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双手的巴尔扎克雕像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艺术大师罗丹的一尊巴尔扎克雕像。雕像身披宽袖长袍,头部微仰,双唇轻闭,额纹紧蹙,目光深邃,仿佛正在构思一部新作,酝酿一个细节,捕捉一个确切的词语。可是,如果看得再仔细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断了双手的巴尔扎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罗丹最初雕塑这个作品时,雕像的双手是完好的。只是因为这双手雕塑得太出色了,以致转移了人们应该注意的视线——这尊雕像的脸部,因为罗丹的创作意图是为了表现巴尔扎克深思的神态。因此,当罗丹在雕像完成后,听到他的学生对这双手发出的赞扬声:“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双手,它们简直像活了一样!”“老师,如果您不再创造别的,单凭这双手也足以使您永垂不朽了。”他不但不感到高兴,相反却怒气冲冲地抡起大斧,把“这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砍了下来。他严肃地告诉学生们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们已经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们砍掉。”
  任何艺术品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每一部分的布局,都必须服从整体的需要,服从整个创作意图的需要。罗丹雕塑的这双手固然美,但它却冲淡了巴尔扎克雕像整体的意图,喧宾夺主,砍掉它是不足惜的。这种从整体出发的布局艺术,被称为“结构”。
  文学作品的结构同样是根据作者的整个创作意图——主要是由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而决定的,它包括材料的取舍,主次、详略的安排,描写的顺序,线索的设置,情节的进展以及作品中的抒情、议论、写景部分等。
  一些青少年文学爱好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常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小说中革命者夏瑜的形象要比小市民华老栓光辉得多,为什么小说不以夏瑜的活动为明线、主线,以华老栓的活动为暗线、副线,而恰恰相反呢?难道在生活中华老栓这种人要比夏瑜更重要吗?
  乍一听,这话颇有道理,但是,它却忽视了作者的创作意图。须知,鲁迅先生创作《药》的目的,并非为了歌颂像夏瑜这类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当时,辛亥革命早已过去,这一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开出的药方是治不好中国社会的病的。那么,疗治旧中国病根的“药”在哪里呢?鲁迅先生认为,关键是要启发群众的觉悟,唤醒沉睡的灵魂,这才是疗治旧中国最要紧的“药”,也是小说《药》的立意所在。因此,他把一个愚昧无知的灵魂华老栓推到故事的第一线,而让夏瑜退居幕后,从而突出了作品旨在启发群众觉醒的意图。华老栓一心给患有肺病的儿子小栓寻找最好的“药”,可是他却糊涂地把人血馒头当作药方,结果造成了儿子的夭折。
  为什么华老栓会愚昧到这种地步呢?通过茶馆中一群茶客谈“药”的场面引出的一条暗线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发动的这场战争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启蒙。献身革命的夏瑜一心给患了“病”的古老中国寻找最好的“药”,结果不但自己的革命行动被人们当作“疯了”,甚至连自己的血也被未曾觉醒的人民群众当作“药”来服用!通过结构上这一合理而巧妙的明暗两条线索交叉推进,小说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根治中国社会最需要的“药”,是唤醒民众,决不能重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覆辙。
  描写顺序的结构安排,同样也要从主题的需要出发。小说的描写顺序,多数运用顺序写法;但小说《祝福》却采用倒叙,让小说一开始就掀起高潮:在鲁镇的人们正忙着“祝福”的阵阵鞭炮声中,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拄着竹竿、拿着破碗,一步步向作品中的“我”走来,但她不是来乞讨钱财的,而是为了向知书识礼的“我”乞讨人生答案的:“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因为这是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令她不安、最为痛苦的矛盾。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留恋的意义,因为她早已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儿子,失去了祭祀上供的权利,甚至失去了做奴隶的权利;她所关心的是:死后有没有灵魂。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她又充满着无法解决的矛盾:她希望死后有灵魂,这样,她就可以在“阴间”和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毛、丈夫团聚;她又害怕死后有灵魂,因为阴间的阎王要把她的身体锯成两半分给两个丈夫。
  小说正是在这里,进入了主人公灵魂深处发生尖锐冲突的高潮。这个高潮安排在小说的开篇处,是独具匠心的:只有把这种怵目惊心而又令人大惑不解(乞讨者为什么不乞讨食品钱财,而乞讨“死后有没有灵魂”的答案)的高潮放在小说的开篇处,才能更有效地引起读者对祥林嫂命运的深思,并引导他们去寻找祥林嫂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结局的生活轨迹,才能有力地控诉封建“四权”的罪恶——它不仅毁掉了妇女的躯体,更残酷地折磨着她们的灵魂。
  近几年来,关于小说题材中的议论成分争论颇多。赞成者誉为深刻,反对者认为这些议论破坏了文艺作品的形象思维原则。其实,议论本来就是小说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有无、取舍则应服从主题的需要。为议论而发议论,与深化主题无关,这种议论再深刻也不过是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中那双漂亮而无用的手,应该毫不吝惜地砍掉;相反,如果议论有助于开拓或深化主题,那么,这种议论本身就是艺术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同于科学论文中的逻辑思维方式。以鲁迅的《一件小事》为例,这篇小说劈头就是一段议论。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这段议论在《一件小事》中实在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才能引出下面的“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有了它,才能点出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的腐败,对比出下文中那位人力车夫品质之高贵,从而证实中国的希望在于有这样一批正在成长起来的劳动者;有了它,才能深化作品的主题,证明知识阶层向劳动者学习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段议论已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艺术形象——出场的“我”、车夫及未出场的军阀统治者水乳交融在一起了!
