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汤汤童话中运用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浓郁的儿童情趣,这样呈现出了浓郁的现实生活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塑造了鲜明生动的童话人物形象,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当然,在细节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希望作家创作越来越精细。
关键词: 童话创作 细节描写 儿童情趣
童话是具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夸张神奇的虚幻故事传达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情趣是指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运用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夸张有趣的情节故事、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幼稚、笨拙、天真、好奇、爱幻想、动感十足等幽默等特点。优秀的儿童作家会尽力按照艺术的逻辑性,在作品中呈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加强作品中的生活细节描写,用丰富盎然的儿童情趣,从而让童话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这一特点在青年作家汤汤的童话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比如蒋风先生认为她的作品能够把童趣、生活、人性三者融合得非常好;刘绪源先生认为汤汤作品体现出来的童心童趣,也是汤汤的本色,这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几乎都有体现。[1]汤汤的童话以奇幻见长,给孩子们提供了神秘的美感,它“来源于对象的陌生化,这种陌生性不仅提供给主体新的知觉形象,引起主体的好奇心,更在于它截断主体的习惯思维”。[2]
一、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呈现浓郁的现实生活感
童话是一种虚构的文本,要想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作家必须想方设法让虚构的生活情境中具有浓郁的现实感,这样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逻辑性,呈现一种真实感,从而让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这在汤汤的很多童话作品中有许多例证。比如在《到你的心里躲一躲》中,写到木零去傻路路山包采珠子,到了那里到了光芒家后,“这个下午,他们都在火炉前坐着。他们都在火炉前吃萝卜,光芒吃大萝卜,木零吃小萝卜,光芒发出很大的‘砸吧’声,木零发出很小的‘砸吧’声。”这段情节中出现的“火炉”、“萝卜”、“砸吧声”,就显得特别亲切,把傻路路也就是鬼山包生活的情景拉到了现实生活中。后来光芒来到了木零家后,“他们坐在火炉前,木零家里没有萝卜,他找到一个地瓜递给光芒,光芒摆摆手。”这样再一次出现的生活场景,形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也就进一步加强了现实生活感。
尽管童话中的情节设计往往是虚构的,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但作家也要营造得像真实的一样,这是由童话的艺术逻辑性决定的。比如在《别去五厘米之外》中,作家写到球球小妖之间那些不合理的硬性规定后,阿蓝和阿紫想说话,作家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他们两个说了很久,不对,应该说是喊了很久,因为他们保持着14厘米的距离,轻声说话是没有办法听到的。不一会儿,他们的声音就沙哑了,沙哑了还接着喊,到后来就只能看到嘴巴一张一合了。难怪球球小妖之间很少说话,说话太累了呀。”读这样的情节,小读者就会想象这里的生活场景,品味着球球小妖们这种荒诞的生活样子,在感受作品盎然情趣的同时,也有可能感受到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约束。“作品中描写球球小妖们渴望交流,是充满了童趣的。我们也可以品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讽喻。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受到家长、学校的管束,被要求‘保持距离,不要到处乱跑,不要跑到规定的范围之外’。作品中老巫婆把最重要的一句话给忘了,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给忘了也有相通之处。”[3]
在汤汤童话作品中,一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那就是那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描写文字。“将自己暂时的、个人性的对时间和成长的敏锐感悟诗意书写出来,上升为人类对人生和人性的思索,笔触直抵孩子的心灵深处,从细微中写出生命的饱满与永恒。”[4]请看《给枣子打麻花辫》中的这段文字:“外婆家的老屋门口,枣树正开着花,细细的,碎碎的,黄黄的花瓣,香味把附近的空气都浸透了。走进老屋,一眼就看到了我亲爱的外婆,黑白照片,挂在墙上,静谧地笑。小时候,我在她边上长大,她总夸我的头发好,又黑又柔,她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梳麻花辫。相框下是一张掉了红漆的方桌,方桌两侧有四个抽屉。我无意识地拉开其中一个,有张发黄的照片飞了出来。捡在手中一看,是年轻时的外婆呀,梳着麻花辫,长辫子搭在胸前,少女时代的外婆,是这样美丽的呀。看着,看着,我笑了,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出现了梳着麻花辫的枣子。”
二、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通过铺垫、暗示,然后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汤汤的童话创作对此运用得很熟练。比如在《别去五厘米之外》中,阿蓝和阿紫那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太累了,怎么办呢?
