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派”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去取经,其精髓、理念的确值得大家学习。苏派课堂导学艺术注重建构以生为本的“学堂式”课型,创设情感渗透的“生本式”情境,推行教学相长的“对话式”研讨,开展融错启智的“生成式”导学,培养灵动唯美的“精致化”思维。
【关键词】“苏派”教学;取经;生本课堂
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寻找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最求梦想。江苏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学派林立,苏派教学思想多彩纷呈,教学名家群星璀璨。“苏派教学”概念的提出,起于2010年江苏教育报刊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杏坛杯·苏派教学”展评活动。活动以后,报刊与网络先后刊登了多篇关于苏派教学的文字, 从此,“苏派教学”得到全国认可。苏派课堂导学艺术注重建构以生为本的“学堂式”课型,创设情感渗透的“生本式”情境,推行教学相长的“对话式”研讨,开展融错启智的“生成式”导学,培养灵动唯美的“精致化”思维。
一、以生为本,积极建构“学堂式”课型
现代以来的近百年,中国的“学堂”一度变成了“教室”,成了教师“持本教书之室,统一施教之所,管教学生之地”。两者的本质区别,乃是学堂以学生为本,教室为教师为主。苏派教学最早提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课堂成为学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精讲,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情感渗透,积极创设“生本式”情境
关爱生本,创设情境,是李吉林、王兰、阎勤等教学名家课堂的艺术特征。爱是师生沟通的基础,是师生理解的纽带。课堂中,教师发自内心的爱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可以托起学生的自信,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关爱生本,其核心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被尊重、被爱护时,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个性才能健康发展。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课堂中的学习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世界。“情景为学生而创,为学习而设”,彰显了教学的精细与精致,生成了教学的美感,也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三、教学相长,积极推行“对话式”研讨
改变传统教学中“我问你答”的单向传递,把传统教学的“提问”演变为“对话式探讨”,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演绎成了双向的甚至多向的“对话”了。“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它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对话兴趣,有了众多的对话关系。有了广阔的对话领域,有了高雅的对话主题,那么在长期的对话场景中。会变得乐观、合群、机智、深沉、成熟……”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在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当然,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就高了。
四、融错启智,积极实践“生成式”导学
华应龙的融错教学、孙双金的情智教学、薛法根的组块教学,都让我们体验到苏派课堂的“生成式”导学。课堂导学内容与方式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生成”应该是有机的,但不是随意的;“生成”应该是开放的,但不是放任的;“生成”应该是对教学的超越,但不是丢弃教学目标去任意拓展;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同构共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丰满鲜活的,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需要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智慧是预设与生成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教学预设,只有与课堂生成有机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聆听苏派教学名家的生成导学课和讲座,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苏派教学”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五、灵动唯美,积极培养“精致化”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苏派教学是灵秀澄明的,是灵活激荡的,是灵性扑闪的,显示着灵动不拘的风格,折射着水的灵动光泽。如苏州的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充分体现了“精致”的审美观念。园林的精致是苏派教学的一个投影,精致让理念更完美,苏派教学以精致达成教学的博大。精致的教学,需要精耕细作,但不追求极致。因此,在苏派课堂上,教学者注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累经验,打开思路,求精求细,获得收益,实现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幸福的人生奠基、服务。在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所见到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印证。
“苏派”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去取经,其精髓、理念的确值得大家学习。“苏派”教学,引领全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寻找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最求梦想。相信,随着各界教育思想的碰撞,教学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流派会形成,几年后,咱们来个“越派美术教学”模式,不是没有可能哦!
【关键词】“苏派”教学;取经;生本课堂
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寻找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最求梦想。江苏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学派林立,苏派教学思想多彩纷呈,教学名家群星璀璨。“苏派教学”概念的提出,起于2010年江苏教育报刊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杏坛杯·苏派教学”展评活动。活动以后,报刊与网络先后刊登了多篇关于苏派教学的文字, 从此,“苏派教学”得到全国认可。苏派课堂导学艺术注重建构以生为本的“学堂式”课型,创设情感渗透的“生本式”情境,推行教学相长的“对话式”研讨,开展融错启智的“生成式”导学,培养灵动唯美的“精致化”思维。
一、以生为本,积极建构“学堂式”课型
现代以来的近百年,中国的“学堂”一度变成了“教室”,成了教师“持本教书之室,统一施教之所,管教学生之地”。两者的本质区别,乃是学堂以学生为本,教室为教师为主。苏派教学最早提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课堂成为学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精讲,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情感渗透,积极创设“生本式”情境
关爱生本,创设情境,是李吉林、王兰、阎勤等教学名家课堂的艺术特征。爱是师生沟通的基础,是师生理解的纽带。课堂中,教师发自内心的爱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可以托起学生的自信,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关爱生本,其核心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被尊重、被爱护时,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个性才能健康发展。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情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课堂中的学习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世界。“情景为学生而创,为学习而设”,彰显了教学的精细与精致,生成了教学的美感,也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三、教学相长,积极推行“对话式”研讨
改变传统教学中“我问你答”的单向传递,把传统教学的“提问”演变为“对话式探讨”,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演绎成了双向的甚至多向的“对话”了。“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它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一个人有了浓厚的对话兴趣,有了众多的对话关系。有了广阔的对话领域,有了高雅的对话主题,那么在长期的对话场景中。会变得乐观、合群、机智、深沉、成熟……”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在对话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当然,这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就高了。
四、融错启智,积极实践“生成式”导学
华应龙的融错教学、孙双金的情智教学、薛法根的组块教学,都让我们体验到苏派课堂的“生成式”导学。课堂导学内容与方式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没有生成,课堂教学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生成”应该是有机的,但不是随意的;“生成”应该是开放的,但不是放任的;“生成”应该是对教学的超越,但不是丢弃教学目标去任意拓展;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预设与生成同构共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丰满鲜活的,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需要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智慧是预设与生成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教学预设,只有与课堂生成有机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聆听苏派教学名家的生成导学课和讲座,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苏派教学”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五、灵动唯美,积极培养“精致化”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苏派教学是灵秀澄明的,是灵活激荡的,是灵性扑闪的,显示着灵动不拘的风格,折射着水的灵动光泽。如苏州的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充分体现了“精致”的审美观念。园林的精致是苏派教学的一个投影,精致让理念更完美,苏派教学以精致达成教学的博大。精致的教学,需要精耕细作,但不追求极致。因此,在苏派课堂上,教学者注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积累经验,打开思路,求精求细,获得收益,实现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幸福的人生奠基、服务。在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所见到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很好的印证。
“苏派”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前去取经,其精髓、理念的确值得大家学习。“苏派”教学,引领全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寻找前进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最求梦想。相信,随着各界教育思想的碰撞,教学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流派会形成,几年后,咱们来个“越派美术教学”模式,不是没有可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