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于文本中的定位与书写形式,不仅是个体外在特质的标志,也是人类最贴近本能的感性显现。关于身体的讨论,在西方古典时期,柏拉图首先设下灵魂和身体二元对立的哲学模式,认为身体是短暂而低劣的,被看作为动物性的欲望显彰,人为万物之灵与动物得以区分。凡感性之物,不论是身体抑或艺术,都被视为追求知识、理性和真理的难阻,亦是世间苦难和罪恶之源。这种对于身体的敌意,引发了后来西方传统哲学中各种各样的形态改写。
一、文本综述
(一)《色戒》的原型及其改編脉胳
对于张爱玲来说,她从开始所关注的并不是人物的社会属性,而是女性的自然天性。小说《色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无论从叙述视点还是整体氛围,完全可以看作是女人私密的心理叙事过程,身体的工具性随着王佳芝的情绪流动带出的宿命感所取代,更突出了女性被男性支配却无从抗争的悲剧性。小说的男主人公易先生基本上处于“被说”的位置,在大半部分时间里,他只作为神秘性的符号存在。关于其心理叙事直到王佳芝暗杀计划败露后才以反讽的语气出现,这种嘲讽也是作者对男性薄情及女性灯蛾扑火式投入情感的嘲弄:“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张爱玲传达的并不是感伤,而是讽刺与幻灭,她将女人情感归属虚妄抖落之后,也一并将男性的情感属性抹杀。
及至二00七年,李安让《色戒》重现银幕,他巧妙地理顺了故事的时空关系,两者的叙事布局,表面上均以王佳芝的视角为核心,极具意识流意味。时间也以是暗杀计划当天王佳芝的回忆把前因后果作具体的连接。但对王佳芝回忆的艺术处理却截然不同。他把暗杀计划的全过程,包括王佳芝以身体作革命工具的动机一环一环地随着其意识的流动展现出来,王佳芝的回忆和选择也因此被更多的历史大背景所削弱,而显得相对客观化。
(二)电影《山楂树之恋》:情节 “减法” 过滤的 “纯爱”
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号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张艺谋的改编中,更刻意把这种平淡而克制的“纯爱”作为叙事主线,甚至把小说中潜伏的几条情感脉络以及人物繁复的心理活动一拼删减,使静秋和老三神话式的“纯爱”更纯更专,力求最大化还原七十年代纯朴的民生图景和情感体验。
二、身体的修辞
(一)“身体”与“国体”的抗争与消融
在笔者看来,李安等人的影视编中最突出也是最成功之处,在于增加了王易二人步向毁灭的相恋路径。电影中里三处情色处理,从性虐、性交到性爱,从变态扭曲的欲望宣洩到放下心中戒备的相拥爱抚,是一个从无爱到有爱的过程。当中大量的性虐镜头,看后令人倍感凄凉和哀伤。在肉欲肆意的宣泄背后,王佳芝流血痛哭,但同时也透露着易先生的痛苦和恐惧,只有在这时刻,当他直视王佳芝眼睛,才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个人的一切才可摆脱历史及国家的牵畔,所有的情感还于个体所有。
(二)身体欲望的视觉化转移
电影《山楂树之恋》力图把焦点集中至男女主角的爱情线索上,削弱“文革”背景下意识形态痕迹。电影中把身体欲望的表达转移具有隐喻的物件里,从而保留身体外部的纯净。例如,静秋的脚在劳动中被水泥灼伤后,老三替她悉心包扎一幕,以及二人准备同睡前,老三替静秋洗脚一幕。女性的双脚,自古“三寸金莲”之说,小脚被视为至宝,也是封建独有的对女性身体的残害见证,脚成为被包裹且不能随便让外人观赏的私密部份。两场戏均以女性的肢体作为对性的想象,尤其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静秋与老三先是以树枝为中介间接牵手,继而同穿一件大衣相拥取暖,及至老三接触到静秋的双脚,彼此亲密程度层层递增。
(三)灵肉之间的禁锢与和解
《山楂树之恋》重现了“文革”时期的生活细节,影片开始时,城里一众师生响应号召到农村学习,走到山楂树下,由导队老师重溯抗日历史,据说因抗战时无数烈士前仆后继在山楂树牺牲,故它开出的花是红色的,是被革命的鲜血所染红,这棵开红花的山楂树便成为编写革命教材的素材。山楂树和爱国的热血连成一体,以树为记,萌发出后来静秋和老三的青涩爱情;可见,山楂树是一种隐喻,革命时代的爱是以对国家民族的忠爱为核心基础,这基础坚实不移,并必须具有绝对的道德合法性。因此,静秋因家庭成分不好,本身已带有一种自卑的原罪感。编写革命教材时和老三的对话中,她认为自己因犯了错误,所以不能在学校留职,包括她的一切行为均以母亲的训示为意志以及对印有山楂树图案的脸盆生敬畏之情,可见她对革命本身持有高度热情和驯服性。
不同的是,《色戒》中的王佳芝纵然加入特务组织,但她的意识一直处于迷失状态,对自我身份确认的迷惘和焦虑,是她走上殉国和毁减的源头。
《色戒》由始至终徘徊于控制和被控制的氛围里,开始时,镜头首先对准猎犬和手握枪械的军人,然后落到手持望远镜进行监控的军人和行走的民众之间,呈现一片戒严的紧张场面。电影本身潜藏着每个人在乱世里惶惶不可终日,找不到支点的恐惧情绪。
