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合理配置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以教育公平为视角,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在对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制度,加强督导、转变观念、加大投资、提高教师劳动力价格、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等方面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82-03
一、研究目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为河南省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并结合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内选取的城区中小学135所,农村中小学120所的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教育体育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人力资源是中小学体育资源的第一要素,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表1表明:在学历结构上,城区中、小学校本科及以上者占87.4%,而农村中、小学校本科及以上占8.4%。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农村教师的初始学历普遍不高,最后学历大都是通过函授、自考方式取得。在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在城区中、小学校占25.5%,而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占11.4%。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结构方面,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在40岁以下的占80%以上,呈现年轻化趋势,城区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看优于农村。从教师专兼职情况看,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人数过多。在所调查的25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职体育教师仅有67名,而兼职教师达到188名,占教师总数的73.7%,比例显然过大,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2/3。因此,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不得不聘用代课人员。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尤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体育兼职和代课教师比例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农村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
2、体育物资资源配置状况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在物资资源配置状况方面,从表2和表3不难看出,城区中小学校舍场地紧张,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4m2/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基础设施配备较好。农村场地相对城市来说稍好,但也不能满足现状,而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相对薄弱。考察发现,城市中小学校总体状况较为理想,这与城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同时城市中小学与相关的监督部门距离近,容易受到检查、监督,而以城市教育发展为基点的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往往忽视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二)影响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因素
1、城乡差异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相对于城市,农村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教育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之一,其发展必然受环境和发展水平制约。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一种忽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一些教育决策权、教育话语权均以城市为导向,而忽视农村教育境况,因而在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携子女进城,农村学校出现了大面积校舍空置。一些地方甚至学校刚建好,就没有了学生。同时,导致城区学校班额大增、人满为患。此外,2000多万“留守儿童”的存在,产生了对寄宿校的极大需求,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进行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
2、学校体育地位导致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失衡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培养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源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体育课体育场地被占用,体育器材不达标的情况较为普遍。中小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然而在一些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学科,在经费紧张、监督机制不完全的情况下,公用经费往往用不到体育中来,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现实地位的差距,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与权利。
3、教育投入失衡
当前,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提高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但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先予以保障,在安排议事日程、调配资金时,首先和重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大工程,因教育投入总量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统筹能力明显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和城乡投入不平衡,造成优质的教育资源短缺且集中在城市,体育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同时许多学校采取优先保证“主科”的政策,使体育课程资源特别是农村严重匮乏。 4、待遇不公导致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失衡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对于城市体育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更为艰苦,教学任务更为繁重,但是工资却偏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是以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为参照标准的.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生活的清苦、拮据,加之体育长期处于边缘学科地位,他们为自己的劳动价值与社会地位而忧心忡忡,直接影响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当他们对职业前途失去信心时,将会大失所望,以致心灰意冷,最终导致了教师的调离和流失。教师出走的直接后果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因而使得体育教育过程的公平难以实现。
5、“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存在进一步完善问题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受经济条件、办学思想、领导重视、上级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河南省许多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是达不到要求的,很多学校不是缺乏必备的器材设施就是数量不足,仍存在进一步完善问题。经过2008年、2009年的资金安排,我省部分农村小学数量少的地区完成配备的学校数均已超过其总数的一半且有些地区已达到70%以上;而大部分农村小学数量多的地区,其已配备农村小学数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督导,保障城乡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的权益
建立促进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设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协调机构,构建支持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以专项内容为重点的督察、公示、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挤占、挪用城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等现象,要严格追究责任,确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框架,切实保障城乡中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
