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的编写负责人温儒敏先生曾说,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要使学生學会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戏剧。那么,在初中阶段,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基本写作方法的指导和例文的点评点拨,使作文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稳步提高的发展轨迹,才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写作目标。这样看来,初中三年六个学期,首先要从七上开始,以培养兴趣、养成写作习惯抓起,到九下才能形成有创意的表达的目标要求。而七年级到九年级有层次有梯度的作文编排和课堂训练体系,目的就是打造能力层级的记叙文导写模式,能够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避免当前的作文教学陷于“失衡”“无为”的境地中,这对于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逐步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初中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一)主体缺失,教学目标错位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帮助其形成捕捉生活亮点、思考社会事件的意识,若是摒弃了学生的主体意愿,未能从学生的素材储备和语言处理能力出发,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但在如今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应试作文”的熟练程度,从七年级起,就瞄准“中考作文”,把中考作文的题目和要求融入到写作课堂中,急功近利地提出写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种行为无疑是盲目的,根本显示不出训练梯度,不论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规律,或是语言发展的循序渐进性规律,都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习作训练,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经验基础和写作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然后再经过精心设计的写作训练,才是有效的。如果仅凭教师个人经验,无视教学目标的存在,一味地进行写作主题建构和课堂设计,未曾真正把握学生需求与痛点“对症下药”,势必造成主体缺失,目标错位。
(二)教学内容层级模糊
2017年秋季学期以前,国内各种教材版本并存,纵观七至九年级的作文训练设置,初中作文教学根本没有统一的要求,如果说有,也只存在作文主题、体裁与创作情景的不同,但在写作思路建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形象塑造和内容深度等方面未有梯度和差别。2017年秋季,随着统编本教材的全面实施,作文训练首次实现了单元训练有层次、成系列分布的状况,大大方便了教师单元系统的讲解和写作训练的指导,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仍发现统编本教材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某些训练内容梯度较差、层级模糊等问题,致使年级之间有的训练目标互不衔接,更没有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作文链。
产生以上这些“重文不重人,重主导不重主体”的情况,就迫切要求课堂上的作文训练,站在关照作文主体生命特征的高度,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既要有循序渐进、系统的训练梯度,又让学生进行快乐学、快乐写的规范训练。这样,笔者就把初中阶段三年六学期的作文训练,分解成全程训练目标、年级训练目标、学期训练目标和周训练目标,从简单记叙文到一般记叙文到考场作文,乃至游记、读后感、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点,大致归纳为37个,使记叙文在每一方面都得到有效、有序的训练。
二、初中作文梯度训练导写对策
以提升初中生写作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为价值追求,在初中三年的教与学上分为三个梯度进行,依据学生记叙文能力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不同时期,把学生分为“引”“扶”“放”三个不同的层级和梯次。
(一)第一层级——初学时“引”,提供多元写作角度
第一梯度——初学时“引”,对初写作文的7年级学生,从乐写入门,以“多写”为要求,引领学生“爱写”。“引”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始环节,主要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的,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进行习作训练,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即写真实反映生活、反映内心、率真自然的作文,让学生从乐写开始步入作文的殿堂。
这一阶段关注的不是作文应该怎样写、写什么、怎样写好的问题,而是作文的启蒙教育,其关注点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态度,引导他们认识到写作是表达,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可以用写日记等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写作文,进而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作文命题方面,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而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命题范围,选取能引起学生写作冲动的话题,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有情可抒。
在体裁方面,不作严格规定,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写随笔。
在课堂训练上,可以选用作文续写、改写等形式,学生分小组进行开头和结尾续写、改写的擂台赛,决出胜负。
当然,这是以广泛阅读为前提的,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二)第二层级——入门后“扶”,引导学生写个性作文
学生八年级时,其作文正处于扶栏学步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导写时,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会写”。训练导写主要有“就此写此”“借此写彼”两种形式。
