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5月底,笔者到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支教,其间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给高二年级学生上了《伶官传序》一课。该课例笔者就是围绕文言文阅读的“四味”进行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笔者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与认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探究文言文阅读教学会有一定的启迪与思考。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阅读教学“四味”;《伶官传序》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大的方面。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教出“四味”,即“思”味、“语”味、“文”味、“新”味。下面就以《伶官传序》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思考与体会。
一、教出“思”味
这里的“思”指的是思维。语言与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学习提出的兩大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是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过去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指导与训练。在《伶官传序》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将提升学生思维作为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疏通、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笔者安排的第一项学习任务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观点,请用图形表示出庄宗成败的轨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画图的原因。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思维,将文本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通过这种信息的转化,学生们得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很多学生与我料想的一样,画出的图形完全不对。他们画出的是文章的行文结构图,都是直线型的图形,大致图形如下:
这些学生明显是受固有思维的限制,未审清任务要求,画出的不是庄宗成败的轨迹。想要画对图形,必须要认真阅读文本和业下注解,检索出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主要事件,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事件为纵坐标画出的轨迹图形大致如下:
这个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时却出现了明显的失误,老师通过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引导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会使我们的教学“思”味十足,魅力无限。
二、教出“语”味
“语”味指的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要通过感悟、涵泳、理解、分析字词、语句,构建和运用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李海林老师认为:缺少了对语言文字推敲与琢磨的语文课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①可见,语文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文言文阅读中教出“语文味”尤为重要。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不仅体现在文言实虚词的积累运用,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把握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的思想与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与内蕴。在《伶官传序》的设计中,我对学生布置的第二项阅读任务是:从文中找出作者表现庄宗“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字句,并对这些字句进行分析。这个任务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引入品味语言的阅读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文中“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这些文字的品读、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学化的语言表现庄宗得天下过程的艰难与不易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写“得天下”时作者使用了大段文字:“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而写庄宗“失天下”时仅用了:“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寥寥几句。利用文字的多寡,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主旨并夹杂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让学生跳出本堂课,联系过去学过的《阿房宫赋》和《过秦论》等其它文章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使用文字的多寡来表现文章主题与内涵的语言运用手法的理解与认识。任何离开了对语言文字分析与理解的阅读教学都是无效的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更是如此。这既是语文核心素养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三、教出“文”味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品味思维和语言外,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进行整体鉴赏与评价,也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所谓的教出“文”味。在教学中要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进行整体鉴赏与评价,不能空洞的、抽象的进行,必须以具体的、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引领。在《伶官传序》的教学中,我是以这样两个问题展开的。问题一:“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段内容能否删去呢?说说你的意见。问题二:《伶官传序》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可为什么在这篇序中不重点写伶官,而是写庄宗李存勖呢?这算不算偏题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谋篇布局、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这篇序进行分析与鉴赏。学生们通过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比较,纷纷阐发了自己的意见。问题一,这一段文字不能删的理由是1、结构章法、谋篇布局的需要,收尾照应。2、借古讽今,写作目的的需要。3、伶官传序,点明题目的需要。问题二,本文不重点写伶官而重点写庄宗的缘由为:1、庄宗得失天下与伶人无必然关系。2、史传的序与书序、赠序或其它序言是有区别的,例如《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3、作者写作《伶官传》的目的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文言文教学要“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之处、炼词炼句处”②的问题,但究竟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一阅读任务,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开启文学鉴赏评价的窗口,引领学生去探究与发现文学艺术独有的风采与魅力。
四、教出“新”味
这里的“新”指的是带领学生品读出文言作品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或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和角度对文言作品做出新的评价与思考。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作品时,必须要引导学生读出“新”味,读出“新”解,这是语文教育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笔者在《伶官传序》阅读教学的最后为学生们布置了如下的作业: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所评述的道理,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还有没有借鉴意义?说说自己的认识,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性文字。布置这一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与认识《伶官传序》这篇经典文言作品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在作业中表述的观点如下: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启发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玩物丧志,正确对待兴趣爱好,不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育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3、“满招损,谦得益。”要求我们不被眼前的成功所迷惑,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4、从庄宗成败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青年人要勇于担当,永远行走在路上。5、以史为鉴,盛衰由人。一个人做事强调内因,不怨天不尤人。很多语文老师总是抱怨学生对学过的经典文言篇目记不住,印象不深。学生为什么对经典不敢兴趣,没有印象呢?其实是我们缺少给经典赋予“新”的滋味。当我们引导学生把经典读“新”时,经典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典,我们语文老师才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上.2011年7月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
