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而又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0-01
一、从主语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主语,一般都是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因为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主动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所以不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动作的施事者。例如:衣服洗了。但是,这并不表示无标记被动句的受事主语只能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在特定情景中,有生命的物体,诸如人或动物也可以充当受事主语。例如:鸡杀了。孩子惯的越来越不像话了。虽然主语“鸡”和“孩子”都可以主动的发出动作,但是却不会被误认为施事者,因为从句意来看,“鸡”不可能主动发出“杀”的动作,“孩子”也不可能主动发出“惯”的动作,他们在句中只能充当动作的受事者。
(一)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可以是特指的,也可以是泛指的。
例如:房子修好了。
我们的房子修好了。
充当受事主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是偏正短语,也可以是数量词构成的名词短语。
例如:我的书发表了。
一百元花了二十元。
(二)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也可以由代词充当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可以由代词充当,限定性代词和非限定性代词皆可。
例如:这本书正在打印。
所有的碗都洗了。
在特定语义下,一些人称代词也可以充当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
例如:他受风了。
她动了手术。
但是,在使用人称代词时,为了避免被误以为是动作施事者,我们需要对谓语动词作一定的限制。在无标记被动句中,人称代词后面的动词通常为“遭受”类动词和使役类动词。
二、从动词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通常情况下,进入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都可以被接受。王灿龙(1980)对能进入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1)表活体动作的动词具有[可控]、[强行动作]、[可致果]等语义特征;(2)表自然力动作的动词具有[强行动作]、[可致果]的语义特征;(3)表各种机器设备和其他物体所造成的动作的动词具有[可致果]的语义特征。从王灿龙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可致果]是动词进入无标志被动句的一个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表“遭受”类动词,表“意愿”和“评价”类动词,表“处置”类动词也可以进入无标记被动句。
例如:他受到压迫。(遭受类)
他应该批评。(意愿类)
他值得表扬。(评价类)
书应该加以选择。(处置类)
笔者认为,这些动词都可以顺利的进入无标记被动句。但是,使用及物动词也会受到一定的句法限制。即:及物动词在句中不能是单个动词,其前面或后面往往有状语、补语或者动态助词“了”、“着”、“过”等。
三、从附加成分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我们通常使用附加成分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附加成分的形式多样,主要由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复杂谓语;补语;宾语;状语等组成。其中,补语,宾语,状语使用频率最高。
(一)宾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宾语充当附加成分的形式多样,可以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以及“的”字结构来充当。
例如:姜对水啦。(名词)
她受到压迫。(动词)
小王受凉了。(形容词)
书你给他。(代词)
一张床放两个枕头。(数量结构)
书印32开的。(“的”字结构)
(二)补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补语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既可以用来说明受事主语又可以用来说明动词或者动词宾语。
例如:衣服洗好了。(形容词)
书拿走了。(动词)
小王摔伤了胳膊。(形容词)
(三)状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状语充当附加成分的形式很多,主要由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介词短语;数量词重叠;及“稳”等形容词来构成。
例如:衣服已经洗了。(时间副词)
花全都浇好了。(范围副词)
水他狠喝了一口。(程度副词)
碗我给你洗。(介词短语)
书一页一页的印。(数量词重叠)
冠军稳拿了。(形容词)
四、结语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它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同时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说研究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龚干炎.现代汉语里的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5).
[2]焦晓婷,窦琴英、汉意念被动句比较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82.
[4]邵桂珍.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J].叠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88,(5).
[6]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J].中国语文,1983(6).
[7]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1).
关键词: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0-01
一、从主语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句法结构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主语,一般都是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因为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主动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所以不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动作的施事者。例如:衣服洗了。但是,这并不表示无标记被动句的受事主语只能由无生命的物体充当。在特定情景中,有生命的物体,诸如人或动物也可以充当受事主语。例如:鸡杀了。孩子惯的越来越不像话了。虽然主语“鸡”和“孩子”都可以主动的发出动作,但是却不会被误认为施事者,因为从句意来看,“鸡”不可能主动发出“杀”的动作,“孩子”也不可能主动发出“惯”的动作,他们在句中只能充当动作的受事者。
(一)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可以是特指的,也可以是泛指的。
例如:房子修好了。
我们的房子修好了。
充当受事主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是偏正短语,也可以是数量词构成的名词短语。
例如:我的书发表了。
一百元花了二十元。
(二)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也可以由代词充当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主语可以由代词充当,限定性代词和非限定性代词皆可。
例如:这本书正在打印。
所有的碗都洗了。
在特定语义下,一些人称代词也可以充当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主语。
例如:他受风了。
她动了手术。
但是,在使用人称代词时,为了避免被误以为是动作施事者,我们需要对谓语动词作一定的限制。在无标记被动句中,人称代词后面的动词通常为“遭受”类动词和使役类动词。
二、从动词角度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通常情况下,进入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都可以被接受。王灿龙(1980)对能进入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1)表活体动作的动词具有[可控]、[强行动作]、[可致果]等语义特征;(2)表自然力动作的动词具有[强行动作]、[可致果]的语义特征;(3)表各种机器设备和其他物体所造成的动作的动词具有[可致果]的语义特征。从王灿龙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可致果]是动词进入无标志被动句的一个必要条件。笔者认为,表“遭受”类动词,表“意愿”和“评价”类动词,表“处置”类动词也可以进入无标记被动句。
例如:他受到压迫。(遭受类)
他应该批评。(意愿类)
他值得表扬。(评价类)
书应该加以选择。(处置类)
笔者认为,这些动词都可以顺利的进入无标记被动句。但是,使用及物动词也会受到一定的句法限制。即:及物动词在句中不能是单个动词,其前面或后面往往有状语、补语或者动态助词“了”、“着”、“过”等。
三、从附加成分分析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我们通常使用附加成分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附加成分的形式多样,主要由动态助词;动词的重叠;复杂谓语;补语;宾语;状语等组成。其中,补语,宾语,状语使用频率最高。
(一)宾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宾语充当附加成分的形式多样,可以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以及“的”字结构来充当。
例如:姜对水啦。(名词)
她受到压迫。(动词)
小王受凉了。(形容词)
书你给他。(代词)
一张床放两个枕头。(数量结构)
书印32开的。(“的”字结构)
(二)补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补语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既可以用来说明受事主语又可以用来说明动词或者动词宾语。
例如:衣服洗好了。(形容词)
书拿走了。(动词)
小王摔伤了胳膊。(形容词)
(三)状语充当附加成分
在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中,状语充当附加成分的形式很多,主要由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介词短语;数量词重叠;及“稳”等形容词来构成。
例如:衣服已经洗了。(时间副词)
花全都浇好了。(范围副词)
水他狠喝了一口。(程度副词)
碗我给你洗。(介词短语)
书一页一页的印。(数量词重叠)
冠军稳拿了。(形容词)
四、结语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它的主语,动词和附加成分,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无标记被动句,同时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说研究汉语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龚干炎.现代汉语里的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5).
[2]焦晓婷,窦琴英、汉意念被动句比较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82.
[4]邵桂珍.现代汉语无标志被动句及其功能探析[J].叠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王灿龙.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J].汉语学习,1988,(5).
[6]王还.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J].中国语文,1983(6).
[7]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