  让我们记住罗丹砍掉的那双巴尔扎克雕像的手吧,它会提醒我们在考虑一篇作品时取什么、舍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安置线索,怎样展开情节……
其他文献
四、影响你一生的八句话     (一)“我立刻去办!”  在职场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考虑周全,又或出现了新的状况,这时,与其争论推御责任,不如冷静、迅速地作出“我立刻去办!”的回应,这会让感觉到你是一个工作谈效率、遇事顾大局、处理讲果断,成熟稳重的人。  (二)“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些新情况……”  在电视上,或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同学气喘吁吁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
期刊
【名家推荐】    现代谨慎的幽默童话  谭旭东  两年前,我就读过周锐的《魔法三国》,对其中的《笨鸡下笨蛋》《打倒自己》《信函透视术》和《面容模糊法》,等篇章印象深刻。我觉得,《魔法三国》是一套非常好的童话,它们很有趣味,而且完全能够反映周锐的语言风格和童话叙述的技巧。这个系列让我感受到周锐童话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合在一起给读者一种艺术整体感,但每一部的每一个章节又是独立的故事,都可以称之为短故事
期刊
【经典简介】    “波西·杰克逊系列”是当今全世界最畅销的青少年小说系列之一,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者周刊排行榜第一名,根据《渡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改编的同名电影火爆全球。作品将希腊古神话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社会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奇特,为读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主人公波西有着与众不同的离奇身世,他与各怀绝技的朋友们在凡人和众神的两种世界里穿梭,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去
期刊
清风写意,旌旗飘摇。未来是放飞在清风中的纸鸢,心态是握在手中的线。心中没有花香的人,势必难以步入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没有雨露的人,势必难以得到细雨的滋润;心中没有阳光的人,也势必难以享受到阳光的沐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心态是一个遥控器,它能让你在徘徊中学会坚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心态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如果
期刊
1830年2月25日,对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史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先驱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剧作《欧纳尼》在巴黎法兰西剧院上演了,这是浪漫主义向僵化了的古典主义的公开宣战,也是新兴资产阶级向没落的封建贵族势力的宣战。演出前,浪漫派青年们成群结伙兴奋地拥向剧场,而古典主义的拥护者们则在剧场屋顶上准备了大量垃圾,作为反击浪漫派的武器。大幕刚拉开,浪漫派狂热的欢呼和古典派愤怒的嘘叫交织成
期刊
【作家新秀亮相】  吕晶,巨蟹男子,杭州人,生于1983年,网名塞北药王。“晶彩E族”图文干线总监,陈平采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的主要访谈作家之一,被小作家联盟网站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80后作家排行榜(男榜)第六名,出版有长篇小说《边走边唱》和《消失的年代》,主编有丛书《告别80后》等。曾任山东出版集团中学时光杂志社《炫客》杂志总策划兼主编,现供
期刊
我们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说好话,而且要学会在特定场合说好话的应变技巧,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说话素养,那么就会常常因为自己说话不慎或缺乏说话经验而使自己陷入困窘的境地。其实说话也足一门生活的艺术,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多积累,理解了生活,才能说好话,办好事、交好人,否则,就会使自己说错话,办坏事、交恶人。下面我们来谈谈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和摆脱说话时遇到的窘境。    一、谨慎说话,防范陷入困窘的境地   
期刊
【方法指导】    德国文学大师歌德曾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选材的角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为文者只有独具慧眼,作文才能独辟蹊径,获得高分。  打个比方,选材探寻角度,好比选择道路。一般来说,大路顺畅,直道快捷,当然走的人多。人一多,在通天的大路上,你往往会被湮没在人海之中。想要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就必须开拓出别人不走或少走的道路。  作文选材创新主要有
期刊
【写作导航】    我们在行路的时候,前面突然出现了一条河,要从河的这边,走到河的那边,有什么办法呢?要么有一条船摆渡过去,要么架上一座桥,从桥上通过。我们写文章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要使文章前后连接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这就同样需要“船”或“桥”——过渡。  由于文章各个段落所表达的段意是相对独立的,为了使全文整体上的意脉贯通,在文章的某些段落或层次之间就需要有一个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的过程
期刊
【精彩导入】  她,曾经孕育着人类的文明;她,曾经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她胸襟宽广,她仁厚无私,她美丽丰腴,她是我们敬畏的——土地。鸟儿是她最小的女儿,鹰是她四处巡视的卫士,江河小溪是她衣袂上的彩带和珠链,美丽的湖泊是她梳妆打扮的镜子,高山峻岭是她挺拔的脊梁,果实和鲜花则是她爽朗如风的笑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片神奇而美丽的热土吧,去感受土地的伟大与神奇的魅力。  【文题亮相】  艾青说:“假如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