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的痰液阻塞等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点。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疾病。针对该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有效排痰,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下面就对本院成功护理的一例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案例进行探讨。
一、案例病情:患者男69岁,气喘咳痰、反复咳嗽病史十几年,再次发作两周左右入县级医院,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行气管切开。入院两天后因突发抽搐呼吸暂停,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后转入本院。入院检查神志清,体温38°C,脉搏128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67/121mmHg,口舌及面部明显紫绀,呼吸困难情绪躁动,双肺呼吸音低,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呼吸道痰液色黄、量多约100—200ml,且粘稠不能自行排痰,双下肢凹陷浮肿。气血分析Ph:7.10,PaO2:42.1mmHg,PaCO2:56.5mmHg。WBC::28.72×109/L。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
二、临床护理措施:
1、机械吸痰:病人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处接呼吸机,其呼吸肌无力咳痰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吸痰,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两人合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且不在同一位置反复抽吸,两次间隔时间3—5分钟,间隔期间迅速接上呼吸机。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无创、快速、有效的原则。吸痰前后听诊双肺呼吸音判断吸痰时机、确定吸痰效果,痰鸣音和啰音是否变化。在保证痰液吸净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吸痰时间,吸痰不易过频,以防止支气管痉挛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心电监护变化特别是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变化,并在操作前后均给病人3分钟纯氧,以降低SPO2 脱机而下降的程度,力争使其在90%以上,有效改善吸痰造成的低血氧症。
2、拍背和体位变化:需经常变换病人的体位,采取侧卧位和半卧位防止痰液直滞留阻塞呼吸道。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拍背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120°,借助腕关节力量,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有节奏地拍背,病人清醒时鼓励其咳痰。体位的改变及拍背的震荡、咳嗽使肺泡内或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便于从大气管咳出。
3、湿化和雾化疗法:使用呼吸机完成湿化和雾化时,湿化温度在35—42°C之间。撤机后给予生理盐水持续缓慢滴入气管处或用注射器注入,套管开口处覆盖无菌纱布。根据痰量及液黏稠度来调节湿化液的量和滴数,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水分400——500ml,因此湿化液应小于500ml每天。每次吸痰前给予湿化有利于痰液稀释,防止结痂便于排痰。湿化过度可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痰液极度膨胀可造成呼吸道阻塞,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液遵循遗嘱应用生理盐水20ml,α— 糜蛋白酶4000万U,庆大霉素8万U,每天两次,起到抗菌消炎湿化气道、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病情好转,鼓励病人多做腹式深呼吸,借助腹压增加,先进行2—3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再有力咳出痰液,患者入院两周后可酌情试用此方法。
三、有效护理评价与思考体会:经过采用上述积极有效的排痰手段,对患者呼吸道的保持畅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住院时患者体温在38—40°C之间波动,痰量大约在100——200ml且色黄黏稠,WBC在10.9×109/L—28.72×109/L之间波动,SPO2在76.6%—90%范围,经有效护理治疗出院时体温36.8°C,痰液色白且稀薄,能自行咳痰,WBC为7.97×109/L,SPO2在93%以上,患者治疗的效果是各种医疗措施综合的效果,可有效排痰的治疗护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排痰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应该结合其他措施联合应用。
经过此例患者的护理得到总结和体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患者特别是又经人工气道呼吸,其咳嗽反射减弱,肺功能减退较厉害,呼吸肌无力一般不能自主排痰,分泌物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抽取可引发气道内分泌物干涸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易造成结痂阻塞气道,容易产生组织缺氧、高碳血酸症及肺部感染等严重症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护理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时,及时有效的排痰措施是保障呼吸道畅通的必要手段。
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的痰液阻塞等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点。它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反复发作,造成气体排出受阻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肺疾病。针对该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有效排痰,保持其呼吸道畅通。下面就对本院成功护理的一例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案例进行探讨。
一、案例病情:患者男69岁,气喘咳痰、反复咳嗽病史十几年,再次发作两周左右入县级医院,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行气管切开。入院两天后因突发抽搐呼吸暂停,经抢救恢复自主呼吸后转入本院。入院检查神志清,体温38°C,脉搏128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67/121mmHg,口舌及面部明显紫绀,呼吸困难情绪躁动,双肺呼吸音低,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呼吸道痰液色黄、量多约100—200ml,且粘稠不能自行排痰,双下肢凹陷浮肿。气血分析Ph:7.10,PaO2:42.1mmHg,PaCO2:56.5mmHg。WBC::28.72×109/L。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呼吸衰竭。
二、临床护理措施:
1、机械吸痰:病人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处接呼吸机,其呼吸肌无力咳痰用电动负压吸引器吸痰,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两人合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且不在同一位置反复抽吸,两次间隔时间3—5分钟,间隔期间迅速接上呼吸机。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无创、快速、有效的原则。吸痰前后听诊双肺呼吸音判断吸痰时机、确定吸痰效果,痰鸣音和啰音是否变化。在保证痰液吸净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吸痰时间,吸痰不易过频,以防止支气管痉挛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心电监护变化特别是呼吸频率、心率、心律变化,并在操作前后均给病人3分钟纯氧,以降低SPO2 脱机而下降的程度,力争使其在90%以上,有效改善吸痰造成的低血氧症。
2、拍背和体位变化:需经常变换病人的体位,采取侧卧位和半卧位防止痰液直滞留阻塞呼吸道。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拍背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120°,借助腕关节力量,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有节奏地拍背,病人清醒时鼓励其咳痰。体位的改变及拍背的震荡、咳嗽使肺泡内或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便于从大气管咳出。
3、湿化和雾化疗法:使用呼吸机完成湿化和雾化时,湿化温度在35—42°C之间。撤机后给予生理盐水持续缓慢滴入气管处或用注射器注入,套管开口处覆盖无菌纱布。根据痰量及液黏稠度来调节湿化液的量和滴数,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水分400——500ml,因此湿化液应小于500ml每天。每次吸痰前给予湿化有利于痰液稀释,防止结痂便于排痰。湿化过度可引起黏膜水肿、气道狭窄,痰液极度膨胀可造成呼吸道阻塞,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液遵循遗嘱应用生理盐水20ml,α— 糜蛋白酶4000万U,庆大霉素8万U,每天两次,起到抗菌消炎湿化气道、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病情好转,鼓励病人多做腹式深呼吸,借助腹压增加,先进行2—3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再有力咳出痰液,患者入院两周后可酌情试用此方法。
三、有效护理评价与思考体会:经过采用上述积极有效的排痰手段,对患者呼吸道的保持畅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住院时患者体温在38—40°C之间波动,痰量大约在100——200ml且色黄黏稠,WBC在10.9×109/L—28.72×109/L之间波动,SPO2在76.6%—90%范围,经有效护理治疗出院时体温36.8°C,痰液色白且稀薄,能自行咳痰,WBC为7.97×109/L,SPO2在93%以上,患者治疗的效果是各种医疗措施综合的效果,可有效排痰的治疗护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排痰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应该结合其他措施联合应用。
经过此例患者的护理得到总结和体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患者特别是又经人工气道呼吸,其咳嗽反射减弱,肺功能减退较厉害,呼吸肌无力一般不能自主排痰,分泌物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抽取可引发气道内分泌物干涸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易造成结痂阻塞气道,容易产生组织缺氧、高碳血酸症及肺部感染等严重症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护理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时,及时有效的排痰措施是保障呼吸道畅通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