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问答浅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tia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便于课前预设好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也好彰显自己的教学驾驭魅力。诚然,学生能踊跃发言,是他们积极主动探究新知的外在表现,也能让老师倍感欣慰。但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表现自我,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引导。
  一、亲和的教态,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说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个别老师受“师道尊严”的影响。上课时,面无表情,目光四射,言语生硬,学生如临大敌,似鼠见猫,不敢有半点言语。如果答问出现差错,便遭到厉声训斥。这样的课堂,学生怎敢举手发言,怎会主动作答?即使有了正确的答语,也会被吓得手足无措,课堂也就变成了老师的“一桶天下”、“四面楚歌”了。要使学生敢于发言,不胆怯,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并愿意与老师接触,喜爱老师。同时,还要在学生错答、漏答问题后,不遭到“白眼”,这就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慎用“回答错误”、“这么简单就答不来”等类的话语。学生即使回答有误,教师也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一位老师借班上公开课,师生之间不是很熟悉,加之听课老师也多,学生回答问题时颇有顾虑。当第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清晰响亮,基本正确时,这位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鼓励——“非常感谢你,勇敢地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我会永远记住你这位聪明能干的孩子”。简短的几句话,立刻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提问学生踊跃发言。有位学生生怕老师看不到他举手,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何愁学生不主动参与呢?又怎不事半功倍呢?
  二、层层设疑,由浅入深,让学生能说
  教师在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目的要明确,指向性要强,语意要前后连贯,难易要适中。学生在接到问题后,能迅速地理解题意,找到突破口,进入思考状态。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要保证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过程而能够回答出来,也就是“跳一跳,摸得着”是最佳的。
  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个内容时,他在引入新课时没有直接抬出这个性质。而是先让学生观察、猜想,然后通过折叠,度量得到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了“辅助线”的作法,从而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最后再通过理性证明,从而回归到了课题的本意,解决了问题。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具体内容。假设让学生一味地去计算或思考如何证明,学生定会茫然无知,更加不会理解到老师设计的真正用意。但是,教师经过这样设计、分解问题后,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并从中得到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是逻辑性较强,也较抽象的一门科学,教学不乏枯燥。那么,学生只有热爱这门学科,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挖学科自身应有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加强趣味性。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学生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爱答、想答。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正方形概念和性质》时,他先出示生活中正方形实例,让学生动手折纸进行探究,用工具量一下角、边、对角线。再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如何才能变化为正方形,使学生对“正方形”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何愁问题的回答呢?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引用“看日出”这一片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直线和圆的几种位置情况。创设如此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怎能不积极、主动、自信地回答呢?
  四、思维与表达有机结合,严格进行训练,使学生会说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训练。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而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等方面很少提出要求。事实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也就是思维的结果,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如果学生言语零乱,说法不完整,那么他的思维一定缺乏条理性,老师如果不做出这方面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做出判断之外,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要说的对,还要说的有条理,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时,有很多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定势: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果老师不严格强调与纠正,学生却不会知道此定理有误。殊不知,没有第三直线与这两平行线相截,哪里来什么内错角、同位角呢?
  “教无定法,教无定则”。数学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参与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有许多不同方式和方法。一堂课不但要有精彩的提问,还要有适当的引导,更要有丰富的内容,否则就只能是“头重脚轻根底浮,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墙上芦苇。问题设计与引导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环节,不能忽略课堂教学的整体艺术,不能一叶障目,更不能越俎代庖。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因而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创新的教育。如果教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能认真研究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不能从传统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那么现代教育就不可能实现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素质教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正告诉我们,
期刊
备课是教师为上课所做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不仅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职业情操的表现,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推行,我们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更要随之改革,如何更有有效地为上好一堂好课作备,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从“有效教学”理论中派生出来的观点。按照有效备课的观点,
期刊
何为高效?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境界,就要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行为呈有序性和层递性。我校经过艰辛探索终于创出“五段三清”导学案模式,模式要成功,效率是根本,在几年的摸索探究反思中,我们认为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
期刊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好教活思想品德课,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方法要创新。凭自己高效课堂教学的灵感发现,在全面总结以往教学验教训的基础上,我设计并尝试的三环节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  一、三环节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三环节教学法,就是把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讲、大家议和教师评三个教学环节,以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最大限度调
期刊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一周只备一节;2.不是人人都备课的,有的人可以连一节都不备;3.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4.重在打造“导学案”,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的高质量;所有“导学案”循环使用。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假如有人问:教师为什么要批改作业?可能有这样几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回
期刊
5月6日至9日,山东省第三届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观摩研讨会在龙口市召开。本次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观摩研讨采用讲座、微型课、口语表达、信息技术、话剧表演等形式,名师汇聚,展示了我省优秀英语教师过硬的教学技能,旨在提升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探索小学英语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省观摩研讨会,带着欣喜和好奇的心情进入了会场。来自全省的小学英语教师 ,也一大早就来到会场,期待着优秀
期刊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构成基础,更是进行语言学习的根本所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促进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从现阶段的初中生英语考试和运用的现状可以看出,学生在词汇学习与掌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选择与调整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和运用能力。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教学对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说:“对于人类来说,语言就像空气一样,是最普通的,也是最重要的。”的确如此,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协同工作。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把语言表达当作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丰富的内涵中就包括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说”则应该是学生听、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减负的浪潮越来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教学质量,必定要实现高效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获取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
期刊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探究真理的动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要贴近学生生活 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