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教育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是数学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元原则,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融合趣味元素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课堂结构,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爱上学习,在思考中进步、进步中健康成长,取得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事半功倍,迎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82-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增添课堂的动态色彩,为学生阶段性学习任务的优质完成提供有效助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学习方法,逐步构建完善认知体系,可以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笔者特意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重新论述几点新的看法。一、重视使用信息技术
在这个信息时代中,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通过课堂的动态学习,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信息意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敢于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具备更高的人才优势,未来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大[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就能顺利实现的,必须通过网络渠道挖掘更多资源,让学生有意识的转变自己的学习思路,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群组,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共同学习,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并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课外时间,教师可以在群组内发布有关数学内容的链接或者文档等,让学生通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来巩固自己的学习。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有效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例如,教师可以学生设计以下数学题:“当前,在果园中一共种了三种果树,即苹果树、梨树与桃树。三种果树占总棵数的比例分别为1/4、1/3、2/9,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已知条件,自主地设计问题”。如此一来,就改变了以往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请问梨树比桃树多了几分之一?”或者是“梨树与苹果树共占总棵树几分之几呢?”在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对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智慧的体现,是人的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它的主人呢?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学到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绝不进行“填鸭式”的被动灌输。如,讲到事物的对称性,就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哪些事物有这样的性质。有的说,蝴蝶,我们的手、胳膊,甚至有的想到了巴黎的凯旋门等一些建筑物。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了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四、锻炼学生自主发展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和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探究性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生活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发现、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提升数学感知方式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入门技巧,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何理解数学存在的意义,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这门深奥且复杂的学科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而言,感知力是通过外界的接触而来的。教师需要通过对现实存在的现象进行本质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知力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客观存在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如,学习“图形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强学生的兴趣。六、拓展数学思维逻辑
学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是思维、逻辑建立的关键因素。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知识点的连贯性,难易程度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以及对他们思维能力是否产生跨越性,举一反三固然重要,但是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能力的形成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思维模式也处于较为容易锻炼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数学作为一门能够优化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借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5(04)16-17.
[2]王冰.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5)29-31.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9)119-1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82-01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增添课堂的动态色彩,为学生阶段性学习任务的优质完成提供有效助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学习方法,逐步构建完善认知体系,可以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笔者特意凭借自身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重新论述几点新的看法。一、重视使用信息技术
在这个信息时代中,教师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通过课堂的动态学习,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信息意识,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敢于突破自我,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具备更高的人才优势,未来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大[1]。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就能顺利实现的,必须通过网络渠道挖掘更多资源,让学生有意识的转变自己的学习思路,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群组,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共同学习,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并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课外时间,教师可以在群组内发布有关数学内容的链接或者文档等,让学生通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来巩固自己的学习。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有效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例如,教师可以学生设计以下数学题:“当前,在果园中一共种了三种果树,即苹果树、梨树与桃树。三种果树占总棵数的比例分别为1/4、1/3、2/9,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已知条件,自主地设计问题”。如此一来,就改变了以往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请问梨树比桃树多了几分之一?”或者是“梨树与苹果树共占总棵树几分之几呢?”在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对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智慧的体现,是人的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它的主人呢?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学到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绝不进行“填鸭式”的被动灌输。如,讲到事物的对称性,就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哪些事物有这样的性质。有的说,蝴蝶,我们的手、胳膊,甚至有的想到了巴黎的凯旋门等一些建筑物。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了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四、锻炼学生自主发展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和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应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探究性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生活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发现、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提升数学感知方式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入门技巧,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何理解数学存在的意义,让小学生喜欢数学这门深奥且复杂的学科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对于小学生而言,感知力是通过外界的接触而来的。教师需要通过对现实存在的现象进行本质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知力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客观存在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如,学习“图形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强学生的兴趣。六、拓展数学思维逻辑
学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是思维、逻辑建立的关键因素。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知识点的连贯性,难易程度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以及对他们思维能力是否产生跨越性,举一反三固然重要,但是逻辑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能力的形成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思维模式也处于较为容易锻炼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数学作为一门能够优化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的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借此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数学),2015(04)16-17.
[2]王冰.教材分析——从宏观到微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5)29-31.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