(二)改变观念,促进体育在学科之间的公平地位
体育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方法;是与德育、智育有机结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体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这在中小学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应试教育”的观念无疑是制约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桎梏。再者,由于体育课不受重视,不少体育教师也产生了消极对待的态度,体育课流于形式,没有科学完整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减少甚至放弃了体育锻炼,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转化观念入手,以当前学校体育的加试和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学校体育在学科之间的地位,促进学校体育的公平发展。
(三)积极促进中小学校体育硬件资源设置,加大投资,扶持弱势
资源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资源公平”就谈不上“教育公平”。硬件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体育教育硬件资源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目前,城乡中小学在体育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中小学缺场地,农村中小学缺器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城乡不同情况有侧重地加大对体育硬件资源的投入,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标准把人均体育场地、体育器材配备标准作为办学和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着力提高学校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等硬件资源。
(四)调整教师劳动力价格是促进城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均衡分布的前提条件
师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师资差距相当悬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教师资源进行配置,实行大面积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均衡配置。但目前的教师流动主要是人往高处走的单向上位流动,即优质师资单向地从农村流到城市,从小城市流到大城市,从普通学校流到重点学校,使合格的教师人才分布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严重失衡。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就要有效遏制这种单向上位流动趋势,使师资出现双向流动甚至“倒流”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分布。为此,应用行政手段,重新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价格,让劳动力价格即教师待遇来调控教师资源的供需平衡。通过制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缩小各地、各校这间的收入差距,吸引更多的教师回流以及更多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
(五)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前期准备、招标采购、验收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可分为前期准备、招标采购、验收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本省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实施方案;科学合法地做好体育器材招标、采购工作;认真做好器材接收验收工作,严格把关,确保品种、数量和质量,确保及时分发到校、安装到位,按期圆满完成“工程”任务,并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使用工作,防止丢失或损坏。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07,(3).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2007,(8).
[3]王晏,郭瑞,魏涛.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88-90.
[4]戴维红,许红峰.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体育学刊,2008,15(8):76-79.
[5]林筱文.城乡教育公平的分析、案例及政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4-29.
[6]段晓芳,幕彦谨.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5):20-22.
[7]许琨.学校体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82-03
一、研究目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为河南省城市中小学的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并结合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内选取的城区中小学135所,农村中小学120所的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数理统计法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教育体育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人力资源是中小学体育资源的第一要素,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表1表明:在学历结构上,城区中、小学校本科及以上者占87.4%,而农村中、小学校本科及以上占8.4%。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农村教师的初始学历普遍不高,最后学历大都是通过函授、自考方式取得。在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在城区中、小学校占25.5%,而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占11.4%。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结构方面,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在40岁以下的占80%以上,呈现年轻化趋势,城区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看优于农村。从教师专兼职情况看,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人数过多。在所调查的255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职体育教师仅有67名,而兼职教师达到188名,占教师总数的73.7%,比例显然过大,所占比例超过总数的2/3。因此,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不得不聘用代课人员。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尤其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体育兼职和代课教师比例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农村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
2、体育物资资源配置状况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目前,在物资资源配置状况方面,从表2和表3不难看出,城区中小学校舍场地紧张,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在校内的运动场地4m2/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基础设施配备较好。农村场地相对城市来说稍好,但也不能满足现状,而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相对薄弱。考察发现,城市中小学校总体状况较为理想,这与城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同时城市中小学与相关的监督部门距离近,容易受到检查、监督,而以城市教育发展为基点的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往往忽视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二)影响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因素
1、城乡差异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双重困境
一方面,相对于城市,农村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教育作为农村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之一,其发展必然受环境和发展水平制约。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一种忽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一些教育决策权、教育话语权均以城市为导向,而忽视农村教育境况,因而在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携子女进城,农村学校出现了大面积校舍空置。一些地方甚至学校刚建好,就没有了学生。同时,导致城区学校班额大增、人满为患。此外,2000多万“留守儿童”的存在,产生了对寄宿校的极大需求,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进行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
