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的进行小学教学改革是提高小学教育的有利契机。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改革进行探究,以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改革的应用进行研究,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身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期望能够为我国课改的深入开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课改,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长期以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为社会所重视,新课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的。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其实相对以往的历次改革而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课程和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新课改的思想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建立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是对以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不是课程的简单调整和变化。这些全面改革体现在六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但是从本质来讲,课改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新课改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进行。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技术在不断出现,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这多是针对中学教育而言,尤其是高中教学居多,而小学新课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也提供了改革的契机。2000年教育部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推进小学语文改革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那些方面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既包括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使用,课堂上的演示与讲解中的使用,也包括学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或者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张译允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这也为我们对计算机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呢?结合已有研究和个人思考,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术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标志,对其理论的掌握和学习也是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和教师个人认识不足,所以这些往往成为理论层面而没有付诸实践。对于大多教师而言,随着各种培训和学习的进行,都能够认识到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可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实施。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实践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改进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构成要素,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教学策略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形象认知和形象教学可能性。从方法上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模拟化和虚拟化教学。这和以往的讲述式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为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前提。
三、引导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成熟越来越早,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的认知还是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形象认知阶段的学习以图形和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一般是采取插图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但是信息技术的合成性则为形象学习和形象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以及电脑模拟等形象来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四、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培养
从外延上来讲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就教学而言,一般主要是信息的搜集,图片处理以及简单的声音和动画处理。但是就目前教师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做简单的处理是可以的,但是对视频和音频的处理明显不足。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是非常陌生的,在音频和视频的处理更是不足,这就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
五、校本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以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它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这里的每个乡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孩子们都会本地语言,孩子对汉语的接触从学前班开始的,直到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的汉语还不是很流畅。单纯的教室教学很难满足具有不同地方语言且汉语不太流量的学生的需要,要想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材视频化,实现地方语言和普通话的相互转化。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学生接触的是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从这一层面来讲,可以编写本地民族化教材,同时在语言的使用中,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二种语言。这样既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也可以实现文化传承和教学的效果。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采集和语言处理的功能。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地区性决定了复杂性,基于这一情况,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或,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译允,信息教育技术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黄海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攀登,2007
[4] 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
[5] 高铁刚,乔立梅,李兆君,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
关键词:课改,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长期以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为社会所重视,新课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施的。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其实相对以往的历次改革而言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课程和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新课改的思想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建立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是对以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不是课程的简单调整和变化。这些全面改革体现在六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但是从本质来讲,课改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新课改的实施是个渐进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进行。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技术在不断出现,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这多是针对中学教育而言,尤其是高中教学居多,而小学新课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也提供了改革的契机。2000年教育部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推进小学语文改革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那些方面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既包括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使用,课堂上的演示与讲解中的使用,也包括学生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或者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张译允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这也为我们对计算机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研究提供了思考方向。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呢?结合已有研究和个人思考,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技术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标志,对其理论的掌握和学习也是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局限和教师个人认识不足,所以这些往往成为理论层面而没有付诸实践。对于大多教师而言,随着各种培训和学习的进行,都能够认识到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可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实施。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实践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改进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构成要素,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教学策略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形象认知和形象教学可能性。从方法上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模拟化和虚拟化教学。这和以往的讲述式教学有了很大的不同,为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前提。
三、引导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成熟越来越早,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的认知还是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形象认知阶段的学习以图形和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一般是采取插图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但是信息技术的合成性则为形象学习和形象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展示以及电脑模拟等形象来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四、教师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培养
从外延上来讲信息技术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就教学而言,一般主要是信息的搜集,图片处理以及简单的声音和动画处理。但是就目前教师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做简单的处理是可以的,但是对视频和音频的处理明显不足。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是非常陌生的,在音频和视频的处理更是不足,这就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
五、校本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以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它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这里的每个乡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孩子们都会本地语言,孩子对汉语的接触从学前班开始的,直到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的汉语还不是很流畅。单纯的教室教学很难满足具有不同地方语言且汉语不太流量的学生的需要,要想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材视频化,实现地方语言和普通话的相互转化。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学生接触的是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从这一层面来讲,可以编写本地民族化教材,同时在语言的使用中,采用民族语言和汉语二种语言。这样既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也可以实现文化传承和教学的效果。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采集和语言处理的功能。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同时地区性决定了复杂性,基于这一情况,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或,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译允,信息教育技术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黄海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攀登,2007
[4] 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
[5] 高铁刚,乔立梅,李兆君,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价值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