“阿紫和阿蓝实在说得累了,就在各自的房子里睡了一觉,也让嗓门休会儿假。他们是同时睡醒的,并且同时把脑袋从窗口里探出来,接着又开始交谈起来。可是这样说话实在是太累了啊。还是阿紫想了一个好主意。”这里既有有趣的细节,就是阿蓝和阿紫让自己的嗓门休息一会儿,又有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下面就有了新的情节发展。
为了吸引小读者,童话作品中也要常常使用悬念设置法,由于要照顾读者的原因,作家在情节设计中暗示和铺垫的成分可能会多些。比如在《天子是条鱼》中,有一次写到“我”的弟弟天子去捉迷藏,结果过了一夜弟弟也没有找到,后来来到了屋顶的大缸边,作家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描写:
妈妈的嘴唇哆嗦得厉害,她抽出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大缸里的绿绸缎得无声地撕破了。接着,她的手突然僵住,竹竿显然触碰到了什么东西。我的身体也瞬间僵硬了。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刻,哗的一声,水珠四溅,我们的天子从缸里冒了出来。
头发上顶着细碎的绿萍,鼻尖上也有,睫毛上也有。
“哈哈,姐,你输了吧,我都睡了好长好长的一觉了,你才把我找到。嗨,还找了帮手啊。” 哭声冲出了我和妈妈的喉咙,爸爸将天子从水缸里一把抱出来。
我的弟弟天子,他能在水缸里睡觉!
他简直就是一条鱼!
这里有妈妈的紧张与担心,更有天子的调皮与可爱,竟然把找他找得着急的妈妈说成是姐姐捉迷藏的帮手,这就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的细节。
汤汤童话作品中有很多充满童趣的情节是在有意思的对话中,这些对话往往是充满孩子气的,具有儿童的思维特点与说话习惯。比如在《烟》中,当蓝绸缎从烟囱里出来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他说:“唉——唉——我失眠,很严重很严重的失眠啊。失眠是什么,小姑娘你知道吗?”
“不知道。”
“失眠就是睡不着觉。”
“哦,可是为什么会睡不着呢?”
“因为我太聪明了,聪明到没有一个鬼能够懂我;我太孤独了,孤独到没有一个鬼愿意陪我;所以我得了抑郁症,然后我就睡不着了。你可知道失眠的滋味?”
“不知道。”烟老老实实地回答。
“和一个小姑娘说话,真有些累。哦,那是令人发疯和崩溃的滋味!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
“哦,是这样啊,刚才,你为什么掉下来吓我?”
“因为是第一次倒挂,不太熟练,不好意思哦。”
这是一段情趣盎然的对话,里面透露了很多情节信息,也为下面烟和囱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有力铺垫。
三、幽默有趣的细节描写,塑造可爱鲜明的童话人物形象
童话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主要的任务之一。只是童话创作中的人物想象往往更有趣,更夸张,更可爱。汤汤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是汤汤童话中情节与细节饱满,喜剧与温情色彩浓郁的作品,主要就在于作者很好地塑造了母鸡“二给”这一童话人物形象。当“二给”第一次生气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舍不得“二给”走,于是就答应了她做母亲的要求,然后“二给飞奔回来,她得意地说:‘哈哈,我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看到‘我’不高兴,二给说:‘我给你跳小天鹅舞。’于是她就跳起来,短短的脖子,短短的腿,模样十分滑稽,是纯粹的小母鸡舞,我狂笑起来。二给也笑起来”。后来“我”在她沐沙坑浴的时候吃鸡蛋,作者写道:“她一回来就直奔藏蛋的地方。不一会儿,她会快速地冲到我面前,脸红红的,映得周边的羽毛发红。她说:‘你把它找到了?吃了?’我点点头,她含着泪默默离开。脚步很慢,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就看到了一只有趣的、能说会道的、可爱的、重情义的母鸡形象。尽管有争吵,但从中又显示了互为依存、相濡以沫的浓郁情感,这也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
在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傻子”形象,汤汤童话里令人特别亲切、具有较强喜剧色彩的傻子形象,那就是童话《鬼牙齿》中的“我”。为了塑造这一形象,作品一开始就写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夏天“我”让妈妈带着买毛毛的、黑白格子的围巾,而且买来是要围在脖子上,走在夏天的太阳地里。接着看到了两个寻鬼者,“我”就跟着他们跑。边跑边问:“让我看看你们的衣服,好不好?”“你们拿着绳子干什么呢?”“带我去玩好吗?”这就基本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傻子的形象。下面情节的发展也就有了依据。最有趣的当属柳树林里“我”和寻鬼者之间的对话。当他们在胡乱寻找的时候,“我”忍不住对他们说:“你们听着,永远也不要靠近这棵柳树,知道了没有?”当他们转过头来时,“我”又忍不住强调一遍:“不许靠近这棵柳树!”当他们奇怪“我”要保护一棵柳树时,“我”忍不住笑起来:“你们以为她仅仅是一棵柳树吗?”这些细节已经很好地表现了“我”想竭力保护柳树即女鬼第四,又因为想充当保护者而暴露出来的傻气。下面一段对话更有意思:
大黑和小黑冲我竖了一下大拇指,然后,他们的手上上下下地,在柳树上摸啊摸。我急得喊起来:“我警告你们,不许碰第二个丫杈!”
