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为主,成才为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而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开学初让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并结合课本《爱我中华》《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郎》、《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三.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四.以乐促新
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探究与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此除了在歌唱、演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创造性活动外,还要增加一些音乐创新内容。如:学习了《七子之歌—澳门》后让学生回答: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些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差别?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聆听《1997天地人序曲》后让学生把扁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出来,并想象这些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这些音乐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以乐促新,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作者联通:272402山东省嘉祥县马村镇中学)
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开学初让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并结合课本《爱我中华》《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唱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郎》、《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三.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四.以乐促新
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探究与创新。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此除了在歌唱、演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创造性活动外,还要增加一些音乐创新内容。如:学习了《七子之歌—澳门》后让学生回答: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些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差别?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聆听《1997天地人序曲》后让学生把扁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出来,并想象这些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通过这些音乐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以乐促新,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作者联通:272402山东省嘉祥县马村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