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生是大学生中个性鲜明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文化热爱有加,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质,在给高职生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把高职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必须发挥网络文化的特有价值,对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导,确保这群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职生 思想行为 正面引导
信息技术的载体——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如今的人们只需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联网的地方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交流,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①。网络就是这样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和诱惑力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成为网民。
网络技术产生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的网络文化,它是继语言文字和活字印刷术之后,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自1994年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以后,网络对整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影响与日俱增,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它的开放性、虚拟性与便捷性给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首先,从高职生学习的视角看,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从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和书本,而现在广泛运用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求知方式,他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想要的知识,大学里十分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百度。”由此可见,网络为高职生提供的学习手段是多么强大。其次,网络为高职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今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友和购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数不尽的网上好友,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物品。其三,网络为高职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遇。高职生了解网络技术的特性并熟悉电脑操作,他们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网络为基础衍生的产业越来越多,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大批青年学生创业,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运用网络赚到了第一桶金,高职生成为网络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文化也存在不小的弊端。首先,网络文化会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拥有网络技术较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个别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以期通过思想文化的输出达到意识形态的渗透,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②网络的这种巨大信息传播功能使高职生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及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产生困惑和迷惘,进而扭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使部分学生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由于网络游戏具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华丽夺目的界面,再加上某些网站植入一些格调低俗的暴力及色情元素,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抗拒诱惑,他们自觉不自觉间成了“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再次,网络犯罪已成为青年学生犯罪的新兴方式。虽然高职生已是法定的成人年龄,可他们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之缺乏人生经验,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容易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情,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本世纪初,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去谋划,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颁发了相关重要文件。比如2000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上述文件的出台,意在让网络文化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高职生是上世纪末中国高校涌现出的一支数量可观的大学生队伍,他们是大学生中个性鲜明的群体。高职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从性质上看,高职生属技术性应用人才;从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看,他们主要是技术工人,属蓝领阶层;从学制上看,他们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三年;从文化内涵看,他们的文化知识较薄弱,人文素质课开设不足。尽管高职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但由于高职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面广等特点,因此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又有自身优势,他们仍不失为当今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不失为社会期望值较高的群体。尽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职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广大高职教育者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由于高职生置身于网络文化的复杂环境里,加之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多元的影响,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偏差。为把高职生培养成信仰坚定、思想正确、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利用网络文化的诸多优势对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导。
一、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互联网构成的。计算机网络是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直接结果,更是数字化生存的中介和载体,它使人足不出户就变成了世界公民。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它超越了国界,只要联网的地方,文化和信息就可以互通共享。网络文化不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管制,它打破了政治对信息的垄断及报刊编辑的筛选。在网络文化里,先进的、落后的,优秀的、腐朽的,进步的、反动的,高雅的、低俗的等各色文化都可在网络里有一栖身之所。面对如此五色斑斓、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主地享用,人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张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表达各种思想文化观点。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最乐于驰骋网络文化的开放空间。“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参与和开展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动的在网络社会中寻求和选择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参与网络各项实践活动”③。 高职生是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毋庸讳言,在高职生群体中,也有个别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问题人云亦云,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所谓权威盲目崇拜。2015年6月,我们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物流专业的48位同学采用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发现有18.4%学生虽然学习比较刻苦,但缺乏创新意识。这一调查数据足以让我们惊醒,如果再不抓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就无法完成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重托。
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对高职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这一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讲座、论坛、热线、微博、微信等文化形式,让他们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学术上存有争议的问题、青年人关心的就业恋爱问题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设计一些敏感的话题与他人在网上进行激辩,在交锋论战中提升他们的创新品质。因为在网上学生不受等级观念的约束,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网民,他们尽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这一开放特性,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把高职生培养成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二、利用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传播知识方面,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高职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多元性,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以大爆炸的形式闯入现代人的生活,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再也不因时空的阻隔而难以获取,只有你想不到的而没有你得不到的。网络提供了全球性文化信息和互动交流方式,它的多元性拓宽了高职生视野。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势必给高职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在各种文化面前这群学生难以抉择。
