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凡汉传佛教寺庙,中心建筑一般都叫“大雄宝殿”,但在台湾法鼓山,所见却是圣严法师自题的“本来面目”。大殿内,三尊佛像之外,余者全无,真可谓殿徒四壁,空得气势浩荡。这样的辽阔无碍,让人更容易放下种种痴心妄念,升起一种对本来面目的追问
台湾佛教界向有四大山头之说:佛光山、中台禅寺、法鼓山、慈济基金会。孟春时节,因缘殊胜,我来到了位于台北县金山乡的法鼓山。
在台北市区,很难有身在异地的感觉,总以为是在福建某地转悠,亲切得常有一把拉住某人的手问一声“汝父可康健,阿娘都硬朗”的孟浪。但只要一出市区,光景便截然不同了。
上午十时许,我们从台北出发,出城不过十几分钟,景色大异。车在山与海之间穿行,右边是山,一层层的绿浓得化不开;左边是海,深深浅浅的蓝无边无际。打开车窗,咸腥味并不很重的海风扑面而来,吹拂起我的头发,让我想起此间艺人那首著名的歌“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约一个小时后,法鼓山出现在眼前,背靠苍林,面朝大海。就像在色彩的选择上专做减法,法鼓山入眼皆是黑、灰、褐三色,没有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整座庙宇显得淡定、低调,颇具唐风古韵。
近得山边,却没有看见一般寺院常见的山门,入口处只有一块刻着法鼓山山徽的山徽石。“以无门为门,从无门入门”,正是“本来面目”之意。
举凡汉传佛教寺庙,中心建筑一般都叫大雄宝殿,但在法鼓山,所见却是圣严法师自题的“本来面目”。大殿依墙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三尊佛像低眉含笑,慈容慧目,法相庄严。三尊佛像之外,余者全无,真可谓殿徒四壁,空得气势浩荡。这样的辽阔无碍,没有任何干扰心境的杂尘俗物,无疑更容易让人放下种种痴心妄念,升起一种对本来面目的追问。也许,心无所住,念无所系,自可明心见性,得大自在?
在主楼三层的平台,兀然见一处水景,清澈见底的山泉中,卵石清晰可辨。祈愿观音坐于池中海岛莲台之上,手执倒泻的净瓶,内蓄普化众生的甘露,右脚着地,就像是准备随时接引众生。在观音像身后,是“观世自在”四字。正自端详间,山风徐来,波光粼粼。访客到此,均有一念不起、周身通泰之感。
这里是全山祈愿、许愿、还愿之地。殿外匾额书写“大悲心起”四字,殿堂前面的供台上放着法鼓山特制的“大悲水”,来山的参访者都可免费结缘一瓶带回去。
陪我们转山的是一位当天凌晨三时才从成都飞回台湾的法师。汶川地震后,法鼓山的救援人员一直在灾区做援助,有些项目已坚持了两年多。时至今日,他们仍派法师和信众轮番前往汶川继续有关工作。
面对我们这些大陆来的观光客,法师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已于2009年初往生极乐的圣严法师。他说,法师从建山之初就提出,法鼓山的建设要环保优先,尽量不破坏自然;法鼓山的建筑,要像是从大地生长出的有机体,与大自然融谐无碍,也不刻意替大自然化妆。此外,房子与房子之間要有呼吸的空间,建筑物的里外环境,不可有让人心生歹念、意图作恶的死角。建筑物的构图,应赏心悦目,不论从室内向外眺望,还是从室外向内观看,都应像欣赏一幅幅风景画,一窗一景,移步换景
台湾佛教界向有四大山头之说:佛光山、中台禅寺、法鼓山、慈济基金会。孟春时节,因缘殊胜,我来到了位于台北县金山乡的法鼓山。
在台北市区,很难有身在异地的感觉,总以为是在福建某地转悠,亲切得常有一把拉住某人的手问一声“汝父可康健,阿娘都硬朗”的孟浪。但只要一出市区,光景便截然不同了。
上午十时许,我们从台北出发,出城不过十几分钟,景色大异。车在山与海之间穿行,右边是山,一层层的绿浓得化不开;左边是海,深深浅浅的蓝无边无际。打开车窗,咸腥味并不很重的海风扑面而来,吹拂起我的头发,让我想起此间艺人那首著名的歌“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约一个小时后,法鼓山出现在眼前,背靠苍林,面朝大海。就像在色彩的选择上专做减法,法鼓山入眼皆是黑、灰、褐三色,没有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整座庙宇显得淡定、低调,颇具唐风古韵。
近得山边,却没有看见一般寺院常见的山门,入口处只有一块刻着法鼓山山徽的山徽石。“以无门为门,从无门入门”,正是“本来面目”之意。
举凡汉传佛教寺庙,中心建筑一般都叫大雄宝殿,但在法鼓山,所见却是圣严法师自题的“本来面目”。大殿依墙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三尊佛像低眉含笑,慈容慧目,法相庄严。三尊佛像之外,余者全无,真可谓殿徒四壁,空得气势浩荡。这样的辽阔无碍,没有任何干扰心境的杂尘俗物,无疑更容易让人放下种种痴心妄念,升起一种对本来面目的追问。也许,心无所住,念无所系,自可明心见性,得大自在?
在主楼三层的平台,兀然见一处水景,清澈见底的山泉中,卵石清晰可辨。祈愿观音坐于池中海岛莲台之上,手执倒泻的净瓶,内蓄普化众生的甘露,右脚着地,就像是准备随时接引众生。在观音像身后,是“观世自在”四字。正自端详间,山风徐来,波光粼粼。访客到此,均有一念不起、周身通泰之感。
这里是全山祈愿、许愿、还愿之地。殿外匾额书写“大悲心起”四字,殿堂前面的供台上放着法鼓山特制的“大悲水”,来山的参访者都可免费结缘一瓶带回去。
陪我们转山的是一位当天凌晨三时才从成都飞回台湾的法师。汶川地震后,法鼓山的救援人员一直在灾区做援助,有些项目已坚持了两年多。时至今日,他们仍派法师和信众轮番前往汶川继续有关工作。
面对我们这些大陆来的观光客,法师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已于2009年初往生极乐的圣严法师。他说,法师从建山之初就提出,法鼓山的建设要环保优先,尽量不破坏自然;法鼓山的建筑,要像是从大地生长出的有机体,与大自然融谐无碍,也不刻意替大自然化妆。此外,房子与房子之間要有呼吸的空间,建筑物的里外环境,不可有让人心生歹念、意图作恶的死角。建筑物的构图,应赏心悦目,不论从室内向外眺望,还是从室外向内观看,都应像欣赏一幅幅风景画,一窗一景,移步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