“当然不会碰。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呢?”
“从下往上!”因为着急,我的鼻尖上已经冒出汗珠。
除了傻里傻气外,这里的“我”还有勇敢的特点。为了救第四,“我冲上去,使出我全身的力气要把黑衣寻鬼者推开。他们的手在不停地忙活,他们伸出一只脚踢我一下,我就被踢到很远的地方,而且扑在了地上。我爬起来又冲上去,使出全身的力气要把他们从第四的身边推开,但是我的手还没有碰到他们的身体,又一只脚把我踢开,踢得远远的,脑袋撞在一棵柳树上。我还是拼命往前冲……”这个傻子尤其光彩的形象是坚决不要女鬼第四为了感谢他而送他的钻石牙齿。情急之下甚至流出了泪,以至于第四也感动了,“她收回了手,走过来,抱了抱我。我陶醉在她裙摆上风铃一样的歌唱中。”尽管傻,但纯真可爱,勇敢善良,相比之下,不傻的人更应该受到感染,多些豪气的性情,多些美好的品质。
四、汤汤童话在细节与儿童情趣表现上的不足
第一,能够支撑汤汤童话艺术魅力的少不了以上所说的这些要素,但严格说来,在这些方面,汤汤童话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人就指出汤汤童话生活场景方面过于单一了一些,“汤汤是一个很女性化的作家,她会发现日常生活里很细微事物的温暖,这也许会成为她的创作特色。但换个角度看,可能也会成为她创作的局限。我认为汤汤要继续进行创作,需要洗脱一些女性化的东西,更中性化一些,具有更宽广的视野。”[5]第二,汤汤在情节与细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艺术逻辑性上的不足,比如《到你的心里躲一躲》当中,前面说:“傻路路是什么呢?是一些很傻很傻的鬼。傻到怎样的程度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根据作者的童话逻辑,大人小的时候也应该是采过珠子的,也是去过傻路路山包的,那他们为什么说不清楚呢?这就前后矛盾了。在《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中有个情节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母鸡二给把十八个鸡蛋藏在床的靠背里,“我”既然把房间和院子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鸡蛋,怎么不会把床的夹层也找一找呢?如果觉得母鸡不可能放进去,就涉及第二个问题:母鸡是如何放进去的呢?因为后面“我”想知道放在哪里的时候,也是二给示意“我”自己打开的,并不是二给打开的。第三,汤汤童话里有时在细节上做得不够精致。“汤汤没有把故事发展的悬念和一些信息提供给读者,有些故事的叙事对读者不够公平。在《鬼牙齿》中,当一个人力量很弱打不过两个人,牙齿一颗颗被敲掉的情况下,作者若能在读者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地解决问题就好了。但汤汤仅仅用一个草率的哭泣和没有任何铺垫的眼泪就解决了问题。”[6]
不论如何,作为一个致力于童话创作不辍的年轻作家,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推出别树一帜的童话新作,汤汤已经成为新生一代童话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因此探讨作家创作中的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希望汤汤童话更加精致,创作出更多经典意义上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3][5][6]中国儿童文学2011年春季号:在幻想中看现实在童趣中现永恒——汤汤童话作品研讨会纪要.
[2]吴其南.作为审美范畴的神秘及其在新时期少儿文学中的表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4,第一版.
[4]贾彬.汤汤“鬼精灵系列”短篇童话解析.昆明学院学报,2011,33(2).