然而,电影《山楂树之恋》中静秋背弃身体感觉,固执地克制和禁闭爱欲,是源于家庭、社会压力以及自身对性的无知。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2]艾米.山楂树之恋[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一、文本综述
(一)《色戒》的原型及其改編脉胳
对于张爱玲来说,她从开始所关注的并不是人物的社会属性,而是女性的自然天性。小说《色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无论从叙述视点还是整体氛围,完全可以看作是女人私密的心理叙事过程,身体的工具性随着王佳芝的情绪流动带出的宿命感所取代,更突出了女性被男性支配却无从抗争的悲剧性。小说的男主人公易先生基本上处于“被说”的位置,在大半部分时间里,他只作为神秘性的符号存在。关于其心理叙事直到王佳芝暗杀计划败露后才以反讽的语气出现,这种嘲讽也是作者对男性薄情及女性灯蛾扑火式投入情感的嘲弄:“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张爱玲传达的并不是感伤,而是讽刺与幻灭,她将女人情感归属虚妄抖落之后,也一并将男性的情感属性抹杀。
及至二00七年,李安让《色戒》重现银幕,他巧妙地理顺了故事的时空关系,两者的叙事布局,表面上均以王佳芝的视角为核心,极具意识流意味。时间也以是暗杀计划当天王佳芝的回忆把前因后果作具体的连接。但对王佳芝回忆的艺术处理却截然不同。他把暗杀计划的全过程,包括王佳芝以身体作革命工具的动机一环一环地随着其意识的流动展现出来,王佳芝的回忆和选择也因此被更多的历史大背景所削弱,而显得相对客观化。
(二)电影《山楂树之恋》:情节 “减法” 过滤的 “纯爱”
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号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张艺谋的改编中,更刻意把这种平淡而克制的“纯爱”作为叙事主线,甚至把小说中潜伏的几条情感脉络以及人物繁复的心理活动一拼删减,使静秋和老三神话式的“纯爱”更纯更专,力求最大化还原七十年代纯朴的民生图景和情感体验。
二、身体的修辞
(一)“身体”与“国体”的抗争与消融
在笔者看来,李安等人的影视编中最突出也是最成功之处,在于增加了王易二人步向毁灭的相恋路径。电影中里三处情色处理,从性虐、性交到性爱,从变态扭曲的欲望宣洩到放下心中戒备的相拥爱抚,是一个从无爱到有爱的过程。当中大量的性虐镜头,看后令人倍感凄凉和哀伤。在肉欲肆意的宣泄背后,王佳芝流血痛哭,但同时也透露着易先生的痛苦和恐惧,只有在这时刻,当他直视王佳芝眼睛,才感觉到自身的存在。个人的一切才可摆脱历史及国家的牵畔,所有的情感还于个体所有。
(二)身体欲望的视觉化转移
电影《山楂树之恋》力图把焦点集中至男女主角的爱情线索上,削弱“文革”背景下意识形态痕迹。电影中把身体欲望的表达转移具有隐喻的物件里,从而保留身体外部的纯净。例如,静秋的脚在劳动中被水泥灼伤后,老三替她悉心包扎一幕,以及二人准备同睡前,老三替静秋洗脚一幕。女性的双脚,自古“三寸金莲”之说,小脚被视为至宝,也是封建独有的对女性身体的残害见证,脚成为被包裹且不能随便让外人观赏的私密部份。两场戏均以女性的肢体作为对性的想象,尤其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静秋与老三先是以树枝为中介间接牵手,继而同穿一件大衣相拥取暖,及至老三接触到静秋的双脚,彼此亲密程度层层递增。
(三)灵肉之间的禁锢与和解
《山楂树之恋》重现了“文革”时期的生活细节,影片开始时,城里一众师生响应号召到农村学习,走到山楂树下,由导队老师重溯抗日历史,据说因抗战时无数烈士前仆后继在山楂树牺牲,故它开出的花是红色的,是被革命的鲜血所染红,这棵开红花的山楂树便成为编写革命教材的素材。山楂树和爱国的热血连成一体,以树为记,萌发出后来静秋和老三的青涩爱情;可见,山楂树是一种隐喻,革命时代的爱是以对国家民族的忠爱为核心基础,这基础坚实不移,并必须具有绝对的道德合法性。因此,静秋因家庭成分不好,本身已带有一种自卑的原罪感。编写革命教材时和老三的对话中,她认为自己因犯了错误,所以不能在学校留职,包括她的一切行为均以母亲的训示为意志以及对印有山楂树图案的脸盆生敬畏之情,可见她对革命本身持有高度热情和驯服性。
不同的是,《色戒》中的王佳芝纵然加入特务组织,但她的意识一直处于迷失状态,对自我身份确认的迷惘和焦虑,是她走上殉国和毁减的源头。
《色戒》由始至终徘徊于控制和被控制的氛围里,开始时,镜头首先对准猎犬和手握枪械的军人,然后落到手持望远镜进行监控的军人和行走的民众之间,呈现一片戒严的紧张场面。电影本身潜藏着每个人在乱世里惶惶不可终日,找不到支点的恐惧情绪。
然而,电影《山楂树之恋》中静秋背弃身体感觉,固执地克制和禁闭爱欲,是源于家庭、社会压力以及自身对性的无知。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2]艾米.山楂树之恋[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