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姿势积极主动地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创造性活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这样定义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高中物理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提出“通过以物理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与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出现了一些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使得新课程落实不到位,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关注和揭示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低效化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一哄而上,大有课堂教学必探究之势,但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当然,产生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低效化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教师自身不正确的教学认识与不当的教学策略有关。仅举以下几例。
1.片面追求活动形式,使探究性学习表面化
如在本县的一次新课程研讨会举行的公开课,内容是“超重与失重”,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作答。而后实验探究,整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试想,如果课前不进行多次排练,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吗?能作出如此熟练的回答吗?
其实,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表面看热热闹闹,探究的问题也不少,当时看学生好像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学生真正弄懂了多少呢?再者,一问一答,学生印象肤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与师生课前演练所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相比,更是得不偿失。
2.探究学习的选题不当
又如某些概念的教学,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教师还得从头讲起,学生的探究只不过走走过场而已。这种没有知识基础的探究,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知识产生模糊认识。
3.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就是探究性学习
在听到的一些公开课中,有些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实际上,这是把探究性学习演变成了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教学。要知道,解答问题不是探究,因为问题早有了答案,解决问题就是寻找正确答案。探究则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4.采取了“放羊式”的探究,或能“放”不会“收”
有些教师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看作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殊不知,由于教师缺乏对探究学习的正确认识,加上没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所以多数情况下所探究的内容都是学生已会的,或一看就会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去探究也无法弄懂的。还有的教师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组织得很好,但对探究结果总结不够,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使探究性学习功亏一篑。
二、提高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是探究过度,问题设计考虑不周全,对学生的回答(思考角度)考虑不充分。另外,问题设计的过度开放性导致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调控不利等也是导致课堂教学实效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选题,是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不强调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有限,学习时间较紧,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选择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鲁科版的必修与选修教材中,都设置了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栏目,如适合课内的“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适合课外的“信息窗”等,无疑为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般来讲,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用品并对这些现象或用品的基本原理产生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拆装仪器、用品,或是将仪器、用品拿到实验室进行测量,探究其基本原理。比如,自行车摩电灯的工作原理、厕所马桶冲水器的工作原理、汽车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家用节水器的原理等常常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总之,适合探究性学习的选题或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属于“跳一跳可摘到桃子”的类型,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新颖性,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
2.有效提问,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提问的引导与深入。教师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构建。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从提问中开始。
提倡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不要或废止教师的讲述或讲解,关键是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讲,怎样讲。教师应该围绕探究活动的需要讲,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少讲。所以,如何科学有效设计提问,就成了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工作之一。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问题的设计应有较强的指向性,直接指向预期的方向与目的。(3)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深入,使学生思维持续深入发展。
3.善待课堂生成,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亮点
探究性学习是“课堂生成”的佳境。大量的课程资源往往就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正因为这类教学资源产生于具体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正因为它具有这些特性,它才显得宝贵而有意义。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这些非预见性的教学资源,及时地分析、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价值,将其有效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就能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逻辑起点和生长点,成为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动态生成、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动力资源。所以,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要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4.课堂调控,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艺术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代表课堂放任自流,相反,它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1)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在学习的特征及时空性上进行调控。(2)教师是“向导”而不是“警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要做好引领工作。(3)注意知识的整合,做好探究性学习知识的阶段小结与课时小结。(4)运用教学智慧,尊重教学生成。只有这样,这种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的探究性学习才会真正收到很好的效果。
5.加强实验,是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特色
物理是一门以“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所无法代替的。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掌握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思考、发问和批判的时间。
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实验教学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物理探究性的本来面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总之,物理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提倡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低效化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产生了误解,一哄而上,大有课堂教学必探究之势,但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当然,产生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低效化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教师自身不正确的教学认识与不当的教学策略有关。仅举以下几例。
1.片面追求活动形式,使探究性学习表面化
如在本县的一次新课程研讨会举行的公开课,内容是“超重与失重”,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作答。而后实验探究,整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试想,如果课前不进行多次排练,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吗?能作出如此熟练的回答吗?
其实,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表面看热热闹闹,探究的问题也不少,当时看学生好像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学生真正弄懂了多少呢?再者,一问一答,学生印象肤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特别是与师生课前演练所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相比,更是得不偿失。
2.探究学习的选题不当
又如某些概念的教学,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学生虽然进行了探究,但对这些概念的形成还有距离,教师还得从头讲起,学生的探究只不过走走过场而已。这种没有知识基础的探究,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一些学生对知识产生模糊认识。
3.认为课堂上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就是探究性学习
在听到的一些公开课中,有些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探究学习。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忙于到课本中找答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实际上,这是把探究性学习演变成了先学后教的“注入式”教学。要知道,解答问题不是探究,因为问题早有了答案,解决问题就是寻找正确答案。探究则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上讲,探究的过程比获得结论更重要。
4.采取了“放羊式”的探究,或能“放”不会“收”
有些教师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看作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把很多内容放给学生去探究,殊不知,由于教师缺乏对探究学习的正确认识,加上没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所以多数情况下所探究的内容都是学生已会的,或一看就会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去探究也无法弄懂的。还有的教师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组织得很好,但对探究结果总结不够,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使探究性学习功亏一篑。
二、提高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实效性差的重要原因是探究过度,问题设计考虑不周全,对学生的回答(思考角度)考虑不充分。另外,问题设计的过度开放性导致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调控不利等也是导致课堂教学实效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选题,是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不强调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有限,学习时间较紧,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选择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鲁科版的必修与选修教材中,都设置了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栏目,如适合课内的“迷你实验室”、“讨论与交流”、适合课外的“信息窗”等,无疑为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一般来讲,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用品并对这些现象或用品的基本原理产生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拆装仪器、用品,或是将仪器、用品拿到实验室进行测量,探究其基本原理。比如,自行车摩电灯的工作原理、厕所马桶冲水器的工作原理、汽车测速仪的工作原理、家用节水器的原理等常常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总之,适合探究性学习的选题或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属于“跳一跳可摘到桃子”的类型,探究的问题应该具有新颖性,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
2.有效提问,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提问的引导与深入。教师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构建。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从提问中开始。
提倡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不要或废止教师的讲述或讲解,关键是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讲,怎样讲。教师应该围绕探究活动的需要讲,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少讲。所以,如何科学有效设计提问,就成了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重要工作之一。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问题的设计应有较强的指向性,直接指向预期的方向与目的。(3)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深入,使学生思维持续深入发展。
3.善待课堂生成,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亮点
探究性学习是“课堂生成”的佳境。大量的课程资源往往就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也正因为这类教学资源产生于具体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正因为它具有这些特性,它才显得宝贵而有意义。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这些非预见性的教学资源,及时地分析、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价值,将其有效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就能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逻辑起点和生长点,成为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动态生成、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动力资源。所以,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要大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4.课堂调控,是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艺术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很强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代表课堂放任自流,相反,它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1)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在学习的特征及时空性上进行调控。(2)教师是“向导”而不是“警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要做好引领工作。(3)注意知识的整合,做好探究性学习知识的阶段小结与课时小结。(4)运用教学智慧,尊重教学生成。只有这样,这种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的探究性学习才会真正收到很好的效果。
5.加强实验,是保证探究性学习实效性的特色
物理是一门以“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所无法代替的。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掌握了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物理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思考、发问和批判的时间。
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实验教学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物理探究性的本来面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总之,物理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探究性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提倡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