丁欣欣(1977-),男,北京市通州区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阅读教学“四味”;《伶官传序》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大的方面。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依照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教出“四味”,即“思”味、“语”味、“文”味、“新”味。下面就以《伶官传序》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思考与体会。
一、教出“思”味
这里的“思”指的是思维。语言与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对语文学习提出的兩大主要任务。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是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过去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指导与训练。在《伶官传序》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将提升学生思维作为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疏通、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笔者安排的第一项学习任务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观点,请用图形表示出庄宗成败的轨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画图的原因。设计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思维,将文本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通过这种信息的转化,学生们得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中“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很多学生与我料想的一样,画出的图形完全不对。他们画出的是文章的行文结构图,都是直线型的图形,大致图形如下:
这些学生明显是受固有思维的限制,未审清任务要求,画出的不是庄宗成败的轨迹。想要画对图形,必须要认真阅读文本和业下注解,检索出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主要事件,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事件为纵坐标画出的轨迹图形大致如下:
这个看似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时却出现了明显的失误,老师通过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引导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会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会使我们的教学“思”味十足,魅力无限。
二、教出“语”味
“语”味指的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要通过感悟、涵泳、理解、分析字词、语句,构建和运用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李海林老师认为:缺少了对语言文字推敲与琢磨的语文课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①可见,语文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文言文阅读中教出“语文味”尤为重要。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不仅体现在文言实虚词的积累运用,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进而把握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的思想与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与内蕴。在《伶官传序》的设计中,我对学生布置的第二项阅读任务是:从文中找出作者表现庄宗“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字句,并对这些字句进行分析。这个任务主要目的是把学生引入品味语言的阅读环节中。学生通过对文中“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这些文字的品读、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学化的语言表现庄宗得天下过程的艰难与不易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写“得天下”时作者使用了大段文字:“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而写庄宗“失天下”时仅用了:“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寥寥几句。利用文字的多寡,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的主旨并夹杂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让学生跳出本堂课,联系过去学过的《阿房宫赋》和《过秦论》等其它文章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使用文字的多寡来表现文章主题与内涵的语言运用手法的理解与认识。任何离开了对语言文字分析与理解的阅读教学都是无效的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更是如此。这既是语文核心素养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三、教出“文”味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品味思维和语言外,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进行整体鉴赏与评价,也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所谓的教出“文”味。在教学中要对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进行整体鉴赏与评价,不能空洞的、抽象的进行,必须以具体的、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引领。在《伶官传序》的教学中,我是以这样两个问题展开的。问题一:“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一段内容能否删去呢?说说你的意见。问题二:《伶官传序》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可为什么在这篇序中不重点写伶官,而是写庄宗李存勖呢?这算不算偏题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谋篇布局、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这篇序进行分析与鉴赏。学生们通过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分析比较,纷纷阐发了自己的意见。问题一,这一段文字不能删的理由是1、结构章法、谋篇布局的需要,收尾照应。2、借古讽今,写作目的的需要。3、伶官传序,点明题目的需要。问题二,本文不重点写伶官而重点写庄宗的缘由为:1、庄宗得失天下与伶人无必然关系。2、史传的序与书序、赠序或其它序言是有区别的,例如《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3、作者写作《伶官传》的目的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文言文教学要“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之处、炼词炼句处”②的问题,但究竟怎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一阅读任务,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开启文学鉴赏评价的窗口,引领学生去探究与发现文学艺术独有的风采与魅力。
四、教出“新”味
这里的“新”指的是带领学生品读出文言作品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或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和角度对文言作品做出新的评价与思考。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作品时,必须要引导学生读出“新”味,读出“新”解,这是语文教育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笔者在《伶官传序》阅读教学的最后为学生们布置了如下的作业: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所评述的道理,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还有没有借鉴意义?说说自己的认识,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性文字。布置这一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与认识《伶官传序》这篇经典文言作品在今天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在作业中表述的观点如下: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启发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玩物丧志,正确对待兴趣爱好,不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育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3、“满招损,谦得益。”要求我们不被眼前的成功所迷惑,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4、从庄宗成败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青年人要勇于担当,永远行走在路上。5、以史为鉴,盛衰由人。一个人做事强调内因,不怨天不尤人。很多语文老师总是抱怨学生对学过的经典文言篇目记不住,印象不深。学生为什么对经典不敢兴趣,没有印象呢?其实是我们缺少给经典赋予“新”的滋味。当我们引导学生把经典读“新”时,经典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典,我们语文老师才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上.2011年7月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
丁欣欣(1977-),男,北京市通州区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