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初中音乐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同时从身心两部分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投入音乐之中发自内心地随具体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感受。体态律动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具体结构和相应的情感。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初中;音乐教育
体态律动能够使身体的律动和相关音乐知识达到完美的配合,加强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其相应的音乐能力。但我国目前在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对此设计出相关的改善策略。
一、体态律动教学融入初中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发展所需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中,所采用的一直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充分的游戏活动以及练习中不断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自身感受音乐的能力和体态的表现力也得到了提升,更是在二者互为融合的过程中达到了自己的情感共鸣。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初中学生不断完善的个性特征,对于提升课堂效率能够起到十分正面的积极和促进作用[1]。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关键措施
体态律动融入初中音乐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得其相应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了加强,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进一步提升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体态律动的音乐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有效教学,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使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落实的音乐教学的全面性目标,使得我国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二、具体的应用措施
(一)表现音乐的速度
对音乐思想进行展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便是准确把握好速度和力度,快速往往对应着轻快和热烈的情绪,中速则代表着柔美、抒情,而慢速则是忧伤和庄严,而这些不同的速度都是可以通过体态律动的形式得以表现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弹奏出即兴的伴奏,使学生跟着不同的弹奏速度进行自由的律动。例如可以演奏《伏尔加船夫曲》来拖布行走,通过慢速的体验来对音乐的滞重特点进行深入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瑶族舞曲》来正常行走,以此感受中速的从容不迫感;还能通过欢快的乐曲进行跑、跳跃的练习,使学生对不同速度的音乐有全方位的感受,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其体态律动的动作也会不断改变[2]。
(二)与音乐要素相融合
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下,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音乐的结构和具体的材料,更应该关注的乐曲蕴含的情感状况和相应的变化,然后进一步以动作的表现来将这种情境表现出来。旋律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进行表现,低音可以以双手放下、身体下倾的方式来进行展现,而中音即可将下方的手缓缓移上放至胸前,达到高音时即可双手向上来伸展全身,脚尖随之踮起,配合手臂动作一起进行律动。上述的律动方式具备较明显的程序化特征,在具体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应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体验之中,便可以随之自然而然地对这一系列动作做出最流畅的表现,也能同时对相应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最精准的把握。身体动作还能对音乐节奏的刚柔和音色的明暗进行相应的反映。例如在初中音乐教育之中,教师可以在播放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楼台相会》一曲之后,可以通过引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大家在刚刚演奏的曲子中都听到了什么乐器?乐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扮演不同的乐器,跟随具体旋律的变化展示相应匹配的动作,例如可以通过对指挥者进行模仿的方式来摆动双手,使其表现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同时一旦下一个声部单独出现,进行其他声部表演的学生便要即可停止,而在多个声部交织演奏的过程中,相应学生应该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协调,保证其动作展示和乐曲的调性以及力度的变化达成统一。在乐曲曲调不断变化时,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可以对此进行相关的调整,以此表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彼此之间感情的爱慕,在不断对体态律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吸引力和注意力便会越来越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其音乐理解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
(三)表现音乐节拍和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框架,在对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节奏和节拍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音乐的形象不仅仅是靠音高来进行塑造,节奏更是需要重视的,只有不断的把控好音高和节奏的关系,才能够使得音乐整体显得优美,其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得到有效传达。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的表现来准确表达,肢体动作的展现能够使得音乐中不同的节拍其不同的强弱大小和具体规律等特征都能得到具体的展现,同时身体轻松的反应也使得节奏可以得到精准的掌握。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对音乐节拍和节奏的把控,例如在进行《瑶族舞曲》中可以通过学生步行的表现来分析乐曲的安稳基调,《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便可以通过学生慢步行走来重点体会纤夫沉重的氛围。在进行指挥时,其动作展示同样也是体态律动,学生便能够利用这种律动教学的机会,加大自身的参与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和不同速度以及缓急带来的情绪感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达尔克罗兹创造的体态律动法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能够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相应的情感内涵而进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一步通过这种生动的教學模式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行掌握,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方式使得学生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核,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中,自身的音乐知识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巩固,同时还使得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具体表现能力得到极高的培养。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下,其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必须对这种课堂模式进行坚持。
参考文献
[1]顾晓琼.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3):79-79.
