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创设真实情境,体验数学美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如在上三角函数的图像、“立体几何”导言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实现探究,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实质,演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可是现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用由《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能清楚地显示由y=sinx到y=Asin(ωx φ) b的变换的全过程。“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最后还可以通过“过程回放”回顾变换过程,为解决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优秀的、可视性强的软件。再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的准确,更难展现二次曲线的连续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这种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看似不相关”的二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探究活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三、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途径,实现师生及时有效地勾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辅导者。
  网上资源为数学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但能听到和看到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进入学习内容,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定期地公布由课本问题转化而来的探索研究课题,激励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解决待定的问题,使课堂探索性研究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并写成小论文发表在网上,也可以围绕探究的主题,利用电子邮件、QQ、博客和BBS等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释、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优化了数学教学,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3]牛海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常国萍.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科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实践。  一、以爱入教,寓德于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
摘 要:在2006年我国对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了全过程监督评估的要求,在新时期,推行水利水电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工作可以有效保证移民安置工作的进行。水利水电移民安置监督评估指的是对城镇迁建、专业项目处理、农村移民安置和水库库底清理等进行监督和检查评估,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关键词:水利水电;移民安置;监督评估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
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是初中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几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为以后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单纯地看这个定理其实是很简单,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然而要想熟练的在各种题型中应用它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既然这部分的内容如此重要,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并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呢?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课程目标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自信心。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数学的乏味。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本文就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进行简要论述。  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
期刊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
翻开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包含:长度单位的认识、一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初步学习、数学广角、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认识。  只有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将内容传达给学生。据笔者一线的教学经验发现:二年级的孩子一般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出现"违规"现象;伙伴之间往往以"玩"为主题,经常出现打闹,告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会学生用比较法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常用比较法的学习,比较两类观念或两类题目的异同,了解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属性,这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加速认识事物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掌握了比较法,有利于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能把概念进行比较,把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长方形的概念增加一个条件“四边相等”,就得出正方形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