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卜楞寺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群之一。它宏伟的建筑规模、独特的藏式建筑装饰风格承载和表达着藏传佛教特有的文化观念。作为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我们针对拉卜楞寺题材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开展了课题研究《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帮助幼儿了解本地的社会文化资源,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幼儿从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素材的认识了解中获得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助于传承本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引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课题名称:《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作为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我们针对拉卜楞寺题材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开展了课题研究《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着重从拉卜楞寺的建筑结构、装饰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入手,将拉卜楞寺的装饰艺术以欣赏、观察、涂色、绘画、美工、建构、游戏等形式渗透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帮助幼儿了解本地的社会文化资源,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夏河这样有着浓郁藏族文化的大背景下选择了拉卜楞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开展这项研究活动,使拉卜楞寺这块艺术瑰宝作为本土优势资源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和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藏族幼儿了解本民族的艺术文化,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弘扬藏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也使其它民族幼儿增进对藏族文化的了解,对提升幼儿审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意义。
  一、如何对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内容进行有效筛选
  (一)拉卜楞寺建筑装饰题材繁多,很多教育素材并不为一线教师所熟知。所以,要开展此课题首先必须实地参观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从外部到内部装饰深入了解,体会装饰题材的生动形象化;二是走访拉卜楞寺院的僧人及对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文化熟知的老人,对各种装饰手法或装饰物的种类、名称、材料、手法等方面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深入了解,搜集教育素材;三是要发动家长资源收集有关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的各类资料、材料。注重整合社会、家庭、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建构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挖掘与利用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宝库,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
  (二)我们以反思原有课程及其实施为基础,全面审视原有课程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从观念入手,再构课程;从资源入手,优化课程;从形式入手,实施课程。注重探索用什么样的课模式去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用什么方法与途径才能激发他们热爱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的情感。研究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在拉卜楞寺建筑的外部和内部装饰中提取优秀的适合幼儿欣赏和了解的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适合幼儿经验背景、能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这是教师搜集材料和进行筛选时较难把握的环节;其次在于设计教学活动时如何将单一的建筑装饰内容设计的富有趣味性、游戏性、操作性,还要针对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调整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法,优化活动设计。
  二、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拉卜楞寺院装饰主要分为外部装饰和内部装饰,外部简洁朴素、内部富丽堂皇,建筑外部装饰可从屋顶、墙面和窗户三个方面进行了解;建筑内部装饰可从绘画、雕塑、供品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根据装饰形式,主要有建筑、绘画、雕塑、图案等。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无论从外观形象还是到内部陈设无一不体现出拉卜楞寺民族特色浓厚、形象生动优美、颜色绚丽多彩的装饰艺术特点。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从拉卜楞寺的建筑结构、装饰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入手,以欣赏、观察、涂色、绘画、美工、游戏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中。
  三、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意义
  (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三方面的整合,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动中能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获取有益的经验,有恰当表现的机会。通过各领域教学活动的渗透,引导教师树立从点到面的发散式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事物,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将拉卜楞寺建筑的装饰艺术渗透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过程中,注重以研究为切入点,促进日常保教工作,以试点班课改为突破点,促进其他班级课改。对教育实践进行即时性反馈与持续性的评价,不断总结与反思,再充实或修正活动方案。整合预设與生成的目标、内容、手段,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师对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能力,实现本土资源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三)在幼儿园开展此项课题研究,需要家长的多方配合,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有效挖掘家长资源,拓展一线教师对本土资源有效利用的经验范围。
  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藏族建筑装饰艺术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美感,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幼儿对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有了长足发展。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研究结果说明,本土教育资源在适用性原则下经过有效筛选,是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引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化学物质的学科.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为进入高中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化学里,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环节.任何一种化学反应或者化学现象都是以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对  于初中化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三化学入手
文言文教学,大多数时候还是以串讲为主,是我们传统教学“注入式”的典范,是一个最保守、封闭的领域。但笔者认为,这是一块“土壤肥沃”的荒芜之地,一经开垦必然会硕果满仓。但这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思,让他们依己力了解生疏的文言,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交流一些探索体验:  一、预读感知——把握文章梗概  文言文的预读,比任何一类的文章预读都重要。
毛壳菌Chaetomium spp.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潜在的生防作用。作者在土壤、枯落物等基质上分离到5株对病原菌拮抗能力强的毛壳菌,并对每个菌株的生物防治机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济南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借助可视光-红外摄像探头及高保真录音麦克对圈养狼发声时的行为及声音进行24h全时间录制。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提取了狼
摘要:造成农村中学语文学困生因素:1、家长认识的因素; 2、家庭经济好转因素;3、教育模式的因素。转化策略:1、帮助家长和学生摆正心态;2、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3、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加强心理疏导。  关键词: 农村 中学语文 学困生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引领了各地农村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庭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吃的、穿的,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传统桃杂交育种由于育种过程耗时长、工作量大等原因影响育种进程。植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出现,为桃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