有人称青年时期为人生的“暴风时期”、“狂飙时期”,高职生正处于心理混乱期,其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他们思想单纯、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是客观现实。作为青年特殊群体的高职生,他们的身心处于从封闭到开放,从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到追求个体的独立,从思想情感的单一到价值选择的多元,人生处于一种剧烈转变之中。伴随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处于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对于各种抽象理论和深奥道理接受起来还有不小的困难;他们虽然自认为成熟,实际上他们的思想方法却极具幼稚片面。因此面对网络文化纷陈驳杂的局面,高职生往往无所适从。上述问题,是我们对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14级表演专业的45位同学进行实地访谈得出的。对此,我们要着重培养高职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具备对芜杂的网络文化信息进行心理过滤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事物的方法,提高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不会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面前迷失自我。
三、利用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交互性,引导高职生树立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上的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大众难以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网民为了避免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名实姓,便利用化名或代码和他人进行交流,这样就不必担心别人知道你是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画有一幅漫画,画的内容是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时说:“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④它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这一特质。在网络世界里,你既可以和他人推心置腹、敞开心扉聊心中的秘密,又可以随意调侃、说些荒诞不经的事情释放心中的压力,激昂慷慨地发泄内心的激愤与不满,更可以和网友相互鼓励、彼此促进。总之,网络是一个隐蔽的虚拟场所,它可以遮蔽真相,让你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尽情畅游。
随着人们对网络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利用网络犯罪的新型案件,有的不怀好意地攻击政府或企业网站,有的精心编写病毒程序植入他人电脑程序中,通过非法手段从中牟取利益,有的利用网络制造虚假信息进行各式各样的诈骗活动,如此等等的网络犯罪令人防不胜防,让人触目惊心。之所以网络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原因是网络这种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强、安全性高和易于作案的特点,而当代高职生又是接触网络知识较多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高职生的这些智力因素使他们易于成为网络操作的高手。如果他们思想端正、行为守法则是幸事,可是让人担忧的是,如今的高职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在网络社会里易于迷失方向,不经意间会成为网络犯罪的黑手。在金华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中,虽然还没有发现有突出的网络犯罪的学生,但我们通过对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桥梁专业的52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21.6%学生在网上发布过虚假信息,只是没有酿成恶劣的后果罢了,有3.2%学生上传过黄色信息和图片,还有1.8%学生攻击过他人电脑。鉴于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普及,坚决杜绝网络犯罪,让高职生成为讲诚信、守法纪的合格大学生。
四、利用网络文化的即时性与互动性,提升高职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网络文化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重要特征,人们在网络里可以即时性地进行对话交流,而且这种对话交流是在不了解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网络文化特性彻底粉碎了传统的组织形式,解决了交流者的身份差别和等级观念,更是消解了话语主导地位和权力中心意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平等地进入网络世界,即时性地进行各种思想的交流和探讨,就是那些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也能够拥有平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从总体上看,如今的高职生受现代思想观念影响较多,追求平等观念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厌恶传统社会中的等级地位,主张人人平等,向往社会公正。但他们中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其父母缺少文化知识,在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保守,对一些当官的还有迷信崇拜思想,对一些所谓的权利还有敬畏之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拘谨保守,自卑心理也较重。2015年6月,我们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发现这55位学生中有23位存在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淡薄。对此,我们要引导高职生通过微博、聊天室、QQ、飞信等聊天工具,让他们在网上与人交流互动,通过网上交友等形式培养平等观念和参与意识。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所具有的互动性及参与性,通过积极正确引导,把那些性格中具有自闭倾向和自卑心理的学生逐步塑造成积极、阳光、向上,并且具有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的优秀大学生。 五、利用网络文化的便捷性,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通过对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经贸专业的58位同学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在这58位学生中,有3.8%的学生存在诚信意识不强的问题,有12.1%的存在不文明、不礼貌的问题,有23.4%的存在不敬业(指学习不上进)的问题,有4%的学生缺乏民主观念,如此等等不良现象的存在,说明当代高职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这应引起高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网络文化是新型道德培育的物质基础,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这种网络新媒体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由于网络技术把声、像、图、文集于一身,把声、光、电等现代因素熔为一炉,形成了界面华丽、形象生动的网络文化的特有效果,特别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这些特性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长,利用网络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个性化的多维度传播,可以极大地激发高职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让他们运用网络新媒体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在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俱佳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听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只要我们善于开发网络文化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文化的独特价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平台,就一定能把高职生塑造成为崇高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它的诸多特质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事高职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力争把高职生培养成思想健康、知识丰富、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注释:
①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203).
②[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65).
③曾令辉.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的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4).
④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5).
参考文献:
[1]黄明伟.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2]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
[3]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3).
[4]曹少卿.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学校对策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10,(3).
[5]李娜.网络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J].经济与文化,2011,(2).
[6]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
[7]徐绍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8]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泰山出版社,2008.
