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留学生食事
文‖朱希祥
我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学院,接触较多的是各国留学生。我们学院被称为“小联合国”,每到课间休息,教室走廊便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妙世界。他们中除一般的学生外,还有一些是公司职员、老板和随先生来上海的太太。文化多元,经历各异。
五年前,我们中国学生的饭厅基本是没有外国留学生来用餐的。大部分留学生都到外面的各种饭馆用餐,因为学校没有国外的快餐式特色饭菜。学校附近的一些商贩,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韩国和日本的饭菜,用盒饭卖给留学生。那时的中餐时分,经常可以看到日韩学生端着一次性使用的饭盒在教室或走廊、校园道路边简易用餐;欧美的一些学生则拿着面包、香肠、咖啡等,随意地坐在路边、草坪上、楼梯上解决午餐。我们觉得这样用餐有点不卫生、不文明,他们却表现得很自然,并乐此不疲。
不久,因韩国学生数量增多,学校将中国学生的餐厅一分为二,二层辟为韩式料理,一层仍为中国学生餐厅。这时,留学生进中国学生餐厅的人数开始增多了,从原先零零落落的几位,发展到不间断地,甚至成小群地到中国学生的餐厅吃午饭。
我在与他们吃饭时偶遇间问起他们的这一变化原因。他们说,原先以为中国饭菜不好吃,太贵、太咸、太油,不卫生、不干净,但真正尝试后,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爱吃的饭菜,他们也能接受了。一些菜肴和点心、面食还很好吃。这样大家口口相传、纷纷实践后,中国的学生餐厅自然就多了许多洋面孔。
这学期我的学生中有一位韩国公司的老板,一到课间休息,他就拿出一些食物来补充。除了喝韩国的高丽参饮料外(他说是有9年以上根龄的高丽参制作的,一般我们外面买的是只有一两年根龄的低级参),他拿的最多的还是我国的山芋,他说,中国山芋太好吃了,百吃不厌,每次还要分几块给同学和我一起享用。
上海的酸奶不酸
臭豆腐不臭
文‖美丽(保加利亚)
你们喜欢吃酸奶吗?你吃过什么样的酸奶?你们知道酸奶是我的祖国保加利亚发明的吗?酸奶最初是由保加利亚人运用乳杆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作为一个保加利亚人,我热爱奶制品,对奶制品最有发言权。
在上海卖的酸奶可说算不上酸奶,跟我们那儿的酸奶完全不一样。酸奶应该至少有一点点酸,口味也有点咸。有时候我们在酸奶中再加少许盐,为了让它更好喝。我觉得中国人吃的酸奶是不酸的,只是有奇怪的甜味道。
在我们国家,我对奶制品很挑剔。除了酸奶,我特别喜欢吃干酪。但是在上海卖的干酪不适合我的口味,刚来中国时我吃不惯。在西方,中国的豆腐非常有名,大家都称它为“中国的干酪”。所以很多朋友劝我:“没有干酪的话,多吃豆腐吧!”可是在我眼中干酪和豆腐特别不同!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很不喜欢吃豆腐,而很想吃干酪。
有一天回学校的留学生公寓时,我发现有一种味道非常难闻,让人受不了。原来这就是在上海有名的臭豆腐!后来我一到公寓门口就尽快跑进宿舍,心想:“如果臭豆腐的气味那么讨厌,它的味道肯定更令人讨厌!”
两个月以后,我们的阅读课让我改变了对上海臭豆腐的想法。老师说臭豆腐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很香。老师说不信你试着尝一下,我决定亲身体验体验。正好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上海的朱家角玩。当时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上海的臭豆腐很有名,特别是朱家角的,非尝尝不可。我勉强同意了,尝了以后我才觉得:啊呀!原来臭豆腐真是好吃啊!不但不臭还很香!依我看,中国的豆腐类中,臭豆腐的口味和干酪最像。从此我喜欢起了臭豆腐。
虽然我一开始来上海时,不少东西都吃不惯,但时间一长,我的口味就慢慢变化了,渐渐吃得惯在西方很有名的中国的豆腐了。说起酸奶——跟我学习,但说起中国的豆腐——要向上海人学习!
