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力学是整个物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二力平衡是学习力学的基础。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分析力学问题的理论依据,更为他們做好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二力平衡也是中考中最热门的考题,为了让学生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我们必须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适用条件学会分析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受力状况,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图示。基于此,笔者将简要论述初中物理二力平衡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30-01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力的相关概念,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二力平衡则是对这些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运用二力平衡的实例,力学中的许多问题也要用到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以及方法,才能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下面我将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物理二力平衡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及正在面临物理学习压力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尤其是像物理这样难度大、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新课导入的环节,采用新奇有趣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以前常用用语言平铺直叙的导入方法,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创设情境,来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我为他们播放了“神舟”飞船缓缓下降的画面,让学生分析此时飞船的受力状况,进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新知识。这种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基础。
二、明确二力平衡的内容
二力平衡看似简单,但却是物理中的重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格外的用心。想要让学生牢固掌握重点内容,理解概念才是关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解概念对他们而言并不困难。只要明确了“二力”和“平衡”,再稍加总结,我们就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仅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的,简称为“二力平衡”。比如桌子上放置的书本,仅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而保持静止,那么书本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绳子向上的拉力而保持静止,那么吊灯所受的重力与拉力二力平衡。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为他们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在拔河比赛中,拔河的双方力量相当,僵持不下,使得绳子并未发生丝毫的移动,即绳子处于静止的状态,此时双方的拉力二力平衡。
三、对二力平衡教学的见解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够平衡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四点:1.同物,即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等大,即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3.反向,就是说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4.共线,就是指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比如分析静止的吊灯的受力情况。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吊灯,换句话说,我们分析的力都作用在“吊灯”这个物体上,即“同物”;吊灯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拉力,其中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这两个力处在同一条线上,且方向相反,满足了条件“共线”和“反向”;由于吊灯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满足了条件“等大”。所以我们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四、通过做题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
在讲解完新课内容后,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的更加透彻,教师应设计几道练习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讲解完二力平衡后,我就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质量为15千克的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500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受到向左499N的摩擦力?B.木箱受到向左500N的摩擦力?C.木箱受到向右500N的摩擦力?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0解: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木箱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木箱受到向右的拉力以及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力的条件知,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木箱受到向左500N的摩擦力,选择B项。只要学生找准受力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便能求解出来。
总而言之,二力平衡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之一。只有加强对二力平衡的教学,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为今后力学的学习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争取让学生把知识牢牢掌握住。
参考文献
[1]吴世龙《二力平衡及其应用》,学术期刊,2009年7期.
[2]叶华春《“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术期刊,2014年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30-01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力的相关概念,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二力平衡则是对这些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学习浮力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运用二力平衡的实例,力学中的许多问题也要用到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以及方法,才能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下面我将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物理二力平衡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及正在面临物理学习压力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开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尤其是像物理这样难度大、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新课导入的环节,采用新奇有趣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以前常用用语言平铺直叙的导入方法,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创设情境,来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我为他们播放了“神舟”飞船缓缓下降的画面,让学生分析此时飞船的受力状况,进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新知识。这种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基础。
二、明确二力平衡的内容
二力平衡看似简单,但却是物理中的重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格外的用心。想要让学生牢固掌握重点内容,理解概念才是关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解概念对他们而言并不困难。只要明确了“二力”和“平衡”,再稍加总结,我们就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物体仅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的,简称为“二力平衡”。比如桌子上放置的书本,仅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而保持静止,那么书本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绳子向上的拉力而保持静止,那么吊灯所受的重力与拉力二力平衡。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为他们举了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在拔河比赛中,拔河的双方力量相当,僵持不下,使得绳子并未发生丝毫的移动,即绳子处于静止的状态,此时双方的拉力二力平衡。
三、对二力平衡教学的见解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够平衡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四点:1.同物,即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等大,即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3.反向,就是说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4.共线,就是指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比如分析静止的吊灯的受力情况。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吊灯,换句话说,我们分析的力都作用在“吊灯”这个物体上,即“同物”;吊灯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拉力,其中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这两个力处在同一条线上,且方向相反,满足了条件“共线”和“反向”;由于吊灯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满足了条件“等大”。所以我们称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四、通过做题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
在讲解完新课内容后,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的更加透彻,教师应设计几道练习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在讲解完二力平衡后,我就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质量为15千克的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500N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受到向左499N的摩擦力?B.木箱受到向左500N的摩擦力?C.木箱受到向右500N的摩擦力?D.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0解: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木箱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以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木箱受到向右的拉力以及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平衡力的条件知,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木箱受到向左500N的摩擦力,选择B项。只要学生找准受力物体,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便能求解出来。
总而言之,二力平衡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之一。只有加强对二力平衡的教学,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为今后力学的学习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争取让学生把知识牢牢掌握住。
参考文献
[1]吴世龙《二力平衡及其应用》,学术期刊,2009年7期.
[2]叶华春《“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术期刊,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