[9]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
[10]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职生 思想行为 正面引导
信息技术的载体——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如今的人们只需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联网的地方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交流,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①。网络就是这样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和诱惑力吸引着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成为网民。
网络技术产生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的网络文化,它是继语言文字和活字印刷术之后,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自1994年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以后,网络对整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影响与日俱增,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更是前所未有,它的开放性、虚拟性与便捷性给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首先,从高职生学习的视角看,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从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和书本,而现在广泛运用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这一求知方式,他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想要的知识,大学里十分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问题,找百度。”由此可见,网络为高职生提供的学习手段是多么强大。其次,网络为高职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今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友和购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数不尽的网上好友,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物品。其三,网络为高职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遇。高职生了解网络技术的特性并熟悉电脑操作,他们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网络为基础衍生的产业越来越多,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大,近些年网络的发展推动了大批青年学生创业,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运用网络赚到了第一桶金,高职生成为网络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文化也存在不小的弊端。首先,网络文化会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拥有网络技术较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个别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以期通过思想文化的输出达到意识形态的渗透,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说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②网络的这种巨大信息传播功能使高职生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及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产生困惑和迷惘,进而扭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使部分学生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由于网络游戏具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华丽夺目的界面,再加上某些网站植入一些格调低俗的暴力及色情元素,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抗拒诱惑,他们自觉不自觉间成了“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再次,网络犯罪已成为青年学生犯罪的新兴方式。虽然高职生已是法定的成人年龄,可他们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之缺乏人生经验,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容易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情,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本世纪初,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去谋划,也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颁发了相关重要文件。比如2000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上述文件的出台,意在让网络文化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高职生是上世纪末中国高校涌现出的一支数量可观的大学生队伍,他们是大学生中个性鲜明的群体。高职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从性质上看,高职生属技术性应用人才;从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看,他们主要是技术工人,属蓝领阶层;从学制上看,他们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一般只有三年;从文化内涵看,他们的文化知识较薄弱,人文素质课开设不足。尽管高职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但由于高职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面广等特点,因此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又有自身优势,他们仍不失为当今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不失为社会期望值较高的群体。尽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职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广大高职教育者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由于高职生置身于网络文化的复杂环境里,加之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多元的影响,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偏差。为把高职生培养成信仰坚定、思想正确、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利用网络文化的诸多优势对高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导。
一、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是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互联网构成的。计算机网络是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直接结果,更是数字化生存的中介和载体,它使人足不出户就变成了世界公民。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它超越了国界,只要联网的地方,文化和信息就可以互通共享。网络文化不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管制,它打破了政治对信息的垄断及报刊编辑的筛选。在网络文化里,先进的、落后的,优秀的、腐朽的,进步的、反动的,高雅的、低俗的等各色文化都可在网络里有一栖身之所。面对如此五色斑斓、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主地享用,人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张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表达各种思想文化观点。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最乐于驰骋网络文化的开放空间。“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参与和开展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地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能动的在网络社会中寻求和选择信息,并能创造性地参与网络各项实践活动”③。 高职生是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群体,他们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毋庸讳言,在高职生群体中,也有个别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问题人云亦云,对事物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所谓权威盲目崇拜。2015年6月,我们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物流专业的48位同学采用座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发现有18.4%学生虽然学习比较刻苦,但缺乏创新意识。这一调查数据足以让我们惊醒,如果再不抓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就无法完成家长和社会对我们的重托。
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对高职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这一优势,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讲座、论坛、热线、微博、微信等文化形式,让他们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学术上存有争议的问题、青年人关心的就业恋爱问题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设计一些敏感的话题与他人在网上进行激辩,在交锋论战中提升他们的创新品质。因为在网上学生不受等级观念的约束,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网民,他们尽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这一开放特性,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把高职生培养成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二、利用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传播知识方面,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高职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和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多元性,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以大爆炸的形式闯入现代人的生活,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再也不因时空的阻隔而难以获取,只有你想不到的而没有你得不到的。网络提供了全球性文化信息和互动交流方式,它的多元性拓宽了高职生视野。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势必给高职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在各种文化面前这群学生难以抉择。