(1)就此写此。意思是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让他们做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旨在让学生身有亲历,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以写游记类、学写故事等为主,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内容丰富,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时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心中的情。并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
(2)借此写彼。即借用语文教材中各类题材的课文范例,激活学生与课文情景类似的生活“积累”,到作文中表情达意。这既让学生习作训练有法可依,又能促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在学生习作中迅速迁移。
以写人类记叙文和叙事类记叙文写作为主,兼以写景类和抒情类。训练内容以“人物描写的方法、记叙的方法、立意与选材、抓住景物特征”等为重点,并且掌握几种独特的写作方法。 (三)第三层级——自由表达时“放”,在考场作文中自主作文
当学生进入九年级时,要求教师大胆放手,用最简约的指导,以“写好”为要求,引领学生“能写”,激活学生的想象和生活经验积累,进行自主作文。让学生独立自主作文。这时的训练导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最短的时间,最巧妙的方法,成功点击学生作文的心灵“鼠标”,激活丰盈的情感。这一梯度对学生的导写要求无外乎八个字:引发、唤醒、点燃、激活,即引发兴趣和自觉作文的主动性,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储备到作文中表情达意,点燃并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内心涌动着不吐不快的冲动,让他们能写。
作为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作文程式学习(中考考场作文能力)的训练,更显得十分重要。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这些训練要求与该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此为综合训练阶段,着重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及综合运用,提高写作速度,规范书写,为考场作文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们的年级目标,且各个年级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这也是七到九年级对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作文导写训练的依据。从七年级开始的“爱写”到“会写”到九年级的“能写”,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方法入手,加以写作方法的提炼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既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又遵循系统有序的梯度训练层次,能让学生进行快乐学、快乐写的规范训练,最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导写模式,力求实现“目标有层级,内容有层级”的要求。该模式的实践,填补了教材中无作文训练层级的缺失,给语文老师找到了作文训练的抓手,实现了作文低、中、高的有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打造能力层级的记叙文导写模式,是初中三年的整体规划,文中提及的“三写”并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阶段,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比如,七年级“爱写”并不是不讲究写作技法的盲目写作,九年级的“能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流畅度等基本要素,只是各有侧重而已,更加注意写作质量。不过,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层级训练导写系统更加完善,如何解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梯度问题,还有待于不懈的实践探索。
黄迎霞,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一、初中作文教学情况分析
(一)主体缺失,教学目标错位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帮助其形成捕捉生活亮点、思考社会事件的意识,若是摒弃了学生的主体意愿,未能从学生的素材储备和语言处理能力出发,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但在如今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应试作文”的熟练程度,从七年级起,就瞄准“中考作文”,把中考作文的题目和要求融入到写作课堂中,急功近利地提出写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种行为无疑是盲目的,根本显示不出训练梯度,不论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规律,或是语言发展的循序渐进性规律,都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习作训练,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经验基础和写作能力发展的不同时期,然后再经过精心设计的写作训练,才是有效的。如果仅凭教师个人经验,无视教学目标的存在,一味地进行写作主题建构和课堂设计,未曾真正把握学生需求与痛点“对症下药”,势必造成主体缺失,目标错位。
(二)教学内容层级模糊
2017年秋季学期以前,国内各种教材版本并存,纵观七至九年级的作文训练设置,初中作文教学根本没有统一的要求,如果说有,也只存在作文主题、体裁与创作情景的不同,但在写作思路建构、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形象塑造和内容深度等方面未有梯度和差别。2017年秋季,随着统编本教材的全面实施,作文训练首次实现了单元训练有层次、成系列分布的状况,大大方便了教师单元系统的讲解和写作训练的指导,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仍发现统编本教材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某些训练内容梯度较差、层级模糊等问题,致使年级之间有的训练目标互不衔接,更没有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作文链。
产生以上这些“重文不重人,重主导不重主体”的情况,就迫切要求课堂上的作文训练,站在关照作文主体生命特征的高度,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既要有循序渐进、系统的训练梯度,又让学生进行快乐学、快乐写的规范训练。这样,笔者就把初中阶段三年六学期的作文训练,分解成全程训练目标、年级训练目标、学期训练目标和周训练目标,从简单记叙文到一般记叙文到考场作文,乃至游记、读后感、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训练点,大致归纳为37个,使记叙文在每一方面都得到有效、有序的训练。
