习,也要积极开展自动化产品控制接线编程调试、数控机床装调、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等高科技、现代化机械技术实践。
五、丰富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改变传统目标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过于随意等问题。可以采取定期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较好的作用。例如,在课程学习中,可采取4-6个阶段测试评价方法,每隔阶段测试结果,及时和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测试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结合逐步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重视学科交叉促进综合应用
现代化机械类专业中,已经涉及到了信息控制、计算机、光学、电子、机械等诸多学科,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性。因此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充分重视学科交叉,保留原有机械基础及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和改造原有专业课程,增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新的内容。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及市场人才需求,不断强化和提升学科交叉教学的深度,实现知识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结论: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另外,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对人才培养思路加以明确,积极优化和改进,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和提高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行业及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林,李向阳.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重转换——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8(27):24-28.
[2]王泸均,曹冬梅.世界技能大赛元素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2017,30(19):16-17.
关键词: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
前言: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发展水平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各类院校及相关专业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及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对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路加以明确,并不断优化和改进。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及行业人才需求,优化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及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
一、优化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方案,是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依据,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认识到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做人做事[1]。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优化和改进中,针对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内涵,基于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并在培养过程中融入态度养成、技能训练、知识学习。
二、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改革
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加深校企合作,对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深化。根据市场中相关行业企业的能力需求,根据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務,构建合理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而形成工学交替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2]。对于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可加以替代或变更,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准,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与社会及企业技术发展需求更加适应。结合课程教学任务,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基础的传统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因此,对于教学方法需要积极改进,采用交流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还可以采取虚拟仿真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都更为有利。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及发展过程更加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也更容易掌握。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实践能力
机械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须要注重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包括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很多环节,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当中,不但要强化基础性的钳工、磨工、刨工、铣工、车工等基础金工实习,也要积极开展自动化产品控制接线编程调试、数控机床装调、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等高科技、现代化机械技术实践。
五、丰富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改变传统目标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过于随意等问题。可以采取定期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较好的作用。例如,在课程学习中,可采取4-6个阶段测试评价方法,每隔阶段测试结果,及时和学生沟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测试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结合逐步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重视学科交叉促进综合应用
现代化机械类专业中,已经涉及到了信息控制、计算机、光学、电子、机械等诸多学科,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性。因此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要充分重视学科交叉,保留原有机械基础及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和改造原有专业课程,增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新的内容。结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及市场人才需求,不断强化和提升学科交叉教学的深度,实现知识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结论: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另外,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对人才培养思路加以明确,积极优化和改进,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和提高机械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行业及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林,李向阳.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三重转换——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8(27):24-28.
[2]王泸均,曹冬梅.世界技能大赛元素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以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2017,30(1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