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需要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
在这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教学焕发出了灿烂的光彩,使人欣喜;另一方面,时下的历史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教学误区,令人担忧。
一:走出课堂上教师“不作为”的误区
新课改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增强了生命力。但所谓过犹不及,某些教师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淡化甚至丧失了教师的主导。教师谈“讲”色变,课堂上刻意回避“讲”,于是,“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渐渐淡出了课堂,迷失教师“讲”的不作为里。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幌子,对学生的任何观点和看法都进行肯定和鼓励,不讲究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有时连最起码的做人原则都不顾及。表面看,这样的教学仿佛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由于缺乏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讲解和评价,直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我在教学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精讲细练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之内学会并记住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洗礼。
二:走出死抱住多媒体不放的误区
新课改教学中教学手段的更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时下部分教师把所有教学手段都寄托在多媒体,甚至连传统的板书也省略掉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竟无一字的板书,整节课学生也无一字的笔记,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形式上,而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否掌握,教学难点是否理解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使学生喜欢历史课,我在备课、教学设计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并经常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历史的同时感观上又得到满足。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教所学的内容已经过去,而时间则不可能倒退以让我们重新经历它。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更为真实和完整的历史场景非常重要。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决定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历史课件中的各种原是文字、声音、图片和影视材料对学生感官产生的冲击正是历史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学生认识历史从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开始,只有多媒体才能够真正形象的复原历史”。
我在讲《血腥的资本积累》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奴隶被捕抓、贩运的情景、展示奴隶被贩卖的情景、奴隶在种植园劳作的情景等。还让学生讲诉奴隶的悲惨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先从情感上使学生对奴隶充满同情。“三角贸易”示意图出示在多媒体上,使学生一目了然,非常容易理解、记忆“三角贸易”的路线。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学生不愿意记背历史知识的问题。可见多媒体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还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快速的记忆历史知识。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更多的信息能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然而世间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多媒体课件虽然有利于学生直观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学生的思路没有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发展,正常的教学就要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往往历尽千辛万苦才把学生引到原来设计的思路上来,教学的效果因此大受影响。所以,使用多媒体时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无论从时代的发展还是从时代的要求看,制作和使用课件进行中學历史教学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之一。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和把握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利弊,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效益产生极大的帮助。
三、走出用旧的评价标准去看待新课改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了,但不变的是中考制度,一线教师们虽然早已通过各种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但因为中考的压力太大,很难将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社会对学校、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评价,仍以成绩为最主要的标准。无奈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被教辅牵着走,教辅上的题一个也不敢放过,不管是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是学生接受别扭,教师讲解困难。长期以来,在学生和家长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课改成功与否,就是要看会不会做教辅书上试题、能不能在中考中拿到高分。
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上课表现,进行分层次教学,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设计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采用多种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育力量的最前线,做为一名教师,我会在新课改的春风中不断探索前进,并在探索中反思总结,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在这个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教学焕发出了灿烂的光彩,使人欣喜;另一方面,时下的历史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教学误区,令人担忧。
一:走出课堂上教师“不作为”的误区
新课改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增强了生命力。但所谓过犹不及,某些教师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淡化甚至丧失了教师的主导。教师谈“讲”色变,课堂上刻意回避“讲”,于是,“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渐渐淡出了课堂,迷失教师“讲”的不作为里。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幌子,对学生的任何观点和看法都进行肯定和鼓励,不讲究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有时连最起码的做人原则都不顾及。表面看,这样的教学仿佛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由于缺乏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讲解和评价,直接导致教学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
我在教学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采用精讲细练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之内学会并记住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得到洗礼。
二:走出死抱住多媒体不放的误区
新课改教学中教学手段的更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时下部分教师把所有教学手段都寄托在多媒体,甚至连传统的板书也省略掉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竟无一字的板书,整节课学生也无一字的笔记,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形式上,而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否掌握,教学难点是否理解就不得而知了。
为了使学生喜欢历史课,我在备课、教学设计时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并经常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历史的同时感观上又得到满足。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教所学的内容已经过去,而时间则不可能倒退以让我们重新经历它。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更为真实和完整的历史场景非常重要。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决定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历史课件中的各种原是文字、声音、图片和影视材料对学生感官产生的冲击正是历史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学生认识历史从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开始,只有多媒体才能够真正形象的复原历史”。
我在讲《血腥的资本积累》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奴隶被捕抓、贩运的情景、展示奴隶被贩卖的情景、奴隶在种植园劳作的情景等。还让学生讲诉奴隶的悲惨生活。通过这些活动先从情感上使学生对奴隶充满同情。“三角贸易”示意图出示在多媒体上,使学生一目了然,非常容易理解、记忆“三角贸易”的路线。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学生不愿意记背历史知识的问题。可见多媒体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还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快速的记忆历史知识。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更多的信息能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然而世间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多媒体课件虽然有利于学生直观把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学生的思路没有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发展,正常的教学就要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往往历尽千辛万苦才把学生引到原来设计的思路上来,教学的效果因此大受影响。所以,使用多媒体时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无论从时代的发展还是从时代的要求看,制作和使用课件进行中學历史教学以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之一。所以,我们只有了解和把握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利弊,才能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效益产生极大的帮助。
三、走出用旧的评价标准去看待新课改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了,但不变的是中考制度,一线教师们虽然早已通过各种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但因为中考的压力太大,很难将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社会对学校、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评价,仍以成绩为最主要的标准。无奈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被教辅牵着走,教辅上的题一个也不敢放过,不管是否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果是学生接受别扭,教师讲解困难。长期以来,在学生和家长中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课改成功与否,就是要看会不会做教辅书上试题、能不能在中考中拿到高分。
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上课表现,进行分层次教学,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设计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采用多种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仅用分数来衡量学生。
课堂教学是展示教育力量的最前线,做为一名教师,我会在新课改的春风中不断探索前进,并在探索中反思总结,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