二、初中作文梯度训练导写对策
以提升初中生写作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为价值追求,在初中三年的教与学上分为三个梯度进行,依据学生记叙文能力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不同时期,把学生分为“引”“扶”“放”三个不同的层级和梯次。
(一)第一层级——初学时“引”,提供多元写作角度
第一梯度——初学时“引”,对初写作文的7年级学生,从乐写入门,以“多写”为要求,引领学生“爱写”。“引”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始环节,主要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而言的,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进行习作训练,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即写真实反映生活、反映内心、率真自然的作文,让学生从乐写开始步入作文的殿堂。
这一阶段关注的不是作文应该怎样写、写什么、怎样写好的问题,而是作文的启蒙教育,其关注点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态度,引导他们认识到写作是表达,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可以用写日记等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写作文,进而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作文命题方面,打破传统的命题方式,而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命题范围,选取能引起学生写作冲动的话题,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有情可抒。
在体裁方面,不作严格规定,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写随笔。
在课堂训练上,可以选用作文续写、改写等形式,学生分小组进行开头和结尾续写、改写的擂台赛,决出胜负。
当然,这是以广泛阅读为前提的,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二)第二层级——入门后“扶”,引导学生写个性作文
学生八年级时,其作文正处于扶栏学步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导写时,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会写”。训练导写主要有“就此写此”“借此写彼”两种形式。
(1)就此写此。意思是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让他们做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旨在让学生身有亲历,心有所思,情有所感。
以写游记类、学写故事等为主,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内容丰富,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时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心中的情。并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
(2)借此写彼。即借用语文教材中各类题材的课文范例,激活学生与课文情景类似的生活“积累”,到作文中表情达意。这既让学生习作训练有法可依,又能促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在学生习作中迅速迁移。
以写人类记叙文和叙事类记叙文写作为主,兼以写景类和抒情类。训练内容以“人物描写的方法、记叙的方法、立意与选材、抓住景物特征”等为重点,并且掌握几种独特的写作方法。 (三)第三层级——自由表达时“放”,在考场作文中自主作文
当学生进入九年级时,要求教师大胆放手,用最简约的指导,以“写好”为要求,引领学生“能写”,激活学生的想象和生活经验积累,进行自主作文。让学生独立自主作文。这时的训练导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最短的时间,最巧妙的方法,成功点击学生作文的心灵“鼠标”,激活丰盈的情感。这一梯度对学生的导写要求无外乎八个字:引发、唤醒、点燃、激活,即引发兴趣和自觉作文的主动性,唤醒学生沉睡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储备到作文中表情达意,点燃并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内心涌动着不吐不快的冲动,让他们能写。
作为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作文程式学习(中考考场作文能力)的训练,更显得十分重要。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这些训練要求与该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此为综合训练阶段,着重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及综合运用,提高写作速度,规范书写,为考场作文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们的年级目标,且各个年级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这也是七到九年级对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作文导写训练的依据。从七年级开始的“爱写”到“会写”到九年级的“能写”,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方法入手,加以写作方法的提炼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既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又遵循系统有序的梯度训练层次,能让学生进行快乐学、快乐写的规范训练,最终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导写模式,力求实现“目标有层级,内容有层级”的要求。该模式的实践,填补了教材中无作文训练层级的缺失,给语文老师找到了作文训练的抓手,实现了作文低、中、高的有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打造能力层级的记叙文导写模式,是初中三年的整体规划,文中提及的“三写”并不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阶段,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比如,七年级“爱写”并不是不讲究写作技法的盲目写作,九年级的“能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流畅度等基本要素,只是各有侧重而已,更加注意写作质量。不过,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层级训练导写系统更加完善,如何解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梯度问题,还有待于不懈的实践探索。
黄迎霞,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