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其自然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这种技术本身不仅代表物化形态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也包括智能形态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改变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而且改变了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使数学教学融入了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创设真实情境,体验数学美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如在上三角函数的图像、“立体几何”导言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实现探究,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实质,演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可是现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用由《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能清楚地显示由y=sinx到y=Asin(ωx φ) b的变换的全过程。“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最后还可以通过“过程回放”回顾变换过程,为解决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优秀的、可视性强的软件。再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的准确,更难展现二次曲线的连续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这种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看似不相关”的二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探究活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三、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途径,实现师生及时有效地勾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辅导者。
网上资源为数学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但能听到和看到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进入学习内容,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定期地公布由课本问题转化而来的探索研究课题,激励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解决待定的问题,使课堂探索性研究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并写成小论文发表在网上,也可以围绕探究的主题,利用电子邮件、QQ、博客和BBS等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释、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优化了数学教学,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3]牛海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常国萍.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真实情境,体验数学美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巧妙成功的导入一堂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如在上三角函数的图像、“立体几何”导言课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止为运动,实现探究,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实质,演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可是现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用由《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能清楚地显示由y=sinx到y=Asin(ωx φ) b的变换的全过程。“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最后还可以通过“过程回放”回顾变换过程,为解决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优秀的、可视性强的软件。再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二次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很难画的准确,更难展现二次曲线的连续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离心率的大小变化与圆锥曲线的形状变化,这种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展示出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看似不相关”的二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性质。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探究活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是很难实现的。
三、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途径,实现师生及时有效地勾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辅导者。
网上资源为数学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但能听到和看到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进入学习内容,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定期地公布由课本问题转化而来的探索研究课题,激励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解决待定的问题,使课堂探索性研究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并写成小论文发表在网上,也可以围绕探究的主题,利用电子邮件、QQ、博客和BBS等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释、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优化了数学教学,将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突破数学的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尝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赵晔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3]牛海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常国萍.浅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