关键词: 童话创作 细节描写 儿童情趣
童话是具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夸张神奇的虚幻故事传达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情趣是指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运用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夸张有趣的情节故事、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幼稚、笨拙、天真、好奇、爱幻想、动感十足等幽默等特点。优秀的儿童作家会尽力按照艺术的逻辑性,在作品中呈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加强作品中的生活细节描写,用丰富盎然的儿童情趣,从而让童话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这一特点在青年作家汤汤的童话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比如蒋风先生认为她的作品能够把童趣、生活、人性三者融合得非常好;刘绪源先生认为汤汤作品体现出来的童心童趣,也是汤汤的本色,这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几乎都有体现。[1]汤汤的童话以奇幻见长,给孩子们提供了神秘的美感,它“来源于对象的陌生化,这种陌生性不仅提供给主体新的知觉形象,引起主体的好奇心,更在于它截断主体的习惯思维”。[2]
一、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呈现浓郁的现实生活感
童话是一种虚构的文本,要想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作家必须想方设法让虚构的生活情境中具有浓郁的现实感,这样就会增强作品的艺术逻辑性,呈现一种真实感,从而让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这在汤汤的很多童话作品中有许多例证。比如在《到你的心里躲一躲》中,写到木零去傻路路山包采珠子,到了那里到了光芒家后,“这个下午,他们都在火炉前坐着。他们都在火炉前吃萝卜,光芒吃大萝卜,木零吃小萝卜,光芒发出很大的‘砸吧’声,木零发出很小的‘砸吧’声。”这段情节中出现的“火炉”、“萝卜”、“砸吧声”,就显得特别亲切,把傻路路也就是鬼山包生活的情景拉到了现实生活中。后来光芒来到了木零家后,“他们坐在火炉前,木零家里没有萝卜,他找到一个地瓜递给光芒,光芒摆摆手。”这样再一次出现的生活场景,形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也就进一步加强了现实生活感。
尽管童话中的情节设计往往是虚构的,是一种特殊的情境,但作家也要营造得像真实的一样,这是由童话的艺术逻辑性决定的。比如在《别去五厘米之外》中,作家写到球球小妖之间那些不合理的硬性规定后,阿蓝和阿紫想说话,作家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他们两个说了很久,不对,应该说是喊了很久,因为他们保持着14厘米的距离,轻声说话是没有办法听到的。不一会儿,他们的声音就沙哑了,沙哑了还接着喊,到后来就只能看到嘴巴一张一合了。难怪球球小妖之间很少说话,说话太累了呀。”读这样的情节,小读者就会想象这里的生活场景,品味着球球小妖们这种荒诞的生活样子,在感受作品盎然情趣的同时,也有可能感受到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约束。“作品中描写球球小妖们渴望交流,是充满了童趣的。我们也可以品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讽喻。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受到家长、学校的管束,被要求‘保持距离,不要到处乱跑,不要跑到规定的范围之外’。作品中老巫婆把最重要的一句话给忘了,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重要的、本质的东西给忘了也有相通之处。”[3]
在汤汤童话作品中,一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抒情气息,那就是那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描写文字。“将自己暂时的、个人性的对时间和成长的敏锐感悟诗意书写出来,上升为人类对人生和人性的思索,笔触直抵孩子的心灵深处,从细微中写出生命的饱满与永恒。”[4]请看《给枣子打麻花辫》中的这段文字:“外婆家的老屋门口,枣树正开着花,细细的,碎碎的,黄黄的花瓣,香味把附近的空气都浸透了。走进老屋,一眼就看到了我亲爱的外婆,黑白照片,挂在墙上,静谧地笑。小时候,我在她边上长大,她总夸我的头发好,又黑又柔,她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样梳麻花辫。相框下是一张掉了红漆的方桌,方桌两侧有四个抽屉。我无意识地拉开其中一个,有张发黄的照片飞了出来。捡在手中一看,是年轻时的外婆呀,梳着麻花辫,长辫子搭在胸前,少女时代的外婆,是这样美丽的呀。看着,看着,我笑了,看着,看着,我的眼前出现了梳着麻花辫的枣子。”
二、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情趣盎然的细节描写,通过铺垫、暗示,然后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汤汤的童话创作对此运用得很熟练。比如在《别去五厘米之外》中,阿蓝和阿紫那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太累了,怎么办呢?