方砂锅鸡粥
文‖李明(韩国)
我是韩国人,在中国生活是因为这里有我的事业。平时生活中,我除了要管理自己的公司外,还要利用其他时间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所以现在我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我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一名留学生。我很喜欢在中国生活,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中国菜肴有独特的审美标准,要求色、香、味俱全。
经中国朋友的介绍,我去“方砂锅粥”吃饭,第一次点了鸡粥,觉得味道很鲜美,那种美味在于水米之间的那种胶状液体之中,在韩国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粥。后来听说方砂锅粥是潮州粥,在上海开了好几年,口碑非常好,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他家的粥口味特别多,有田鸡、乌鸡、虾粥,还有清淡的一品粥,也可以自由搭配喜欢的食材入粥,而且全部都是现点现烧的,所以等的时间会比较长。方砂锅粥的做法和其他砂锅粥的做法差不多,但卖家肯定有自己的秘方。
我喜欢中国,喜欢在中国工作和学习,也很喜欢中国的美食。我现在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吃遍中国的美食。
小笼包,
最好吃的点心
文‖金小龙(芬兰)
在我的国家芬兰,人们不习惯吃咸的点心。通常,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饭后甜点,经常跟咖啡一起吃。刚来中国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点心跟中国菜一样的丰富,让我眼花缭乱。虽然在我的国家没有小笼包那样的点心,但是我发现小笼包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经常想要吃。以前上班时午饭的时间我跟同事们常常去一家面馆吃面等点心。那家面馆的小笼包很不错,所以我们在公司里谈午饭去哪吃的时候,同事们一问我:“小龙,吃小笼?”我的回答一定是:“好的!”
馅要有汁是小笼包的特点之一,汤汁让口味更鲜、更美味。馅有很多种:三鲜、海鲜、猪肉、萝卜等。关于小笼包的做法有很多说明,但是我觉得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还不太了解小笼包的吃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小心地将小笼包夹入小碟中;然后在小笼包侧面咬开一小口,略微吹凉一些。小笼包汤汁较烫,最好不要直接入口。待汤汁不烫时,吸吮其汤汁。最后,连肉带皮一起吃下。
我觉得小笼包跟面条一起吃是最合适的,也可以跟别的点心一起吃。饮料可以是茶。小笼包也是很方便吃的食品,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可以吃。价格不高,而且在上海卖小笼包的饭店特别多。那就是为什么我经常喜欢吃小笼包的原因。
色香味俱全的
上海馄饨
文‖李东运(韩国)
我刚来上海时候,所有的中国菜都不能吃,连味道也不想闻,感到吃什么东西都不对我的胃口,只能在家吃自己做的菜。有一次,邻居的一位朋友到我家。他说:“你每次就这样吃饭吗?”我说:“谁不想吃好的呢,但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怎么办?”朋友说:“你家附近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那里的菜很好吃,一定会合你的胃口,快去试试吧!”
第二天,我去那家餐厅要了一份馄饨。我以前已经吃过中国其他地方的馄饨,但不合我的胃口。这次的馄饨刚上来时,我首先闻到了馄饨的香味,没有特别的怪味,可以看到紫菜的深色和青菜的融合。我先喝了一口汤,觉得味道还可以,好像韩国菜似的,那是香味中有香油和青菜的完美组合。感觉到口中有香油的香,青菜的鲜,肉的糯,它们都混合在了一起,一种纯纯的、原始的味道留在唇齿之间。我不由地感慨道:“真好吃!”
我认为,上海的馄饨是色、香、味浑然一体的,也是地地道道的特色食品。
上海的“虾”天
文‖大卫(加拿大)
刚来中国的时候,不太习惯吃中国菜。逐渐适应之后,小笼包、臭豆腐、大闸蟹……这些我都吃过,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来上海的朋友最不容错过的美味,就是小龙虾!