[2]肉先古丽·吾甫尔.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47-47.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初中;音乐教育
体态律动能够使身体的律动和相关音乐知识达到完美的配合,加强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其相应的音乐能力。但我国目前在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必须对此设计出相关的改善策略。
一、体态律动教学融入初中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发展所需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中,所采用的一直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充分的游戏活动以及练习中不断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自身感受音乐的能力和体态的表现力也得到了提升,更是在二者互为融合的过程中达到了自己的情感共鸣。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初中学生不断完善的个性特征,对于提升课堂效率能够起到十分正面的积极和促进作用[1]。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关键措施
体态律动融入初中音乐教育,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得其相应的音乐感受力得到了加强,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进一步提升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体态律动的音乐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有效教学,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使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落实的音乐教学的全面性目标,使得我国初中音乐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二、具体的应用措施
(一)表现音乐的速度
对音乐思想进行展示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便是准确把握好速度和力度,快速往往对应着轻快和热烈的情绪,中速则代表着柔美、抒情,而慢速则是忧伤和庄严,而这些不同的速度都是可以通过体态律动的形式得以表现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弹奏出即兴的伴奏,使学生跟着不同的弹奏速度进行自由的律动。例如可以演奏《伏尔加船夫曲》来拖布行走,通过慢速的体验来对音乐的滞重特点进行深入的感受;也可以通过《瑶族舞曲》来正常行走,以此感受中速的从容不迫感;还能通过欢快的乐曲进行跑、跳跃的练习,使学生对不同速度的音乐有全方位的感受,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其体态律动的动作也会不断改变[2]。
(二)与音乐要素相融合
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下,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音乐的结构和具体的材料,更应该关注的乐曲蕴含的情感状况和相应的变化,然后进一步以动作的表现来将这种情境表现出来。旋律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进行表现,低音可以以双手放下、身体下倾的方式来进行展现,而中音即可将下方的手缓缓移上放至胸前,达到高音时即可双手向上来伸展全身,脚尖随之踮起,配合手臂动作一起进行律动。上述的律动方式具备较明显的程序化特征,在具体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应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体验之中,便可以随之自然而然地对这一系列动作做出最流畅的表现,也能同时对相应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最精准的把握。身体动作还能对音乐节奏的刚柔和音色的明暗进行相应的反映。例如在初中音乐教育之中,教师可以在播放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楼台相会》一曲之后,可以通过引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大家在刚刚演奏的曲子中都听到了什么乐器?乐器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扮演不同的乐器,跟随具体旋律的变化展示相应匹配的动作,例如可以通过对指挥者进行模仿的方式来摆动双手,使其表现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同时一旦下一个声部单独出现,进行其他声部表演的学生便要即可停止,而在多个声部交织演奏的过程中,相应学生应该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协调,保证其动作展示和乐曲的调性以及力度的变化达成统一。在乐曲曲调不断变化时,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可以对此进行相关的调整,以此表现出梁山伯和祝英台彼此之间感情的爱慕,在不断对体态律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吸引力和注意力便会越来越集中,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其音乐理解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
(三)表现音乐节拍和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框架,在对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节奏和节拍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音乐的形象不仅仅是靠音高来进行塑造,节奏更是需要重视的,只有不断的把控好音高和节奏的关系,才能够使得音乐整体显得优美,其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得到有效传达。在体态律动教学中,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也能够通过身体动作的表现来准确表达,肢体动作的展现能够使得音乐中不同的节拍其不同的强弱大小和具体规律等特征都能得到具体的展现,同时身体轻松的反应也使得节奏可以得到精准的掌握。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对音乐节拍和节奏的把控,例如在进行《瑶族舞曲》中可以通过学生步行的表现来分析乐曲的安稳基调,《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便可以通过学生慢步行走来重点体会纤夫沉重的氛围。在进行指挥时,其动作展示同样也是体态律动,学生便能够利用这种律动教学的机会,加大自身的参与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节拍的变化,和不同速度以及缓急带来的情绪感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达尔克罗兹创造的体态律动法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能够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相应的情感内涵而进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一步通过这种生动的教學模式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音乐的节奏和节拍进行掌握,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方式使得学生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核,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中,自身的音乐知识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巩固,同时还使得自身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具体表现能力得到极高的培养。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下,其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必须对这种课堂模式进行坚持。
参考文献
[1]顾晓琼.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13):79-79.
[2]肉先古丽·吾甫尔.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