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语文也是一门人文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去“撬动”语文教学。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兴趣去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策略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语文学習兴趣的激发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倘若教师仍旧停留于过于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失去语文学习热情,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将兴趣教学的理念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帮助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将“兴趣”融入其中,然后按照当下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提高他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结果。
一、 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主要手段,从以往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最常应用到的方法是单一的提问,而且问题的内容缺乏内涵,手段也落后,使得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始终将学生放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开启创新、创造的大门。为了改变传统化的提问模式,就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出一些符合初中生要求的,而且具备趣味性的问题。以《秋天的怀念》为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方法,然后在反复朗读的时候,充分体会到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结合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要想理解本文的中心主旨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时候,但是如何让他们在心灵上受到震撼,激发自身的感恩之情,这才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风景,接着在听读范文的时候,教师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我”的脾气如何;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句子,能够感受到“我”的脾气暴躁。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菊花,其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他们开始在这种心理趋势下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 结合学习特点,实施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毅力和创新精神,给中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主动深入到语文课堂中。课堂上实行趣味教学法,借用各种教学媒体,构建一个充满智慧的情境,通过暗示等原理帮助学生进行具体化的感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常见的方法一般是视频、图片和录像等,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去展开相应的探讨,达到激趣的效果。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如若只是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无法提高对此的兴趣,而事前收集一些冬天的美景图片,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然后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搭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将注意力都转移到课文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都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视觉、听觉的相互结合,将学生的多种感官都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化、真实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语言激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借助语言去传递情感,在表述规范的基础上,达到准确、严密的教学目的,直观、幽默的语言具备极强的感染能力,学生也愿意听到,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从课文中挑选出几个精彩片段让学生演绎,通过惟妙惟肖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总而言之,教师如何以生动有趣、新颖别致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如何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有趣、有味、有奇、有感,这需要每一位师者不倦探索。
三、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特点,顺应学生发展需要,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风采以及特长优势。为了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大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将课堂内的教学适当性的延伸到课堂以外,将阅读思维同现实生活衔接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对于自然事物的兴趣非常大,教师就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由于文本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整个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宗旨。接着教师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主动去发现一些事物的美好之处,在深刻的体会以后,尝试着写出一段美好的人物或者是景物,真实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看法和观点。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竞赛等方法,让学生在读写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增强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兴趣去开始相应的教学工作,对于优化整体的教学流程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的时候,以课前预习为主要的出发点,然后对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总结、细化和归纳,强化学生对于生活的整体感知。此外,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注重理论、实践的有机整合,以兴趣为出发点,将学生放置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提升,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林.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2]谭红.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华英.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56-58.
作者简介:
王丽燕,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策略
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语文学習兴趣的激发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倘若教师仍旧停留于过于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失去语文学习热情,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实践证明,将兴趣教学的理念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帮助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因此,教师将“兴趣”融入其中,然后按照当下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提高他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结果。
一、 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主要手段,从以往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最常应用到的方法是单一的提问,而且问题的内容缺乏内涵,手段也落后,使得学生对此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化的教学方法,始终将学生放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开启创新、创造的大门。为了改变传统化的提问模式,就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出一些符合初中生要求的,而且具备趣味性的问题。以《秋天的怀念》为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方法,然后在反复朗读的时候,充分体会到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结合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要想理解本文的中心主旨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困难的时候,但是如何让他们在心灵上受到震撼,激发自身的感恩之情,这才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而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风景,接着在听读范文的时候,教师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我”的脾气如何;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句子,能够感受到“我”的脾气暴躁。文章中也多次提及菊花,其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他们开始在这种心理趋势下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 结合学习特点,实施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毅力和创新精神,给中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主动深入到语文课堂中。课堂上实行趣味教学法,借用各种教学媒体,构建一个充满智慧的情境,通过暗示等原理帮助学生进行具体化的感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常见的方法一般是视频、图片和录像等,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去展开相应的探讨,达到激趣的效果。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如若只是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无法提高对此的兴趣,而事前收集一些冬天的美景图片,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然后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搭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将注意力都转移到课文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都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视觉、听觉的相互结合,将学生的多种感官都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化、真实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语言激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借助语言去传递情感,在表述规范的基础上,达到准确、严密的教学目的,直观、幽默的语言具备极强的感染能力,学生也愿意听到,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从课文中挑选出几个精彩片段让学生演绎,通过惟妙惟肖的神态、表情、动作、语言,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明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总而言之,教师如何以生动有趣、新颖别致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是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如何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有趣、有味、有奇、有感,这需要每一位师者不倦探索。
三、 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特点,顺应学生发展需要,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风采以及特长优势。为了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大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将课堂内的教学适当性的延伸到课堂以外,将阅读思维同现实生活衔接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对于自然事物的兴趣非常大,教师就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中,由于文本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在反复朗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从而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整个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宗旨。接着教师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主动去发现一些事物的美好之处,在深刻的体会以后,尝试着写出一段美好的人物或者是景物,真实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看法和观点。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竞赛等方法,让学生在读写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增强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兴趣去开始相应的教学工作,对于优化整体的教学流程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的时候,以课前预习为主要的出发点,然后对一些基础性知识进行总结、细化和归纳,强化学生对于生活的整体感知。此外,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注重理论、实践的有机整合,以兴趣为出发点,将学生放置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提升,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林林.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2]谭红.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李华英.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56-58.
作者简介:
王丽燕,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