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fe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启蒙的重要阶段,结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怎样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小学生带入一个精美的文化殿堂。如果能被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必能改善课堂质量。这也正是本文要研究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 有效运用
  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变得日渐重要。引起了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很多学校和教师“闻风而动”,纷纷在课堂上中开展起儿童文学与语文教材的结合教学活动。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影响,儿童文学的课堂运用效果不太明显或者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去分析现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的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如何有效地运用儿童文学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教育改革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理念,也对教材和教学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种类繁多的儿童文学,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儿童文学本身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成长的期待。如果把儿童文学当做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就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1】。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所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形式。语言上通俗活泼,结构上简单明了,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有生动的儿童内心的刻画。大体上来说,在课堂上运用儿童文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丰富学生的知识。儿童文学是对语文教材的补充,它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内容,也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儿童文学种类丰富,涉及的内容很广,并且表现形式新颖,学生可以把它当做扩展学习的知识宝库。另外对于身心发展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还能帮助学生看到外面的世界,从而间接增加生活经验的累积。
  第二,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写作,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从创作形式上讲,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灵活,语言上生动优美,人物个性鲜明。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阅读中会充分发挥他们善于模仿、对事物好奇的天性,或者记住成语词语的用法;或者学会某种修辞;又或者把开头结尾的方式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这些比刻意的传授学生用法有效得多。
  第三,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这是儿童文学精神内涵的体现。有生命力的儿童文学作品必定是能打动人心,震慑灵魂的。它传达着某种高尚的品质、寄托着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小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情感的启发,或者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从而丰富内心修养。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分析
  (一)教师素养认知的问题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路人。讲解儿童文学,不同于纯语文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关系到课堂实施效果。然而,有些教师不注重素养的积累,轻视儿童文学的作用。对儿童文学了解不多,在教学中只一味地从自身经验出发,从成人的角度和太过现实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导致对儿童文学的解读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到内涵里。对作品鉴赏不到位。
  (二)教学引导上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没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或者只是按照其他语文课文的授课方式,采取朗读、划分段落、归纳情节和中心主题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听课兴趣不高,陷入被动的状态;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给学生分析出儿童文学的独特魅力,忽视了作品的美的意蕴【2】。对细节和结构过度解读,工具的痕迹太重。此外,儿童文学体裁分类多,如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意文体的区分,影响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准确认知。
  (三)学生阅读上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要学习其他的基础课程,所以阅读儿童文学的机会比较少,接触文本时间上的有限导致了阅读数量上的有限。小学语文的教材的编写是一个体系的,会根据不同的知识板块安排不同类型的文章,这就导致了课本上儿童文学的作品比较少,加之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没有补充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增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的意识和素养是开展教学基本的前提。只有自己重视儿童文学,才有积极主动去挖掘作品深层含义的意識,才能真的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分析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有所领悟。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提升教学和解读作品的技巧。
  (二)改进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
  除了要帮助学生辨别体裁,讲解基础的字词句义语文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学手段,从孩子的思维习惯去深入理解作品的美感。并且传达出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的时候,为了激起学生对于弱者的同情心,教师应该结合插图着重引导学生把丑小鸭的悲惨经历分段讲出来,可以这样提问:丑小鸭因为丑被迫离开了家,假如你碰到了它,会怎么做呢?这样发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三)开展儿童文学的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开拓第二课堂,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延伸课外阅读或者开展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学习了外国的童话作品后,教师可以介绍中国的童话作品扩展阅读,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学生读后鼓励他们在班上将读后感分享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儿童文学的初衷是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当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认清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3(4):148-149.
  [2]谢鉴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2014(11):15-15.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再强调应试教育,而是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上面的主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小学的教育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培养、趣味性培养,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由的学习环境。本文就此展开谈论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趣味教学  
【摘要】简单、快乐的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快乐教学的提出,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  【关键词】数学课堂 快乐教学 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数学学习本身是较为枯燥无味,如果一味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可言,更难以让学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巨大优势,本文从深化想象训练、开展探究性阅读、拓展性阅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个性化认识等几方面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因
小学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
【摘要】树人先立德。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内涵丰厚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要认真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方针,在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和谐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小学语文所选的课文,都具有丰富的
【摘要】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而部分学生数学能力不强,其关键就是逻辑能力不行。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有根据、有理论的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小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那么不仅仅对于其数学成绩的提升,而且对于其综合、分析乃至比较、观察能力的拓展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逻辑 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