每一年,随着夏天的太阳越来越猛烈地晒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如果你仔细盯着路面看,说不定你能看到一只小龙虾从饭店逃出来,因为很多饭店外面都有大大的桶子,里面满满地装着小龙虾,闻起来香极了。正是这鲜艳的红色,给上海的夏天增加了不少色彩和滋味。
走进饭店时,你能看到大部分的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大盘子,里面装满小龙虾,他们边喝啤酒边聊天,很是惬意。
小龙虾的壳很难剥,会弄脏手,所以饭店会给你一双塑料手套和一大包餐巾纸。但是我不推荐你用手套,因为剥完壳、洗完手然后用手抓着香嫩的龙虾肉尽情地吃,这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小龙虾不但好吃,而且很锻炼手指呢!
小龙虾也有很多种味道,有配着年糕的、辣的、红烧的等等。大的小龙虾比较划算,而且越大越好吃,因为肉质肥厚。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要吃身体不弯曲的虾,这表明它进锅前已经死掉了,谁也不知道它死了多久。说实话,吃小龙虾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特别如果你是第一次吃,一定会觉得很麻烦,但是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吃,说不定你会成为一名小龙虾专家!
上海的夏天超级热,我想,吃小龙虾会给你一个渴望夏天快点来的理由。上海的夏天,真是个“虾”天啊!
神奇的中国菜肴
文‖沈秋媛
去年在学校欢迎留学生的招待会上做招待,认识了几名新到中国的留学生,偶尔会做他们的向导,带他们四处转转。每次必领他们去的地方莫过于各种各样的餐馆了,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韩国留学生金俊石最偏爱的是中国的豆腐乳,因为同属亚洲,所以饮食的口味比较相近,与韩国相邻的日本也有类似于豆腐乳的这种东西,不过他们浇上酱油,味道偏甜。金俊石说韩国人的早餐也是粥和泡菜,在中国味道正统的泡菜还是比较难觅,价格也偏高,所以自从发现了豆腐乳,他觉得在没有泡菜的日子里可以用它暂时代替,而且豆腐乳是豆制品的发酵物,在他们的观念里也是非常健康,有益于身体的食物。
来自澳洲的PAUL特别热情,给我列举了几大他和他的朋友常吃的中国菜。他们比较注重感官,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眼的感觉”,喜欢那些看起来色彩鲜艳的,比如说夺目的红色或者耀眼的黄色类菜肴,那样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食欲。浓重的味道是他们心头所爱,不过与印度咖喱浓厚味道不同,他们喜欢酸甜或者咸辣等比较明朗的味道,酸甜肉、宫保鸡丁、红烧肉都是他们的最爱。不过近年来,他们也很注重营养和饮食均衡了,不再过多地大鱼大肉,很多人都爱上了中餐馆清淡的馄饨。他们把饺子、春卷和炒面并称为三大中国点心。锅贴也深受他们的欢迎,可能是饺子近亲的原因。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烤鸭也在许多老外的心目中生了根,不仅是因为它的名气还有它背后的历史。
英国的老莫特别挑剔但又醉心于眼花缭乱、品种繁多的中式菜肴,他说中国菜肴太神奇了,一个面食,就有很多种不同做法,或煎,或炸,或蒸,而且每一种做法都是一种味道,真要花气力好好研究一番。对他来说,吃排骨可算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事,他很不习惯中式菜肴把排骨剁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一整根拿出来多容易。剔除骨头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他们吃的很多肉都不带骨头,羊排什么的也只是有一根肋骨而已。他戏称自己吃排骨时像狗一样,又把排骨叫作有肉味的骨头。
提到吃鱼他也是大皱眉头,他说吃中国鱼能要了他的命。他们吃的鱼大都是金枪鱼或三文鱼之类的深海鱼,因为鱼刺少,吃起来不麻烦。他很不理解中国人在饭桌上一边交谈,一边吐鱼刺,一边吃饭的行为,他认为很煞风景,那是不礼貌的,不过他也很佩服中国人有一条如此灵巧的舌头,能把鱼刺准确地从鱼肉中分离出来,并且还有谈话的空闲。