2、学校体育地位导致城乡小学体育教育机会和权利失衡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培养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源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个体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体育课体育场地被占用,体育器材不达标的情况较为普遍。中小学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然而在一些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学科,在经费紧张、监督机制不完全的情况下,公用经费往往用不到体育中来,学校体育的理论地位与现实地位的差距,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与权利。
3、教育投入失衡
当前,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提高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但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先予以保障,在安排议事日程、调配资金时,首先和重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大工程,因教育投入总量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统筹能力明显不足。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和城乡投入不平衡,造成优质的教育资源短缺且集中在城市,体育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同时许多学校采取优先保证“主科”的政策,使体育课程资源特别是农村严重匮乏。 4、待遇不公导致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失衡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对于城市体育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更为艰苦,教学任务更为繁重,但是工资却偏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目前,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是以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为参照标准的.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生活的清苦、拮据,加之体育长期处于边缘学科地位,他们为自己的劳动价值与社会地位而忧心忡忡,直接影响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当他们对职业前途失去信心时,将会大失所望,以致心灰意冷,最终导致了教师的调离和流失。教师出走的直接后果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因而使得体育教育过程的公平难以实现。
5、“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存在进一步完善问题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受经济条件、办学思想、领导重视、上级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河南省许多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是达不到要求的,很多学校不是缺乏必备的器材设施就是数量不足,仍存在进一步完善问题。经过2008年、2009年的资金安排,我省部分农村小学数量少的地区完成配备的学校数均已超过其总数的一半且有些地区已达到70%以上;而大部分农村小学数量多的地区,其已配备农村小学数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督导,保障城乡中小学生体育教育的权益
建立促进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来规范体育教学行为,设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协调机构,构建支持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以专项内容为重点的督察、公示、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挤占、挪用城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等现象,要严格追究责任,确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框架,切实保障城乡中小学接受体育教育的权益。
(二)改变观念,促进体育在学科之间的公平地位
体育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重要方法;是与德育、智育有机结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体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这在中小学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应试教育”的观念无疑是制约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桎梏。再者,由于体育课不受重视,不少体育教师也产生了消极对待的态度,体育课流于形式,没有科学完整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减少甚至放弃了体育锻炼,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转化观念入手,以当前学校体育的加试和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学校体育在学科之间的地位,促进学校体育的公平发展。
(三)积极促进中小学校体育硬件资源设置,加大投资,扶持弱势
资源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资源公平”就谈不上“教育公平”。硬件资源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体育教育硬件资源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目前,城乡中小学在体育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中小学缺场地,农村中小学缺器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城乡不同情况有侧重地加大对体育硬件资源的投入,严格执行中小学办学标准把人均体育场地、体育器材配备标准作为办学和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着力提高学校体育场地与体育器材等硬件资源。
(四)调整教师劳动力价格是促进城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均衡分布的前提条件
师资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师资差距相当悬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对教师资源进行配置,实行大面积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资源在城乡中小学校之间的均衡配置。但目前的教师流动主要是人往高处走的单向上位流动,即优质师资单向地从农村流到城市,从小城市流到大城市,从普通学校流到重点学校,使合格的教师人才分布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严重失衡。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就要有效遏制这种单向上位流动趋势,使师资出现双向流动甚至“倒流”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均衡分布。为此,应用行政手段,重新调整城乡教师劳动力价格,让劳动力价格即教师待遇来调控教师资源的供需平衡。通过制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缩小各地、各校这间的收入差距,吸引更多的教师回流以及更多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
(五)做好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前期准备、招标采购、验收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
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可分为前期准备、招标采购、验收及后续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结合本省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工程实施方案;科学合法地做好体育器材招标、采购工作;认真做好器材接收验收工作,严格把关,确保品种、数量和质量,确保及时分发到校、安装到位,按期圆满完成“工程”任务,并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使用工作,防止丢失或损坏。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07,(3).
[2]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2007,(8).
[3]王晏,郭瑞,魏涛.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88-90.
[4]戴维红,许红峰.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J].体育学刊,2008,15(8):76-79.
[5]林筱文.城乡教育公平的分析、案例及政策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24-29.
[6]段晓芳,幕彦谨.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5):20-22.
[7]许琨.学校体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