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致命性自主武器的国际人道法问题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致命性自主武器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而成为科学家和法学家们讨论的热点。尽管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目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这种武器,但是绝大多数的学者们相信它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它可能冲击现有的国际人道法的秩序,主要是区分原则、比例原则和预防原则,甚至给人类带来人道灾难。国际社会既有支持其发展的声音,也有反对的看法,甚至还有中间道路。中国应当积极应对,捍卫国家利益。
  【关键词】 致命性自主武器 人工智能 国际人道法 应对态度
  一、问题的提出
  前景无限的人工智能应用到军事领域就引发了专家们的担忧:以霍金、马斯克等人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对具有AI智慧的自主武器持否定态度,联合众多专家警告并抵制自主武器的发展。除了科学家们担心的“机器人可以杀人”的伦理危机外,国际法学界也对这个问题有了激烈的讨论。《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自2014年以来每年组织专家组会议讨论致命性自主武器可能引发的国际法问题,中英美俄德等大国积极参与,发表意见,阐述立场。虽然各国在众多问题上有分歧,但是最核心的疑问就是:此种将来会出现的装载人工智能的武器能否遵循现有的国际人道法规则呢?
  二、有争论的定义
  由于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致命性自主武器的概念性,相关国际组织和学者以及各国政府对于这种武器都有各自的理解和定义,有的甚至非常悬殊。比如中国和英国政府认为,致命性自主武器是具有高度人工智能、在战场上不受人类控制,甚至可以发展出自我意识的武器,因此需要被禁止。国际红十字会认为,武器的关键功用具有自主性,且在没有人类的干预下能够选择并攻击目标的武器是自主武器。美国国防部给出的定义是:一旦启动,能够选择并攻击目标,不需要人类操作者的干预。
  笔者认为,从字面意义上解释“致命性自主武器”,则需要采用拆解法,分别解释每个独立的概念。首先,“致命性”是形容该武器的特点,因此限定了这类武器的用途和范围,排除了那些侦查型的武器。第二,也是最主要的特点,“自主”,这里的理解是不需要传统意义上人类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否则像无人轰炸机那样仍然需要人类扣下扳机的武器就不是自主武器,更不是概念上的武器。最后,它是武器,本质属性和传统的枪、炮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可以自动找寻目标。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不能因为它具有一部分战斗员的战斗智慧和特点就认为它在国际法上属于战斗员。
  从学界主流的观点来看,将该武器定义为近似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是过于夸张的,不被绝大多数学者接受。即使大家对于“自主性”的理解不同,在用语上有所差异,但是人们对致命性自主武器仍然有着共识:即该武器具有高度的人工智能,与传统武器相比,人类干预大大减少甚至为零。
  三、它符合国际人道法吗?
  反对发展这类武器的学者认为,存在于国际人道法现行的存在于日内瓦四公约中的區分原则、比例原则、预防原则,必然不能被致命性自主武器遵守。拥护致命性自主武器的学者则坚持,现行的国际人道法规则不会受到威胁和破坏。走中间道路的学者则强调,是否能够遵循战争法则需要个案分析,在有的情况下可以,在有的情况下未必。
  区分原则要求战斗员和平民,军事物体和非军事物体需要在战场上被区分开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无辜的民众。比例原则强调战斗员在行动前应当对可获得的军事利益有所预判,所造成的损害或者平民伤亡不能超过可期待的军事利益,旨在禁止为了战争而不择手段,同样意在保护平民。预防原则要求战斗员时时刻刻在战场上保持判断能力,履行注意义务,避免伤害平民。反对派学者坚信致命性自主武器无法区分平民与战斗员,尤其是在复杂的战场状况下;同时,比例原则本身就是针对人设置的法律规则,人的主观判断在其中至关重要,因此脱离或几乎脱离了人类控制的自主武器从本质上不可能遵循比例原则;最后如何保证自主武器能时刻履行注意义务,避免误伤平民,这在反对派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致命性自主武器的目的就在于杀伤敌军。有意思的是,支持派的学者从相同的原则出发,分析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基于现有的技术发展和合理的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能力在未来是可以有效区分平民与战斗员的,而比例原则也可以通过输入参数计算,数据比较来实现,至于预防原则,人类可以在自主武器中设置自我毁灭程序或者保障人类能够终止行动的权限,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保护平民的目的。
  四、应对策略
  合法性的争论还在继续,似乎不等到致命性自主武器问世的那一天不会休止。但是一个不能等待的问题是我们应当以何种态度面对自主武器。军事强国如俄罗斯和美国积极支持它的发展,小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则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主张禁止其发展。然而现实问题在于美俄等军事强国要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武器领域的发展,其他国家是阻止不了的。再加上以非法为理由完全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难有技术支持,一部分学者于是采取折中办法,建议限制该武器的研发和使用。至于采取何种形式达到禁止,限制或支持发展致命性自主武器,宏观上来看目前有两种形式:硬法和软法。硬法即依托特定常规武器公约这个平台,制定出具有拘束力的附加议定书;软法即以“宣言”等文本出台不具有约束力的,而是倡导性质的文件。
  不论目前的争论如何,在迎接武器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应当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挑战,主动参与国际性会议,充分表达观点,提升国际话语权,并坚定捍卫我国国家利益。
