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的化学教学课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教学设计成为当今化学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利用构建主义的理论,进行化学教学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加强化学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利用构建主义的理论展开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加深知识印象,完善知识体系,对现代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教学设计 构建主义
  上世纪80年代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便已经诞生,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体验,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主义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意義构建,使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客观认知。知识并不是理解世界的法则,许多旧知识的概念,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世界的不断发展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多,产生新的意义与解释。构建主义遵循知识的认知法则,否认知识的传授性,强调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与知识背景下,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重新构建而得。
  一、构建主义教学观的核心理念
  1.教学是构建情境的过程。
  构建主义者认为,教学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与体验到化学现象与本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原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适用学生主体,并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到情境中,使其主动探索与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情境教学将传统书本上的符号与抽象知识通过形象的直观的情境所表现出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工具开展对外的教学活动,可以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求知、探索,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教学是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单一面授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构建主义的教学观打破传统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成员,而教师则是与学生处于一致地位的并列角色。教学的过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许多知识的产生建立在充分的讨论与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分进行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交流对于教学过程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素。
  3.教学是知识重建的过程。
  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主义教学的最终目的。知识的构建不仅体现在对知识本身的概念、结构的理解,更体现在相关知识间的内存联系。构建主义者教学观认为,知识并不是从教师传向学生的单一过程,而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在本质、内在规律与联系的重要过程。教学并不是一个单身的知识迁移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这种构建的过程是学生亲自体验的、独一无二的过程。教学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与认知结构上,使学生建立起对于新知识与新信息的理解,并将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领域作出不断调整与改正的过程。
  二、引入构建主义教学观的意义
  构建主义教学观的出现,使传统教学观重新受到洗礼,打乱了原本循规蹈矩的传统教学,使化学教学重新焕发一线生机。为了更好地适用现代教学目标,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高中化学教学有必要引入构建主义的教学观,在日常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本身从实践中而来,因此我们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与实践,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化学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本身,设计一些情境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供同学们亲自观察与实践,以此加深印象,获得知识体验。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多种金属如钠、镁、铁、铝、铜等典型金属的样本,分别与氧气接触,让同学们亲自观察金属燃烧时的特殊颜色,使同学们在五彩缤纷的化学现象中了解到不同金属的不同特色,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硬度、相互刻画等不同的实践方式,使学生亲自上阵,体验不同金属的物质属性,使他们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更透彻。
  2.突出主体地位,教师指导观察。
  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以学生主体为考量基准,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与施展空间,教师则位于辅助地位,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快速地获取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2KBr Cl■=Br■ 2KCl,激发起学生对于化合物的化合价的思考,由此分析出哪个元素得到与失去电子,以此推断出哪种元素是氧化剂,哪种元素是还原剂。鼓励学生之间思考、讨论和交流,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本质特性。
  3.寓教学于过程,注重效果评估。
  构建主义者的教学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与体验,在现代化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化学原理与化学反应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与解疑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导图与解题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本人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以及学习小组对于教学设计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盲区,吸收有利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完成对于知识意义的构建,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构建特征及其教学策略研究.2010.
  [2]贺凌云.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2011.
  [3]胡丹.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为世俗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感情状态。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让人担忧,应引起高度关注。感恩意识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与教育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在校生 感恩意识 培育方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感恩教育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当前学校开展
摘 要: 高职生是大学生中个性鲜明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文化热爱有加,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质,在给高职生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把高职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必须发挥网络文化的特有价值,对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导,确保这群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职
摘 要: 经济原则是语言运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主张在保证取得最佳交际效果的前提下,采用相对最“经济”和“省力”的方法和途径。这条原则影响以双语交际为特点的交替传译。本文对温家宝同志连续十年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语料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并制图比较,直观并且客观地得到口译交传语速所应采取的策略,并从经济原则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优点,最终得出重要结论。  关键词: 经济原则 交传 语速 言语输出  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其中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在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  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良社会风气和部分家长不讲诚信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行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中诚信缺失现象频频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培植学生诚信
摘 要: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图们江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图们江地区有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其发展边疆和建设边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图们江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在图们江区域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本文以图们江区域中心地带延边的典型少数民族——朝鲜族为例,阐述图们江区域开发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关
摘 要: 生物化学属于医学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更是受到重视。通过实际教学研究发现,在医学院校双语教学中的教师、学生及教材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在医学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母语教学的同时进行非母语教学,我国所指的双语教学主要为汉语与英语。生物化学是医学
摘 要: 阳谷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了艺术创意课程,顺应学生成长的天性及特点,让学生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技法,了解拍摄时的艺术效果,会利用专业的数字图形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的后期美化艺术处理,对学生实施良好的艺术教育,以最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意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艺术创意课程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艺
撕纸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以手指为工具,辅以思维感官的配合,利用双手手指的运动撕出所需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因此,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在撕纸活动中,可以把自己撕下的纸想象成任何东西,进行构
摘 要: 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却不懂得运用,这是目前困惑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尝试让学生多方面采集素材,把采集的过程变成学生表达的过程;课外模仿表达,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课内多层演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供练说、练笔的良机;注重学科整合,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习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习作运用书面
摘 要: 语文课堂需要有艺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丰富的知识感染、熏陶学生,更要有点燃学生热情的手段和艺术,才能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营造了异彩纷呈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愿学”到“好学”再到“乐学”。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艺术 实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何才能做到“高投入,低产出”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核心问题。我认为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