文‖朱希祥
我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对外汉语学院,接触较多的是各国留学生。我们学院被称为“小联合国”,每到课间休息,教室走廊便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妙世界。他们中除一般的学生外,还有一些是公司职员、老板和随先生来上海的太太。文化多元,经历各异。
五年前,我们中国学生的饭厅基本是没有外国留学生来用餐的。大部分留学生都到外面的各种饭馆用餐,因为学校没有国外的快餐式特色饭菜。学校附近的一些商贩,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韩国和日本的饭菜,用盒饭卖给留学生。那时的中餐时分,经常可以看到日韩学生端着一次性使用的饭盒在教室或走廊、校园道路边简易用餐;欧美的一些学生则拿着面包、香肠、咖啡等,随意地坐在路边、草坪上、楼梯上解决午餐。我们觉得这样用餐有点不卫生、不文明,他们却表现得很自然,并乐此不疲。
不久,因韩国学生数量增多,学校将中国学生的餐厅一分为二,二层辟为韩式料理,一层仍为中国学生餐厅。这时,留学生进中国学生餐厅的人数开始增多了,从原先零零落落的几位,发展到不间断地,甚至成小群地到中国学生的餐厅吃午饭。
我在与他们吃饭时偶遇间问起他们的这一变化原因。他们说,原先以为中国饭菜不好吃,太贵、太咸、太油,不卫生、不干净,但真正尝试后,觉得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爱吃的饭菜,他们也能接受了。一些菜肴和点心、面食还很好吃。这样大家口口相传、纷纷实践后,中国的学生餐厅自然就多了许多洋面孔。
这学期我的学生中有一位韩国公司的老板,一到课间休息,他就拿出一些食物来补充。除了喝韩国的高丽参饮料外(他说是有9年以上根龄的高丽参制作的,一般我们外面买的是只有一两年根龄的低级参),他拿的最多的还是我国的山芋,他说,中国山芋太好吃了,百吃不厌,每次还要分几块给同学和我一起享用。
上海的酸奶不酸
臭豆腐不臭
文‖美丽(保加利亚)
你们喜欢吃酸奶吗?你吃过什么样的酸奶?你们知道酸奶是我的祖国保加利亚发明的吗?酸奶最初是由保加利亚人运用乳杆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作为一个保加利亚人,我热爱奶制品,对奶制品最有发言权。
在上海卖的酸奶可说算不上酸奶,跟我们那儿的酸奶完全不一样。酸奶应该至少有一点点酸,口味也有点咸。有时候我们在酸奶中再加少许盐,为了让它更好喝。我觉得中国人吃的酸奶是不酸的,只是有奇怪的甜味道。
在我们国家,我对奶制品很挑剔。除了酸奶,我特别喜欢吃干酪。但是在上海卖的干酪不适合我的口味,刚来中国时我吃不惯。在西方,中国的豆腐非常有名,大家都称它为“中国的干酪”。所以很多朋友劝我:“没有干酪的话,多吃豆腐吧!”可是在我眼中干酪和豆腐特别不同!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很不喜欢吃豆腐,而很想吃干酪。
有一天回学校的留学生公寓时,我发现有一种味道非常难闻,让人受不了。原来这就是在上海有名的臭豆腐!后来我一到公寓门口就尽快跑进宿舍,心想:“如果臭豆腐的气味那么讨厌,它的味道肯定更令人讨厌!”
两个月以后,我们的阅读课让我改变了对上海臭豆腐的想法。老师说臭豆腐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很香。老师说不信你试着尝一下,我决定亲身体验体验。正好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上海的朱家角玩。当时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上海的臭豆腐很有名,特别是朱家角的,非尝尝不可。我勉强同意了,尝了以后我才觉得:啊呀!原来臭豆腐真是好吃啊!不但不臭还很香!依我看,中国的豆腐类中,臭豆腐的口味和干酪最像。从此我喜欢起了臭豆腐。
虽然我一开始来上海时,不少东西都吃不惯,但时间一长,我的口味就慢慢变化了,渐渐吃得惯在西方很有名的中国的豆腐了。说起酸奶——跟我学习,但说起中国的豆腐——要向上海人学习!