有人称青年时期为人生的“暴风时期”、“狂飙时期”,高职生正处于心理混乱期,其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心理素质滞后于身体素质,他们思想单纯、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是客观现实。作为青年特殊群体的高职生,他们的身心处于从封闭到开放,从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到追求个体的独立,从思想情感的单一到价值选择的多元,人生处于一种剧烈转变之中。伴随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处于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对于各种抽象理论和深奥道理接受起来还有不小的困难;他们虽然自认为成熟,实际上他们的思想方法却极具幼稚片面。因此面对网络文化纷陈驳杂的局面,高职生往往无所适从。上述问题,是我们对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2014级表演专业的45位同学进行实地访谈得出的。对此,我们要着重培养高职生的理性思维,让他们具备对芜杂的网络文化信息进行心理过滤的能力,教会他们辨别事物的方法,提高他们辨别事物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不会在网络文化的多样性面前迷失自我。
三、利用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交互性,引导高职生树立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网络上的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大众难以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网民为了避免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名实姓,便利用化名或代码和他人进行交流,这样就不必担心别人知道你是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画有一幅漫画,画的内容是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时说:“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④它形象地说明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这一特质。在网络世界里,你既可以和他人推心置腹、敞开心扉聊心中的秘密,又可以随意调侃、说些荒诞不经的事情释放心中的压力,激昂慷慨地发泄内心的激愤与不满,更可以和网友相互鼓励、彼此促进。总之,网络是一个隐蔽的虚拟场所,它可以遮蔽真相,让你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尽情畅游。
随着人们对网络知识了解程度的加深,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利用网络犯罪的新型案件,有的不怀好意地攻击政府或企业网站,有的精心编写病毒程序植入他人电脑程序中,通过非法手段从中牟取利益,有的利用网络制造虚假信息进行各式各样的诈骗活动,如此等等的网络犯罪令人防不胜防,让人触目惊心。之所以网络犯罪逐年呈上升趋势,原因是网络这种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强、安全性高和易于作案的特点,而当代高职生又是接触网络知识较多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高职生的这些智力因素使他们易于成为网络操作的高手。如果他们思想端正、行为守法则是幸事,可是让人担忧的是,如今的高职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还不高,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在网络社会里易于迷失方向,不经意间会成为网络犯罪的黑手。在金华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中,虽然还没有发现有突出的网络犯罪的学生,但我们通过对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桥梁专业的52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有21.6%学生在网上发布过虚假信息,只是没有酿成恶劣的后果罢了,有3.2%学生上传过黄色信息和图片,还有1.8%学生攻击过他人电脑。鉴于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普及,坚决杜绝网络犯罪,让高职生成为讲诚信、守法纪的合格大学生。
四、利用网络文化的即时性与互动性,提升高职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网络文化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重要特征,人们在网络里可以即时性地进行对话交流,而且这种对话交流是在不了解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一网络文化特性彻底粉碎了传统的组织形式,解决了交流者的身份差别和等级观念,更是消解了话语主导地位和权力中心意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平等地进入网络世界,即时性地进行各种思想的交流和探讨,就是那些弱势群体和草根阶层也能够拥有平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从总体上看,如今的高职生受现代思想观念影响较多,追求平等观念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厌恶传统社会中的等级地位,主张人人平等,向往社会公正。但他们中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其父母缺少文化知识,在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保守,对一些当官的还有迷信崇拜思想,对一些所谓的权利还有敬畏之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拘谨保守,自卑心理也较重。2015年6月,我们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发现这55位学生中有23位存在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淡薄。对此,我们要引导高职生通过微博、聊天室、QQ、飞信等聊天工具,让他们在网上与人交流互动,通过网上交友等形式培养平等观念和参与意识。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所具有的互动性及参与性,通过积极正确引导,把那些性格中具有自闭倾向和自卑心理的学生逐步塑造成积极、阳光、向上,并且具有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的优秀大学生。 五、利用网络文化的便捷性,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通过对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经贸专业的58位同学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在这58位学生中,有3.8%的学生存在诚信意识不强的问题,有12.1%的存在不文明、不礼貌的问题,有23.4%的存在不敬业(指学习不上进)的问题,有4%的学生缺乏民主观念,如此等等不良现象的存在,说明当代高职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这应引起高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网络文化是新型道德培育的物质基础,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载体。这种网络新媒体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由于网络技术把声、像、图、文集于一身,把声、光、电等现代因素熔为一炉,形成了界面华丽、形象生动的网络文化的特有效果,特别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这些特性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及的。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长,利用网络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个性化的多维度传播,可以极大地激发高职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让他们运用网络新媒体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在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俱佳的语境中感知教育信息,在寻求视听愉悦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只要我们善于开发网络文化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文化的独特价值,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平台,就一定能把高职生塑造成为崇高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它的诸多特质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事高职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力争把高职生培养成思想健康、知识丰富、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注释:
①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203).
②[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465).
③曾令辉.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问题的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4).
④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75).
参考文献:
[1]黄明伟.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2]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
[3]张社强.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3).
[4]曹少卿.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学校对策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10,(3).
[5]李娜.网络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J].经济与文化,2011,(2).
[6]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
[7]徐绍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8]夏晓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泰山出版社,2008.
[9]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
[10]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