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田径竞赛项目是奥运会最古老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人类自然体能最突出的表现。因此,田径竞赛一直在奥运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中小学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田径 中小学 现状 问题 反思 对策
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其价值和作用很难被其他项目取代。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小学田径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田径教学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地探讨与思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田径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为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1.普通中小学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我国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学生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点很明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应付学生,上课就是“放羊”,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体育课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的没空锻炼,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青少年运动时间、次数普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識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其二,体育教学课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总之,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要求因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擅自降低和忽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2 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大多有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 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迟荣国曾这样说:“辅导班可谓琳琅满目,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辅导班’的又会有几个呢?放了学,孩子除了作业,就是弹琴、画画、练书法,又有几个孩子有时间踢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
3.反思
现阶段,由于受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6.6%的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但有83.2%是学生喜欢参加田径竞赛,这说明田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魅力所在。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竞争、拼搏、顽强精神,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平等。秩序、规制,所蕴含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奋斗、拼搏、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充分表明田径运动最能体现个性张扬、自尊、朝气,这些无疑是田径运动通过竞赛所体现出来的。
4.对策
4.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快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内容不同于球类等富于游戏性,但它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4.2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弱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要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而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或人为地拉平体育差生、育体育尖子的学习成绩。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专项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
4.4 认真组织,开展运动会。
普通中小学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田径 中小学 现状 问题 反思 对策
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其价值和作用很难被其他项目取代。现阶段我国普通中小学田径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田径教学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地探讨与思考,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田径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为田径教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1.普通中小学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我国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学生高身材、低体质的“外强中干”特点很明显。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应付学生,上课就是“放羊”,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和器械落后;体育课常被其他课程挤占;许多孩子被作业压的没空锻炼,加上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剥夺”,青少年运动时间、次数普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2.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識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其二,体育教学课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总之,对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要求因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擅自降低和忽视,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2 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大多有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 大多数家长虽然认为体育对孩子十分重要,但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不少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在体育上花太多的时间。大多数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是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的。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副主任迟荣国曾这样说:“辅导班可谓琳琅满目,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辅导班’的又会有几个呢?放了学,孩子除了作业,就是弹琴、画画、练书法,又有几个孩子有时间踢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重视的就是提高身体素质。 ”
3.反思
现阶段,由于受上述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小学田径运动处于被忽视状态。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96.6%的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但有83.2%是学生喜欢参加田径竞赛,这说明田径运动还是有很大的魅力所在。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的竞争性,它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竞争、拼搏、顽强精神,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平等。秩序、规制,所蕴含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奋斗、拼搏、不屈不饶的意志品质,充分表明田径运动最能体现个性张扬、自尊、朝气,这些无疑是田径运动通过竞赛所体现出来的。
4.对策
4.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尽快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向培养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内容不同于球类等富于游戏性,但它在培养竞争意识、磨练意志、战胜自我等良好品质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4.2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练、乐中学”。另外,练习多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在发展个人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
在体育学习成绩评定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条件的差异,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既要关注体育弱生的弱势,也要关注体育尖子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要放在教学方法上的因材施教,而不是降低学习要求或人为地拉平体育差生、育体育尖子的学习成绩。为激发体育差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降低及格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休闲体育项目,以及专项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法。
4.4 认真组织,开展运动会。
普通中小学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生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