方砂锅鸡粥
文‖李明(韩国)
我是韩国人,在中国生活是因为这里有我的事业。平时生活中,我除了要管理自己的公司外,还要利用其他时间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所以现在我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我的另一个身份就是一名留学生。我很喜欢在中国生活,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中国菜肴有独特的审美标准,要求色、香、味俱全。
经中国朋友的介绍,我去“方砂锅粥”吃饭,第一次点了鸡粥,觉得味道很鲜美,那种美味在于水米之间的那种胶状液体之中,在韩国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粥。后来听说方砂锅粥是潮州粥,在上海开了好几年,口碑非常好,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他家的粥口味特别多,有田鸡、乌鸡、虾粥,还有清淡的一品粥,也可以自由搭配喜欢的食材入粥,而且全部都是现点现烧的,所以等的时间会比较长。方砂锅粥的做法和其他砂锅粥的做法差不多,但卖家肯定有自己的秘方。
我喜欢中国,喜欢在中国工作和学习,也很喜欢中国的美食。我现在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能够吃遍中国的美食。
小笼包,
最好吃的点心
文‖金小龙(芬兰)
在我的国家芬兰,人们不习惯吃咸的点心。通常,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饭后甜点,经常跟咖啡一起吃。刚来中国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点心跟中国菜一样的丰富,让我眼花缭乱。虽然在我的国家没有小笼包那样的点心,但是我发现小笼包非常合我的胃口,让我经常想要吃。以前上班时午饭的时间我跟同事们常常去一家面馆吃面等点心。那家面馆的小笼包很不错,所以我们在公司里谈午饭去哪吃的时候,同事们一问我:“小龙,吃小笼?”我的回答一定是:“好的!”
馅要有汁是小笼包的特点之一,汤汁让口味更鲜、更美味。馅有很多种:三鲜、海鲜、猪肉、萝卜等。关于小笼包的做法有很多说明,但是我觉得很多人,特别是外国人,还不太了解小笼包的吃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小心地将小笼包夹入小碟中;然后在小笼包侧面咬开一小口,略微吹凉一些。小笼包汤汁较烫,最好不要直接入口。待汤汁不烫时,吸吮其汤汁。最后,连肉带皮一起吃下。
我觉得小笼包跟面条一起吃是最合适的,也可以跟别的点心一起吃。饮料可以是茶。小笼包也是很方便吃的食品,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可以吃。价格不高,而且在上海卖小笼包的饭店特别多。那就是为什么我经常喜欢吃小笼包的原因。
色香味俱全的
上海馄饨
文‖李东运(韩国)
我刚来上海时候,所有的中国菜都不能吃,连味道也不想闻,感到吃什么东西都不对我的胃口,只能在家吃自己做的菜。有一次,邻居的一位朋友到我家。他说:“你每次就这样吃饭吗?”我说:“谁不想吃好的呢,但我还不习惯吃中国菜,怎么办?”朋友说:“你家附近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那里的菜很好吃,一定会合你的胃口,快去试试吧!”
第二天,我去那家餐厅要了一份馄饨。我以前已经吃过中国其他地方的馄饨,但不合我的胃口。这次的馄饨刚上来时,我首先闻到了馄饨的香味,没有特别的怪味,可以看到紫菜的深色和青菜的融合。我先喝了一口汤,觉得味道还可以,好像韩国菜似的,那是香味中有香油和青菜的完美组合。感觉到口中有香油的香,青菜的鲜,肉的糯,它们都混合在了一起,一种纯纯的、原始的味道留在唇齿之间。我不由地感慨道:“真好吃!”
我认为,上海的馄饨是色、香、味浑然一体的,也是地地道道的特色食品。
上海的“虾”天
文‖大卫(加拿大)
刚来中国的时候,不太习惯吃中国菜。逐渐适应之后,小笼包、臭豆腐、大闸蟹……这些我都吃过,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来上海的朋友最不容错过的美味,就是小龙虾!
