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大学生认知特征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源 :教育前沿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多元化的知识信息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党中央到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尊重每一个有特点、有价值的生命个体,走进大学生的心理,应更加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贴近人的心灵。因此,为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对症下药,这无疑会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1 把握大学生认知导向的价值性,坚持整合一元导向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文化的统一特别是文化价值观的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任何国家、民族和政党,都应该集中全民族的认识和智慧,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尺度,作为引导和号召整个民族的旗帜和政治标志。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乃至生活方式铸就的一种尺度体系,一种思想和行为遵循和规范系统。它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观念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该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任何民族的价值体系,都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的要求和观念,否则它将无法引导该民族去破解生存发展中的困难和阻碍,无法战胜该民族遇到的自然社会中的敌人。时代精神是任何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整体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网络资源的高度共享引起了人们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空前震荡。大学生认知导向的多元价值性更加突出,表现在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理念较之从前要复杂得多,面临的价值选择要多样化得多。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应当坚持价值观教育的一元导向,在坚持主导前提下促进多样化的发展,保证价值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所谓一元价值导向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对大学生进行开放性和宽容性的价值引导。在当今时代,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振兴强盛的共同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策略集中到一点,就是对“怎么样”的思考,比如,“怎么样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怎么样发展自己”等。这实际上属于价值观的问题。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检验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如何,社会不需要那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指挥家”、“空想家”。只有那些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而又不拘泥、满足于平淡的人,那些在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的互动中既把握平衡又善于超越、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够受到社会的青睐。为此,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价,在开放与宽容之中加强价值的筛选和滤导,引导学生吸纳合理化程度较高的意识观念,缩短学生在学校中的理念价值与在社会中的经验价值之间的距离。
  
  2 把握大学生认知理智性、意义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1 把握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智性,注重启发道德思考。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认知策略水平越高,其思维的理智性也越强。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知识获取中逐步培养了自身的认知方式,具备较强的理性选择能力。仅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灌输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学生接受并履行某种道德规范。教师不能强迫学生不加区分,不加批判地接受道德内容,应该鼓励学生自己从纷繁复杂中思考道德究竟是什么。为了帮助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可以创造出道德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自己去判断、去体验,从而增加对道德的认知和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因此,引导的方法是矫正道德灌输的一剂良药。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来组织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结构这个关键因素来开展工作,注重培养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理”的角度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掌握道德思维的艺术,而不是满足于对规范的表层灌输,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信仰,使“知道—理解—信念”三个教育环节紧密相连。
  2.2 针对大学生记忆活动的意义性,积极创设真实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记忆就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大学生倾向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活动,即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显然缺乏个体的理性理解和判断,道德规范只会是一种他律性和强制性的外在规范。如果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只是一种简单的、不稳定的工具性认识和记忆性认知,那就难以升华为价值性和观念性认知。意义性是根据学生能够形成的,把新信息与已有信息联系起来的命题的数量来测定的。因而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念认为要用例子来阐述信息,以增加其意义性。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对道德信息的意义加工。情境的创设法有很多。可以从生活截取情境,直接就同学中所发生的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开展情境教育;可以用画面再现情境,通过看图画、投影、录像等来再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开展情境教育;可以将故事描绘成情境,通过叙述虚拟的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故事开展情境教育等。
  