  作者简介:胡天(1995.04-) 男 汉族 安徽六安 硕士研究生 武汉大学法学院 研究方向国际人道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资本市场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产物。而投资银行作为其中核心的业务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经验不足,尚需较长一段实践来完善。中国加入WTO之后,投资银行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可以适应借鉴他国成功的业务经验,着眼于当下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要求,及早选择更加合适的发展途径,推动投资银行的进一步
期刊
【摘 要】 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下,迫切需要应用、复合、国际型金融人才,针对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京津冀金融协同發展 金融人才 校企合作  一、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一)应用复合型金融人才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需要投融资类人
期刊
【摘 要】 傳统的资金安全管控核心在财务部门,并构筑审计、监察等数道防线,对业务活动进行审核监督,本文为适应企业资金管理体系变革需要,应用去中心化的网络内容生产过程,结合公司管理转变,将制度、流程、系统推送到具体部门的员工,使得每一名员工都是资金安全管控的中心,构建新的资金安全立体防线。  【关键词】 去中心化 资金安全 防线  一、前言  构建去中心化的企业资金安全立体防线,即要借鉴境内外先进管
期刊
【摘 要】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内容,金融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风险并存。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风险出发,深入分析在金融产品创新开展中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同时加强金融结构内部控制工作和风险规避,借助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控以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产品创新 风险防控  引 言  随着我国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功能相融合的新兴金融形式。互联网金融内容包括金融服务、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结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和监管原则给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监管原则 监管路径  前 言  随着当今社会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等等新兴领域在我国飞速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不断增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使国民能够在一个信息较为对称的市场环境中平等、自由地享受金融服务,不断扩大金融的作用范围,实现金融的普惠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理念着手,详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发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点,希望能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
期刊
【摘 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认以及颁证登记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农村土地的使用和承包经营以及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这项决策,切实的关系到农民的利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现阶段农村的改革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土地归属权混乱、土地的流转没有法律程序、农民对政策和法律的盲目等因素,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确认
期刊
【摘 要】 关联交易指在企业关联方双方间进行资源转移而不进行商业谈判等复杂过程的交易方式。关联交易既能使交易进行的更加顺利,又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但其也容易产生交易不公平的现象,损害公司利益。目前,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广泛存在,给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对现在的证券市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对目前我国的关联交易制度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对的建
期刊
【摘 要】 新世纪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网络支付以及网络众筹融资等业务的产生也增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给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是在科技发展的背后,也有一些风险产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行为的表现方式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公司无息或低息为员工提供贷款的现象越来越常见。除了资金流方面的原因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公司员工,挽留公司人才。鉴于公司这一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公司借款给员工个人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一番简单探究。  【关键词】 职工 公司 职务行为 民间借贷  一、职工向公司借款的分类  在对职工向公司借款进行具体法律分析之前,本文欲先对其类别进行一个简单划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