“阿紫和阿蓝实在说得累了,就在各自的房子里睡了一觉,也让嗓门休会儿假。他们是同时睡醒的,并且同时把脑袋从窗口里探出来,接着又开始交谈起来。可是这样说话实在是太累了啊。还是阿紫想了一个好主意。”这里既有有趣的细节,就是阿蓝和阿紫让自己的嗓门休息一会儿,又有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下面就有了新的情节发展。
为了吸引小读者,童话作品中也要常常使用悬念设置法,由于要照顾读者的原因,作家在情节设计中暗示和铺垫的成分可能会多些。比如在《天子是条鱼》中,有一次写到“我”的弟弟天子去捉迷藏,结果过了一夜弟弟也没有找到,后来来到了屋顶的大缸边,作家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描写:
妈妈的嘴唇哆嗦得厉害,她抽出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大缸里的绿绸缎得无声地撕破了。接着,她的手突然僵住,竹竿显然触碰到了什么东西。我的身体也瞬间僵硬了。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刻,哗的一声,水珠四溅,我们的天子从缸里冒了出来。
头发上顶着细碎的绿萍,鼻尖上也有,睫毛上也有。
“哈哈,姐,你输了吧,我都睡了好长好长的一觉了,你才把我找到。嗨,还找了帮手啊。” 哭声冲出了我和妈妈的喉咙,爸爸将天子从水缸里一把抱出来。
我的弟弟天子,他能在水缸里睡觉!
他简直就是一条鱼!
这里有妈妈的紧张与担心,更有天子的调皮与可爱,竟然把找他找得着急的妈妈说成是姐姐捉迷藏的帮手,这就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的细节。
汤汤童话作品中有很多充满童趣的情节是在有意思的对话中,这些对话往往是充满孩子气的,具有儿童的思维特点与说话习惯。比如在《烟》中,当蓝绸缎从烟囱里出来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他说:“唉——唉——我失眠,很严重很严重的失眠啊。失眠是什么,小姑娘你知道吗?”
“不知道。”
“失眠就是睡不着觉。”
“哦,可是为什么会睡不着呢?”
“因为我太聪明了,聪明到没有一个鬼能够懂我;我太孤独了,孤独到没有一个鬼愿意陪我;所以我得了抑郁症,然后我就睡不着了。你可知道失眠的滋味?”
“不知道。”烟老老实实地回答。
“和一个小姑娘说话,真有些累。哦,那是令人发疯和崩溃的滋味!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
“哦,是这样啊,刚才,你为什么掉下来吓我?”
“因为是第一次倒挂,不太熟练,不好意思哦。”
这是一段情趣盎然的对话,里面透露了很多情节信息,也为下面烟和囱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有力铺垫。
三、幽默有趣的细节描写,塑造可爱鲜明的童话人物形象
童话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主要的任务之一。只是童话创作中的人物想象往往更有趣,更夸张,更可爱。汤汤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是汤汤童话中情节与细节饱满,喜剧与温情色彩浓郁的作品,主要就在于作者很好地塑造了母鸡“二给”这一童话人物形象。当“二给”第一次生气离家出走的时候,“我”舍不得“二给”走,于是就答应了她做母亲的要求,然后“二给飞奔回来,她得意地说:‘哈哈,我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看到‘我’不高兴,二给说:‘我给你跳小天鹅舞。’于是她就跳起来,短短的脖子,短短的腿,模样十分滑稽,是纯粹的小母鸡舞,我狂笑起来。二给也笑起来”。后来“我”在她沐沙坑浴的时候吃鸡蛋,作者写道:“她一回来就直奔藏蛋的地方。不一会儿,她会快速地冲到我面前,脸红红的,映得周边的羽毛发红。她说:‘你把它找到了?吃了?’我点点头,她含着泪默默离开。脚步很慢,仿佛一点力气都没有。”……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就看到了一只有趣的、能说会道的、可爱的、重情义的母鸡形象。尽管有争吵,但从中又显示了互为依存、相濡以沫的浓郁情感,这也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
在当今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傻子”形象,汤汤童话里令人特别亲切、具有较强喜剧色彩的傻子形象,那就是童话《鬼牙齿》中的“我”。为了塑造这一形象,作品一开始就写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夏天“我”让妈妈带着买毛毛的、黑白格子的围巾,而且买来是要围在脖子上,走在夏天的太阳地里。接着看到了两个寻鬼者,“我”就跟着他们跑。边跑边问:“让我看看你们的衣服,好不好?”“你们拿着绳子干什么呢?”“带我去玩好吗?”这就基本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傻子的形象。下面情节的发展也就有了依据。最有趣的当属柳树林里“我”和寻鬼者之间的对话。当他们在胡乱寻找的时候,“我”忍不住对他们说:“你们听着,永远也不要靠近这棵柳树,知道了没有?”当他们转过头来时,“我”又忍不住强调一遍:“不许靠近这棵柳树!”当他们奇怪“我”要保护一棵柳树时,“我”忍不住笑起来:“你们以为她仅仅是一棵柳树吗?”这些细节已经很好地表现了“我”想竭力保护柳树即女鬼第四,又因为想充当保护者而暴露出来的傻气。下面一段对话更有意思:
大黑和小黑冲我竖了一下大拇指,然后,他们的手上上下下地,在柳树上摸啊摸。我急得喊起来:“我警告你们,不许碰第二个丫杈!”
