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硒对不同生理时期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特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不同生理学时期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阐明酵母硒对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体况相近、5岁健康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单圈饲养,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 mg/kg(Ⅰ组,对照组)、0.3 mg/kg(Ⅱ组)、1.2 mg/kg(Ⅲ组)、4.8 mg/kg(Ⅳ组)硒元素的饲粮,硒源为酵母硒(硒含量为200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110 d。结果表明,1)Ⅰ组梅花鹿的血清葡萄糖浓度在8月份时极显著高于5月份(P<0.01),显著高
其他文献
分别以大豆秸秆和玉米秸秆代替木屑栽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比较不同处理下灵芝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粗多糖中多糖含量和多糖产量。结果表明:以木屑为主料栽培灵芝,菌丝满袋时间大于以大豆秸杆和玉米秸秆为主料的处理,但该处理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子实体农艺性状最优;以玉米秸秆为主料栽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性状优于以大豆秸秆为主料的处理,粗多糖中多糖含量最高,达51.63%;以大豆秸杆为主料栽培灵芝,粗多糖提取率及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93%和0.62g。
大量研究表明光环境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促进或抑制)。笔者归纳和总结了光环境三要素(光质、光照强度、光照时长)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讨论了食用菌光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光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研究和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开展玫红脉柄牛肝菌(Phlebopus roseus)生境调查,分析产地土壤,并测定玫红脉柄牛肝菌子实体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玫红脉柄牛肝菌多发生于6~10月的雨季,分布面积约24ha。2013~2019年,除2017年8月份产量最高,其他年份7月份产量最高;年产量低于500kg。玫红脉柄牛肝菌菌丝能与介壳虫幼虫、枇杷树根形成虫瘿关系,但虫瘿与子实体发生无相关性。与未出菇地比较,玫红脉柄牛肝菌出菇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锰含量极显著增加;全氮、有效锌含量显著增加。玫红脉
近年来,食药用菌菌丝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笔者综述食药用菌菌丝体在生物复合材料、生物修复、功能食品、“人造肉”以及化妆品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本文研究罗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结果初步验证。借助TCMID、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取罗勒的化学成分,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靶点,分别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去重后获得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对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罗勒-有效成分-ODI-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罗勒治疗排卵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