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体育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抓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要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讲,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中要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既要健体,又要动脑。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认真锻炼,勤于思考,才能很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习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肯动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参与的欲望。尤其在讲解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学习要点、注意事项时,要简明扼要,不要絮叨不止,尽可能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让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相关思维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等,并让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精华,强化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忽视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强化非逻辑思维训练,必须依托运动学的教学来进行。因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技术动作,都有其科学性和思想性,都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精华。老师必须善于挖掘这些思想精华,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等。一般说来,逻辑思维的思想精华好找,因为,目前体育课的教材均是由简单到复杂,大多按逻辑思维思路编写而成,讲究逻辑的严密和系统的完整。而非逻辑思维的思想精华,。则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非逻辑思维,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与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向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示广阔的空间。
这些手段的利用,特别是在高中选修课中,可以不再受班级数量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拓展思维,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大量机会,有利于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在课堂讨论中注重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中形成的。体育教学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挑战性强,能充分满足青少年好奇、探究、创新的心理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那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重"教"轻"学"的课堂教学,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讨论式教学则可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新鲜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激发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掌握集思广益形成自己观点的技巧和方法;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角度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为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在学生做练习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在前一节课先将练习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查阅有关资料,为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所练体育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手段和方法,课中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教法手段,选择切合本人实际的练习手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指令与本人选择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练习的"自主权"。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学习是创新教学对主体地位的确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为其创造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与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情,并抓住创造性兴趣--倾向性、广阔性、效能性品质,引导学生以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激发学生创造发现的动机。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 1、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中学生的特点就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中学生来说,体育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这个情景之中,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给创新思维以强有力的动力。或者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要解决的问题,再有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时给学生设置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由此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思维的源泉自然被打开,像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沃土。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价值,增进对教学的理解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方法。"
2、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线和情感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理解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时,我让学生在观察示范动作时要求他们在观察后要讲出动作要领,并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并表扬他说的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孩子。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的要领恰到好处时,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他们。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4、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我在教学篮球上篮动作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研讨上篮方法,学生开始是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说其他聆听或一人做其他的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硬说另一方做出的动作没有自己的好,可谓唇枪舌战,最终在我的指导下达成协议互相知道了优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同时,学困生在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我还让学生自创一种上篮方法,并在小组中互相进行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设计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体育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抓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能力向素质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要利用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真正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讲,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中要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既要健体,又要动脑。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认真锻炼,勤于思考,才能很好地激发创造性思维,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习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肯动脑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教学内容应力求做到"少而精",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和参与的欲望。尤其在讲解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学习要点、注意事项时,要简明扼要,不要絮叨不止,尽可能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思考,让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相关思维方法和特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熟练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等,并让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挖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想精华,强化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使两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忽视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强化非逻辑思维训练,必须依托运动学的教学来进行。因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技术动作,都有其科学性和思想性,都蕴涵着丰富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精华。老师必须善于挖掘这些思想精华,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形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等。一般说来,逻辑思维的思想精华好找,因为,目前体育课的教材均是由简单到复杂,大多按逻辑思维思路编写而成,讲究逻辑的严密和系统的完整。而非逻辑思维的思想精华,。则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非逻辑思维,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与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逐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手段之一,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向交互式、个性化、大容量的方向发展,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示广阔的空间。
这些手段的利用,特别是在高中选修课中,可以不再受班级数量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拓展思维,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创造大量机会,有利于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在课堂讨论中注重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中形成的。体育教学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挑战性强,能充分满足青少年好奇、探究、创新的心理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创新意识的产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那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重"教"轻"学"的课堂教学,即: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讨论式教学则可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新鲜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激发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掌握集思广益形成自己观点的技巧和方法;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角度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为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在学生做练习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老师应在前一节课先将练习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查阅有关资料,为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所练体育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手段和方法,课中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教法手段,选择切合本人实际的练习手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指令与本人选择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练习的"自主权"。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学习是创新教学对主体地位的确定。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为其创造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的机会。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与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创造心理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情,并抓住创造性兴趣--倾向性、广阔性、效能性品质,引导学生以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激发学生创造发现的动机。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体系: 1、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中学生的特点就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中学生来说,体育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这个情景之中,不由自主地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给创新思维以强有力的动力。或者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要解决的问题,再有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时给学生设置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由此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思维的源泉自然被打开,像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沃土。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价值,增进对教学的理解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方法。"
2、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线和情感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理解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与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时,我让学生在观察示范动作时要求他们在观察后要讲出动作要领,并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并表扬他说的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孩子。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的要领恰到好处时,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他们。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4、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我在教学篮球上篮动作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研讨上篮方法,学生开始是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说其他聆听或一人做其他的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硬说另一方做出的动作没有自己的好,可谓唇枪舌战,最终在我的指导下达成协议互相知道了优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同时,学困生在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我还让学生自创一种上篮方法,并在小组中互相进行交流。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设计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