“当然不会碰。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呢?”
“从下往上!”因为着急,我的鼻尖上已经冒出汗珠。
除了傻里傻气外,这里的“我”还有勇敢的特点。为了救第四,“我冲上去,使出我全身的力气要把黑衣寻鬼者推开。他们的手在不停地忙活,他们伸出一只脚踢我一下,我就被踢到很远的地方,而且扑在了地上。我爬起来又冲上去,使出全身的力气要把他们从第四的身边推开,但是我的手还没有碰到他们的身体,又一只脚把我踢开,踢得远远的,脑袋撞在一棵柳树上。我还是拼命往前冲……”这个傻子尤其光彩的形象是坚决不要女鬼第四为了感谢他而送他的钻石牙齿。情急之下甚至流出了泪,以至于第四也感动了,“她收回了手,走过来,抱了抱我。我陶醉在她裙摆上风铃一样的歌唱中。”尽管傻,但纯真可爱,勇敢善良,相比之下,不傻的人更应该受到感染,多些豪气的性情,多些美好的品质。
四、汤汤童话在细节与儿童情趣表现上的不足
第一,能够支撑汤汤童话艺术魅力的少不了以上所说的这些要素,但严格说来,在这些方面,汤汤童话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人就指出汤汤童话生活场景方面过于单一了一些,“汤汤是一个很女性化的作家,她会发现日常生活里很细微事物的温暖,这也许会成为她的创作特色。但换个角度看,可能也会成为她创作的局限。我认为汤汤要继续进行创作,需要洗脱一些女性化的东西,更中性化一些,具有更宽广的视野。”[5]第二,汤汤在情节与细节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艺术逻辑性上的不足,比如《到你的心里躲一躲》当中,前面说:“傻路路是什么呢?是一些很傻很傻的鬼。傻到怎样的程度呢?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根据作者的童话逻辑,大人小的时候也应该是采过珠子的,也是去过傻路路山包的,那他们为什么说不清楚呢?这就前后矛盾了。在《守着十八个鸡蛋等你》中有个情节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母鸡二给把十八个鸡蛋藏在床的靠背里,“我”既然把房间和院子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鸡蛋,怎么不会把床的夹层也找一找呢?如果觉得母鸡不可能放进去,就涉及第二个问题:母鸡是如何放进去的呢?因为后面“我”想知道放在哪里的时候,也是二给示意“我”自己打开的,并不是二给打开的。第三,汤汤童话里有时在细节上做得不够精致。“汤汤没有把故事发展的悬念和一些信息提供给读者,有些故事的叙事对读者不够公平。在《鬼牙齿》中,当一个人力量很弱打不过两个人,牙齿一颗颗被敲掉的情况下,作者若能在读者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地解决问题就好了。但汤汤仅仅用一个草率的哭泣和没有任何铺垫的眼泪就解决了问题。”[6]
不论如何,作为一个致力于童话创作不辍的年轻作家,能够不断学习,不断推出别树一帜的童话新作,汤汤已经成为新生一代童话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因此探讨作家创作中的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希望汤汤童话更加精致,创作出更多经典意义上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3][5][6]中国儿童文学2011年春季号:在幻想中看现实在童趣中现永恒——汤汤童话作品研讨会纪要.
[2]吴其南.作为审美范畴的神秘及其在新时期少儿文学中的表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4,第一版.
[4]贾彬.汤汤“鬼精灵系列”短篇童话解析.昆明学院学报,20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