每一年,随着夏天的太阳越来越猛烈地晒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如果你仔细盯着路面看,说不定你能看到一只小龙虾从饭店逃出来,因为很多饭店外面都有大大的桶子,里面满满地装着小龙虾,闻起来香极了。正是这鲜艳的红色,给上海的夏天增加了不少色彩和滋味。
走进饭店时,你能看到大部分的人面前都摆着一个大盘子,里面装满小龙虾,他们边喝啤酒边聊天,很是惬意。
小龙虾的壳很难剥,会弄脏手,所以饭店会给你一双塑料手套和一大包餐巾纸。但是我不推荐你用手套,因为剥完壳、洗完手然后用手抓着香嫩的龙虾肉尽情地吃,这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小龙虾不但好吃,而且很锻炼手指呢!
小龙虾也有很多种味道,有配着年糕的、辣的、红烧的等等。大的小龙虾比较划算,而且越大越好吃,因为肉质肥厚。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要吃身体不弯曲的虾,这表明它进锅前已经死掉了,谁也不知道它死了多久。说实话,吃小龙虾不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特别如果你是第一次吃,一定会觉得很麻烦,但是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吃,说不定你会成为一名小龙虾专家!
上海的夏天超级热,我想,吃小龙虾会给你一个渴望夏天快点来的理由。上海的夏天,真是个“虾”天啊!
神奇的中国菜肴
文‖沈秋媛
去年在学校欢迎留学生的招待会上做招待,认识了几名新到中国的留学生,偶尔会做他们的向导,带他们四处转转。每次必领他们去的地方莫过于各种各样的餐馆了,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韩国留学生金俊石最偏爱的是中国的豆腐乳,因为同属亚洲,所以饮食的口味比较相近,与韩国相邻的日本也有类似于豆腐乳的这种东西,不过他们浇上酱油,味道偏甜。金俊石说韩国人的早餐也是粥和泡菜,在中国味道正统的泡菜还是比较难觅,价格也偏高,所以自从发现了豆腐乳,他觉得在没有泡菜的日子里可以用它暂时代替,而且豆腐乳是豆制品的发酵物,在他们的观念里也是非常健康,有益于身体的食物。
来自澳洲的PAUL特别热情,给我列举了几大他和他的朋友常吃的中国菜。他们比较注重感官,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眼的感觉”,喜欢那些看起来色彩鲜艳的,比如说夺目的红色或者耀眼的黄色类菜肴,那样他们就会觉得很有食欲。浓重的味道是他们心头所爱,不过与印度咖喱浓厚味道不同,他们喜欢酸甜或者咸辣等比较明朗的味道,酸甜肉、宫保鸡丁、红烧肉都是他们的最爱。不过近年来,他们也很注重营养和饮食均衡了,不再过多地大鱼大肉,很多人都爱上了中餐馆清淡的馄饨。他们把饺子、春卷和炒面并称为三大中国点心。锅贴也深受他们的欢迎,可能是饺子近亲的原因。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烤鸭也在许多老外的心目中生了根,不仅是因为它的名气还有它背后的历史。
英国的老莫特别挑剔但又醉心于眼花缭乱、品种繁多的中式菜肴,他说中国菜肴太神奇了,一个面食,就有很多种不同做法,或煎,或炸,或蒸,而且每一种做法都是一种味道,真要花气力好好研究一番。对他来说,吃排骨可算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事,他很不习惯中式菜肴把排骨剁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一整根拿出来多容易。剔除骨头对他来说实在太难了,他们吃的很多肉都不带骨头,羊排什么的也只是有一根肋骨而已。他戏称自己吃排骨时像狗一样,又把排骨叫作有肉味的骨头。
提到吃鱼他也是大皱眉头,他说吃中国鱼能要了他的命。他们吃的鱼大都是金枪鱼或三文鱼之类的深海鱼,因为鱼刺少,吃起来不麻烦。他很不理解中国人在饭桌上一边交谈,一边吐鱼刺,一边吃饭的行为,他认为很煞风景,那是不礼貌的,不过他也很佩服中国人有一条如此灵巧的舌头,能把鱼刺准确地从鱼肉中分离出来,并且还有谈话的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