  3 充分利用认知冲突,锤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
  
  3.1 把握大学生认知过程的灵活性,创设冲突情境。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拘泥于旧事物和方法,能容纳不同观念,善于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认知策略,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比较好的灵活性。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生置于一个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具有冲突的情境中。因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新旧知识平衡转化的过渡发展区,并着力引导、点拨、启发。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促使他们的认知冲突不断深入,促使思维在拓展认识中不断获得升华。
  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还应当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与教材内容相矛盾的情境之中,由此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激发其内在动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通过否定的行动解决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信息全球化的现实,积极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敞开思维的大门,利用网络上存在各种对立、冲突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大学生呈现多方面的教育材料,让他们接受丰富的信息,并在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矛盾,信息与原有认知图式的矛盾,信息与现实的矛盾中,激发大学生对社会、对道德的认知冲突,激起求知的欲望。
  3.2 把握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多元性,提供个性匹配策略。由于任何认识活动都是个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也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或个体特殊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停留于对认识共性的普遍认识,而应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看到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化了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日常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观察,分析学生可能具有的认知风格。在观察分析时要注意:一要细微,要留意,从学生感知、记忆信息时的微观表现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二要善于综合,不能以为学生的认知风格是纯而又纯的,而对号入座,事实上很多人的类型特征是混合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和尝试,并进一步验证探索。然后根据不同的认知风格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匹配策略。例如,独立型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于有这样认知风格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谈话过程中不时地留有几个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不需太注意内容的层次。而依赖型学生喜欢严密结构的方式,因此他们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明确指导与讲解。对这些学生可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他们在互动中学习,且谈话时要给出明确的结论。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针对不同的认知风格善于采取相应的匹配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4 把握大学生感觉知觉的敏锐性,大力优化校园环境
  
  我们应该关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环境,且设法净化这些环境。现实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环境并非一个完全适宜道德成长的环境。学校行政事务中的不正之风,教师中的一些不良教育观念所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校风、班风,作为动态呈现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现实的影响。真实情境的不道德作为知识形态作用于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在对真实情境的感知中学习的,而不是依赖于课本、依赖于教师的说教。因此,优化学生生活其中的自然真实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我们要通过营造一个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换句话说,就是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隐形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提升美的感知体验,是道德教育的审美渗透。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常常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激起大学生美的感知体验,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
  总之,教育对象在认知特征上呈现出的种种新变化,要求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要鼎故革新,闯出一条新路子,才能适应新型大学生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才能在高校乃至在社会中加强、巩固自己的阵地。
其他文献
中央财政92亿支持农村教育  财政部1月31日宣布,中央财政已预拨92亿元用于免除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春季学期学杂费和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财政部表示,为保证今年春季开学后学校的正常运转,近日已经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拨了这笔款项,其中,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为75亿元,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资金为17亿元。    教育部:07年起国家将对汉字应
期刊
使用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52-53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
期刊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船夫在湍急的水中驾舟渡一哲学家过河。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不懂”。“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突然,一阵巨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被抛进河里,船夫喊:“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 这个故事使我们认识到,纵然是再高的理论,再深的学问如果不结合实际,不运用到实践中解决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学文件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通信技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ement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 reform and practice whic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很多观念,比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课堂观等。而所有的转变都应集中在课堂观的转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发现,当我们力图让课堂发生变化时,实际上,我们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等都必须改变。新课程下,如果我们能用教育生态学的观念观察、指导课堂教学,将会产生一种崭新的变化。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
期刊
【摘要】管理的理论是一门科学,管理实践则是一门艺术。努力追求、善于运用这门科学,对于从事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往往能使自己管理有道、工作得心应手并卓有成效。然而,对智商和情商的研究中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因此,校长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应该懂得在管理中并非只靠强硬的手段来对待自己的教职工,而是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情感管理。  【关键词】校长;情感管理    管理学
期刊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主体,根据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可把构成班级主体的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其中,下层学生是指班级中一部分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中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一般称之为后进生。据此可将后进生分为三类:学习后进生、思想品行后进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
期刊
【摘要】目前,社会对财会专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有关财会、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必须熟练掌握财会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有国际视野和精神,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能够勇于参加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他们将来在财会专业供大于求的社会择业竞争中取胜的关健,也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财
期刊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新课开始时,围绕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些有价值且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绚丽多彩的想象内容,对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目标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矛盾时形成乐于独立思考的愿望;对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心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大家眼界大开。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本文通过数学课堂中创设的常见几种情境形式阐述如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