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冷冉先生提出的“情知教学”理论,对于我们每一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受益颇深,冷老的“情知教学”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辩证统一起来进行教学。他认为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主张教学目标应当是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和谐共进,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培养。它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只把教学的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但往往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在忙忙碌碌工作的同时,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情感的渗透,造成我们的课堂成为冰冷的课堂,被动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必须关注学生情绪、情感、性格等诸多情性因素,只有把情与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学习;方法;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认识到课堂教育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既是演员,更是导演。稳定舒畅和乐观开朗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合作式的交际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育质量。是否情真意切,是否态度诚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双方都会有所体会和验证。
一、创设情境,以情入文
课堂教学只在一定的情境中存在的,尤其是语文课堂更是离不开情境的铺设。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铺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的情绪心情达到与课文相适宜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把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为达成教学目标所提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问,在不断展现的、变幻的情境问题中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在拓延的情境问题中深化主题,表达学生的心声,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都沉浸在情境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敏锐的思维,积极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享受。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首现代诗《太阳是大家的》的一课时,课堂情境是这样铺设的:首先我选取了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听的和太阳有关的一首歌曲,然后播放歌曲让学生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唱,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情感就会自觉不自觉释放出来,此时直接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直接和诗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接轨,以情入文,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样既让学生充满了学习兴趣,学习有了主动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的范读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趣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还如《太阳是大家的》的一课,教师可以先泛读第一小节:“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在教师饱含情感的朗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激发起来,情感的迸发和思维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会接踵而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的回答会很丰富,很富有诗意。如:“我仿佛看到了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它们有的像小狗;有的像仙女;有的像……。我仿佛看到了天边的彩虹;我仿佛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好漂亮啊!学生感叹于白云、晚霞的美丽。教师直接训练学生的阅读:真是好美的一幅画面啊!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下这一小节吧……”这样自然而然的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又怎能不带着自己饱满的感情去学习呢?
三、捕风捉影、情由心生
所谓的“捕风捉影”就是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句子,让其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句子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太阳是大家的》第二小节:“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片段一):“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孩子们,看啊!美丽的杜鹃花开了!哇!好美啊,还有什么花开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牡丹花开了、梨花开了、桃花开了……“此时,你们是什么心情啊?”学生答:“高兴、快乐、激动……的心情。”教师借势说:“就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一读吧。”(片段二)“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快乐的浪花”在太阳的照耀下,小朋友们会在海边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快乐的奔跑、欢快的唱歌、在海边堆沙子,在海边拾贝壳……”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放松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像这样教师通过文本中的某句话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的会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以后再读书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了。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冷老也说过:“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在一定条件下,会把能量回流给认知活动,会在认知发生困难或停滞的时候,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急中生智”、“文思泉涌”和“乐此不疲”之类的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分子都有其特殊性,而又互相关联着、影响着。因此要实现教育的最大化,最优化,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以情促学,让情感燃烧我们的课堂,无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冷冉编写《教育操缦集》,大连教育出版社
[2]冷冉编写《冷冉教育文集》,大连教育出版社
[3]《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冷冉教育文集》,大连出版社.
【关键词】学习;方法;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认识到课堂教育是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既是演员,更是导演。稳定舒畅和乐观开朗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合作式的交际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育质量。是否情真意切,是否态度诚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双方都会有所体会和验证。
一、创设情境,以情入文
课堂教学只在一定的情境中存在的,尤其是语文课堂更是离不开情境的铺设。俗话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铺设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的情绪心情达到与课文相适宜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把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为达成教学目标所提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问,在不断展现的、变幻的情境问题中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在拓延的情境问题中深化主题,表达学生的心声,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都沉浸在情境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敏锐的思维,积极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享受。例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首现代诗《太阳是大家的》的一课时,课堂情境是这样铺设的:首先我选取了三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听的和太阳有关的一首歌曲,然后播放歌曲让学生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唱,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情感就会自觉不自觉释放出来,此时直接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直接和诗文所要表达的感情接轨,以情入文,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这样既让学生充满了学习兴趣,学习有了主动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教师的范读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阅读的冲动和兴趣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还如《太阳是大家的》的一课,教师可以先泛读第一小节:“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在教师饱含情感的朗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会激发起来,情感的迸发和思维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会接踵而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的回答会很丰富,很富有诗意。如:“我仿佛看到了天空中飘着一朵朵形态各异的白云,它们有的像小狗;有的像仙女;有的像……。我仿佛看到了天边的彩虹;我仿佛看到了红彤彤的晚霞,好漂亮啊!学生感叹于白云、晚霞的美丽。教师直接训练学生的阅读:真是好美的一幅画面啊!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下这一小节吧……”这样自然而然的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又怎能不带着自己饱满的感情去学习呢?
三、捕风捉影、情由心生
所谓的“捕风捉影”就是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句子,让其就自己所感兴趣的句子畅谈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太阳是大家的》第二小节:“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片段一):“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孩子们,看啊!美丽的杜鹃花开了!哇!好美啊,还有什么花开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牡丹花开了、梨花开了、桃花开了……“此时,你们是什么心情啊?”学生答:“高兴、快乐、激动……的心情。”教师借势说:“就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一读吧。”(片段二)“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快乐的浪花”在太阳的照耀下,小朋友们会在海边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快乐的奔跑、欢快的唱歌、在海边堆沙子,在海边拾贝壳……”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师:“那就让我们把这种放松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像这样教师通过文本中的某句话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自然而然的会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以后再读书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了。
爱因斯坦说过:“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冷老也说过:“高昂的情绪和坚强的性格,在一定条件下,会把能量回流给认知活动,会在认知发生困难或停滞的时候,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急中生智”、“文思泉涌”和“乐此不疲”之类的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的整体,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分子都有其特殊性,而又互相关联着、影响着。因此要实现教育的最大化,最优化,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以情促学,让情感燃烧我们的课堂,无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冷冉编写《教育操缦集》,大连教育出版社
[2]冷冉编写《冷冉教育文集》,大连教育出版社
[3]《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冷冉教育文集》,大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