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孩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说明“小班化教育”势在必行。从三方面总结归纳“小班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小班化;等距教学;零距师生;情感教育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又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提供最适当的教育。同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情感的倾入与付出,爱的教育才能做到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关系的和谐。“小班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通过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让爱充满小班教室,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 等距教学,零距师生
  
  我国教育家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关系。事实上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关心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他的指挥,接受他的教育。我国古代的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深刻揭示了这一道理。
  在“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教学空间活动余地的拓宽,教师有条件向学生传递关爱的情意。在课堂里,用眼神向学生传递关心和爱心是最直观、最及时也最方便,教师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并不时向学生发出各种微妙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他,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被教师关心的美好感觉。体态语有微笑:当学生有了进步,或做了好事,教师投以一个甜美的微笑;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做了坏事,教师投以一个安慰、宽容的微笑。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握握学生的手,碰碰学生的脸,这些看似简单、却富有人情味的体态语,在学生眼里却是一种师爱的流露,能使学生感到安全、幸福和温馨。如果班上学生生病了,教师问寒问暖,关心爱抚,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到教师像妈妈一样。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抚爱,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进奋进的勇气,并尽一切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出色。
  
  二、 捕捉每一点光,激发每一份热
  
  煤深藏在地下,永远不会发光发热,需要人们去挖掘利用,它的光和热才能释放出来。学生自身也潜藏着无限的“光”和“热”,如果教师不去发现、挖掘,就会造成“财富”的流失和浪费。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作为学生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用明敏的眼光,通过细心观察,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赞赏他们,为他们创设展示其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完善。俗话说:“响鼓也要重槌敲。”即使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也要用重槌打,他们的人生才能发生震耳的轰鸣。激励是一只很好的鼓槌。在学生的人生途中,教师应是一位不懈的击鼓者。学生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摔跤,会走弯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他们的身边时时刻刻地加以引导,给学生掌好这前进的学习、人生之舵。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使良药不苦口,聪明的人想出了糖衣药片,良药就不苦口了。为了使忠言不逆耳,也请在批评时,变换一下说法,或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语气的变换上,多加以斟酌;或在批评的时机、批评的场合上,多作些选择和考虑。那么,批评就会令人好受些。批评学生的错误时,也不妨对他的某些长处、优点充分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这样他就容易听得进去了。魏书生老师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以我心付童心,笑看花苑迎朝阳诚然。”善于表扬、激励、批评一个人,不是能完完全全征服学生内心的法宝,也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大学问家的成就,但我深信,它会像一张风帆,使每个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产生不竭的动力。
  
  三、 家校结合,共育新人
  
  家长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启蒙者、教育者。家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教育机构,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曾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像火箭推送卫星一样,将孩子送进理想的轨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整个大教育体系中的两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在教育者、教育场所、教育手段以及内容上的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二者在教育工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合作好,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到学校的第一句话就是考了多少分。察言观色:九十多分的,笑眯眯;八十多分的,拉长了脸。至于其他方面,什么也都不了解,不过问。
  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教育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在小班中,由于人数的减少,教师能更好地去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主动与家长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友好的关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为学生的发展拓宽了渠道。例如:在教学课文《燕子专列》一文时,当学生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明白了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道理后,孩子却述说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妈妈常常买能消灭害虫的青蛙作佳肴?为什么爸爸经常和朋友到山上捕鸟呢?为此,我特地去家访,把孩子的困惑说给他们听。家长听了,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并向孩子承认了他们的错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探索中得以不断向前的,教育也是如此。“小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吧!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复学习和实践,小班化环境下的教育定当越来越显示出其旭日东升般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张继青.“引导”的价值.教育周刊,2003.
  [2] 毛放.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其他文献
俞樾(一八二一——一九零六),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县人。晚清著名朴学大师,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海内外求学者甚众,被尊为“东亚唯一的宗师”。一生笔耕不倦,著有五百卷巨著《春在堂全书》。  这样一位严谨治学、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却提出了偏激的“废医论”,成为近代史上反对中医“第一人”,于情于理都令
二○○九年底,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很快引发了一场关于转基因问题的争论。  今年三月十日,一些学者发布了《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我是第一批签名人之一。呼吁书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最常见的指责是:这些签名人都是文史哲领域的学者,没有一个转基因专家,因此,他们的建议没有价值。的确,在发起者中,只有蒋高明
三场公益活动由湖南时代邮刊有限责任公司和相关小学主办。活动现场邀请知名作家进行主题讲座,和孩子们分享阅读、写作经验;由时代邮刊副总编辑、《小溪流》主编黄菲和资深编辑向孩子们介绍《小溪流》,并展开面对面交流互动;时代邮刊公司还向三所学校捐赠刊物,启动漂流阅读活动,鼓励孩子们用阅读丰富生活、充实精神世界。  在育才东屯小学现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亦鸣的讲座重点阐述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她与孩子们亲切交
〔摘要〕面对多名学生的数学考后焦虑,心理教师采用了国内学者曾海波的合作对话私董会的框架,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对话,通过对话的邀请,彼此建立关系,在关系及意义的流动中讨论“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效果较好。学生们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未来的可能性被打开,关于未来生活的图景在学生们心中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同时,对“令人满意的未来生活”的探索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生涯目标,去考虑自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时刻牵挂的,正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习近平都率先垂范,在细微处展示着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亲民、爱民、为民着想。无论是对困难群众的关怀,还是对青年学子的期望,生动的细节里,体现的都是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从年头到年尾,心里始终有人民  2017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前的第三天,刚从瑞士出访回
提 要: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的“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的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
〔关键词〕个案辅导;潜意识;异性交往;条件性情绪反射;杠杆解  一、小博的苦恼  17岁的小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好、思想上进、体育很棒,还是班长,平时关心同学,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小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是最近老师发现这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而是经常心事重重的,对待同学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了。老师和小博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才知道小博近期的苦恼。原来小
摘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拥有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从我国目前
人是通过概念认知世界的,概念就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精神之镜。概念大多从肯定性角度进行构思,如人、树、政治、法律等等,这些概念在传统逻辑学中被称作“肯定性概念”(positive concept),因为定义此类概念就是对所指之物事拥有某种属性做出肯定性判断。然而,世界是复杂的,有些物事并不是以拥有而是以不存在某种属性作为自己的本质特性,或者说对某种属性的否定就是其属性。其中,又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可以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焦虑;心理咨询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女,15岁,初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波动,易激惹。因近期学习状态不佳,有时情绪烦躁,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有时在水池边哭泣,经语文老师推荐来到咨询室,后能主动求助,定期来访。无躯体症状。没有做心理测试。  主诉进入初三下学期,情绪变得容易烦躁。每天看到作业就烦,不想写;听到老师上课不停地强调知识点就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