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日语口译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语口译课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但目前本科日语口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有效性亟待提高。本文以教学设计理论为突破口,将口译教学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研究,基于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从分析、设计、评价和反馈修正四个环节对日语口译教学展开探究,以期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双语互译能力。
  关键词:日语口译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有效性
  一、本科日语口译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综合能力要求高的课程,日语口译课受到各高校日语专业的重视。在日语口译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一大课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阶段的口译教学要求为“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能承担生活翻译;经过准备后,能胜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翻译。”那么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后能否达到这一目标呢?笔者在口译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效果发现目前本科日语口译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课堂表现良好但口译实战能力薄弱。
  鉴于此,笔者认为日语口译学习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者现有水平间存在差距,因此日语口译教学需要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设计。
  二、教学设计及四个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是比较“年轻”的领域,它是“一种基于现代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从二十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众多专家学者基于不同视角设计了各种教学设计模式,如“迪克—凯瑞模式”、“肯普模式”、“尼文模式”等。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可以从各种模式中提炼、归纳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即分析、设计、评价和反馈修正四个环节。具体表现为:
  教学设计一般模式同样适用于本科日语口译教学,将口译教学和教学设计相结合,从分析、设计、评价和反馈修正四个环节对日语口译课程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为日语口译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使四个环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相辅相成,提高日语口译教学效果。
  1.分析
  (1)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需分析学习者已有的认知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本科日语口译课程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程,此时学生多数已通过日语能力1级考试,具备了一定的日语语言能力,但受语言学习环境的限制,口语实际水平有限;生活口语勉强应付,面对难度较大的口译工作语言就力不从心;日语受母语影响较大,而且母语也没有很出色掌握。此外,根据Gile提出的口译理解公式:“C=KL+EKL+A,即理解=语言知识+言外知识+分析”,好的口译人员在语言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图式背景。
  (2)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现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与学习目标所期望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之间的差距。口译的教学目标自然是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对口译课的目标规定为“口译课要通过大量的汉译日、日译汉的听说实践。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在大纲的指导下,不同高校的日语口译课程应该根据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科学制定目标、了解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
  (3)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内容即教学活动要让学习者学什么。那么本科日语口译课应该教什么呢?目前英语本科口译教学已经形成了“以技能为主线”的共识,但是目前的日语口译教学却难以做到这点。笔者调查现在市场上的日语口译教材发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简单的生活口译和商贸类口译;一类是采用正式的专题讲话为口译材料。在这两类教材中虽然有的涉及了技能训练的内容,但大多是在开篇部分一笔带过,或者没有介绍。日语口译课更多的是教授某一场合下的某一句话怎么翻译,所以口译课就容易变成听力课、会话课或者笔译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口译场合以不变应万变。此外在口译技能训练外辅以主题训练,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从相对简单、学生熟悉的生活口译、商务口译过渡到政治、文化、经济等专业方面的口译,并且注意口译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对口译的信心和兴趣。
  2.设计
  设计环节包括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技术等各方面的设计。外语教学多采用任务型教学策略,口译课程也同样适合于注重教学过程的任务型教学策略。
  笔者选用一次口译课为例。教学时间为90分钟,教学内容分为数字口译技能训练和商务谈判模拟演练两部分。笔者先在课堂前半部分讲解数字口译技巧,为学生做演示,在学生中进行数字口译技巧训练,并进行总结点评。从简单数字到复杂数字,从单一数字到语篇中数字,由浅到深,不断加大难度。后半部分为商务谈判模拟演练,此次演练选用含有大量数字的口译材料,可以让学生在实战模拟中反复练习数字口译技巧。在模拟演练的任务设计和任务准备阶段,教师事先提供课堂演练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学生在课前学习专业词汇,熟悉相关表达方式。任务呈现过程中,引入实际的商务谈判情境,学生分组担任口译人员。任务开展阶段,学生分组完成商务谈判的口译任务。任务评价阶段,先由参与任务的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对任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口译语言表达、临场表现、口译素养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具体流程见下表:
  在此次口译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以指挥的身份展开任务,把控任务流程和节奏,学生则是任务的真正参与者,参与口译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信心。
  3.评价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评价则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手段,并且评价还可以为后期的反馈修正提供依据。教学评价形式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常用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总结性评价常用于对学业成就的评价。
  现在的本科教育中大部分还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但笔者认为总结性评价不适用于日语口译课教学,口译技能的养成、口译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的不断练习中逐渐提高,教师应该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日语口译课应在每项技能训练、每个专题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模拟具体口译场景,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指导点评,还可以鼓励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积极性。对于每次测评结果要及时记录,便于观察每位学生的水平变化过程。口译水平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所以除了课堂测试外,教师在课后还可提供课外练习材料,督促学生进行课后自评。
  4.反馈修正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准备活动,实际的教学活动可能与教学设计存在偏差,教学效果也可能不如教学目标所愿,所以及时的反馈修正十分必要。反馈修正的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就是教学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口译测试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反思、调整教学策略。笔者所在学校的很多日语专业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反映上课学到的内容在工作中用处不大。所以根据这些反馈在进行本科日语口译教学时应该贴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如重点进行商务、经济、旅游等相关领域的日语专题口译训练,提高学生竞争力。
  三、总结
  教学设计是一种理性化的教学准备活动,将教学设计理论运用到日语口译课程中,可以为日语口译课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语口译课程应该在全面分析学生认知特征、学习需求后的基础上配合适宜的口译材料,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穿插主题口译,以任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利用评价反馈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日语口译教学有效性。本文探讨的日语口译课的教学设计只是一般模式,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学需求的时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细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唐媛.技能化口译教学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体现[J].中国翻译,2013(5):52-55.
  [4]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2):30-33.
  [5]塚本慶一.中国語通訳への道[M].大修館書店,2005.
  [6]熊娟.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日语翻译教学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140-141.
  [7]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翻译,2008(4):49-53.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C语言课程包括语法与算法两方面的内容,二者密切相关,对于写好一个C程序,缺一不可。鉴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轻算法/重语法,或轻语法/重算法,都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因此,我们将课程教学划分为六个模块,通过六个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能力:灵活运用C语言语法的能力、读程序能力、写程序能力、程序调试能力、程序优化能力、规范编程能力,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会编程序,还会编好程序。
摘 要:新课标实施以后,生物选3课本中就增补生态工程的知识,高考命题以及平时测试对这一部分的考查主要以图示的形成呈现,这就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生态工程的理论知识,本文介绍了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遵循的原则,以及习题中对生态工程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态工程注意细节性问题,更好地分析有关生态工程的图示。  关键词:生态工程;习题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
摘 要: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改变我们当前的课堂教育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尝试进行““三疑”导学课堂模式”的研究,针对三年级学生学段要求,我们探索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三疑”模式;核心素养;关键词  一、我们的“三疑”模式  “三疑”即质疑、探疑、解疑。质疑是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用这些问题导向课堂,推动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探疑,就是以问题为中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时期,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导向,正确的荣辱观即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