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从大冶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 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于我国大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湖北省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发,总结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外环境和优劣势,希望能对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 美国哈佛大学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而国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以牛若峰( 1998) 和陈吉元( 1996)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为代表观点, 其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 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是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2 大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大冶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南毗九江,西邻咸宁,成为承接长江开发带和大中城市辐射的交汇点。境内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捷。大冶的山水资源丰富,南部山区、北部湖区,已建成生态保护区;中部土地肥沃,河湖密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山秀水媚,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并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价值。
2.1.2 资源优势
大冶市总人口达90万,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大冶采矿老板拥有雄厚的资本,农村则有70多万农民,丘陵上的闲散土地也较多,民间有钱、有人、有地,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在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曾经依靠矿产企业生存的矿产工人开始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2.1.3 政策优势
国家和政府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008年3月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国家将予以政策倾斜,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大冶市全面推进经济转型。此外,国家在农业发展上的政策扶持也为大冶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大冶市也对农业产业化予以极大的政策扶持,如扶持畜禽产业,提升粮食产业,培植特色农业等,除此以外,政府还进一步强化金融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2.2 劣势及存在的问题
2.2.1 环境恶化
长期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冶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环境与资源也受到严重影响。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和破坏,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截止到2005年5 月, 大冶市共有地质灾害点129 处, 分布于12 个乡镇, 其中地面塌陷70 处。同时,地下水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矿山企业进行地下水输排,使水资源紧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用水。
2.2.2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大冶市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从业人数的53.31%,初中占40.33%,高中(中专)占6.24%,大专以上占0.12%(如图1)。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一些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表现在:(1)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在村里种点地,缺乏创新求变的思想;(2)很大农民习惯了在矿山或矿场打工,而是农业一度荒废,资源枯竭,矿产企业的萎缩使得大部分民工一度难以接受现实。
图1:大冶市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分布
2.2.3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大冶的农业种植模式一般为“油-稻-稻”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总面积的5%以下。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在工业布局上,缺乏规模与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在农产品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农业产业化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影响
3.1 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从农业部门内部整合农业资源,促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也在整个产业格局中起到了优化产业机构的积极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发展,大冶市以农业产品为基础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也日趋完善。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的经济转型使大冶市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产业结构已明显好转,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与贸易等行业发展成为大冶市主要支柱行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2)。
图2:大冶市三年来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增长率
3.2 解决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压力
在资源枯竭的影响下,大冶市社会问题不断加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大量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倾斜下,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吸收了当地大量闲置劳动力,使得以前矿区谋生的矿区职工及民工在资源枯竭、矿区关闭的绝望下重新找到就业机会,为大冶市缓解了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另外,由于对农业的支持,也使部分土地资源解放出来。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部分矿工也选择了放弃依赖矿产资源的生存方式,顺应政策方向投资兴办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等。农业产业化在给大冶人重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更促使了大冶政府和市民改变观念,放弃资源依赖,积极转型(图3)。
图3:2006年在2008年大冶市人民生活水平状况
3.3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在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也强调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大冶市经济转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是:农业产业化要着力发展畜禽养殖加工,水产休闲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粮油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产企业,生态环保,资源浪费程度极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冶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需要有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基本保障,这形成了大冶市社会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与动力,侧面也促进了大冶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教育、生态建设、公共设施等各方面的配套举措,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是农业产业化得以顺利进行。
4.2 进行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农业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念,因此,只有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才能保障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
4.3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联接农民与龙头企业甚至是政府组织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终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梦舟,王福和,杜松艳.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2007.
[2]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资源枯竭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资源产业,2008(6).
[3]城市频道.大冶市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2008.12.26.
[4]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生产力研究,2007(8).
[5]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研究.采矿技术,2006(9).
[6]陈幼华.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以大冶市为例.财税法规,2008(7).
关键词资源枯竭 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对于我国大部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湖北省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发,总结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外环境和优劣势,希望能对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 美国哈佛大学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而国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以牛若峰( 1998) 和陈吉元( 1996)特别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提法为代表观点, 其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 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是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2 大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大冶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南毗九江,西邻咸宁,成为承接长江开发带和大中城市辐射的交汇点。境内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捷。大冶的山水资源丰富,南部山区、北部湖区,已建成生态保护区;中部土地肥沃,河湖密布,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山秀水媚,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并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价值。
2.1.2 资源优势
大冶市总人口达90万,蕴藏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大冶采矿老板拥有雄厚的资本,农村则有70多万农民,丘陵上的闲散土地也较多,民间有钱、有人、有地,具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在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曾经依靠矿产企业生存的矿产工人开始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2.1.3 政策优势
国家和政府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008年3月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国家将予以政策倾斜,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大冶市全面推进经济转型。此外,国家在农业发展上的政策扶持也为大冶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大冶市也对农业产业化予以极大的政策扶持,如扶持畜禽产业,提升粮食产业,培植特色农业等,除此以外,政府还进一步强化金融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2.2 劣势及存在的问题
2.2.1 环境恶化
长期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大冶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发展环境与资源也受到严重影响。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和破坏,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截止到2005年5 月, 大冶市共有地质灾害点129 处, 分布于12 个乡镇, 其中地面塌陷70 处。同时,地下水系统也遭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矿山企业进行地下水输排,使水资源紧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农业用水。
2.2.2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大冶市农村从业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从业人数的53.31%,初中占40.33%,高中(中专)占6.24%,大专以上占0.12%(如图1)。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一些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表现在:(1)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在村里种点地,缺乏创新求变的思想;(2)很大农民习惯了在矿山或矿场打工,而是农业一度荒废,资源枯竭,矿产企业的萎缩使得大部分民工一度难以接受现实。
图1:大冶市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分布
2.2.3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大冶的农业种植模式一般为“油-稻-稻”的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只有近30%的农户调整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占总面积的5%以下。有的农户虽然调整了结构,但没有上新的种植品种;在工业布局上,缺乏规模与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杂货铺”;在农产品品种结构上,名、优、特、稀、珍品种较少,大路农产品较多,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农产品加工业落后,运销体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 农业产业化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影响
3.1 优化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化不仅是从农业部门内部整合农业资源,促成农业规模经营。同时,也在整个产业格局中起到了优化产业机构的积极作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发展,大冶市以农业产品为基础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也日趋完善。据湖北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的经济转型使大冶市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产业结构已明显好转,饮料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与贸易等行业发展成为大冶市主要支柱行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图2)。
图2:大冶市三年来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增长率
3.2 解决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缓解社会压力
在资源枯竭的影响下,大冶市社会问题不断加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大量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倾斜下,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吸收了当地大量闲置劳动力,使得以前矿区谋生的矿区职工及民工在资源枯竭、矿区关闭的绝望下重新找到就业机会,为大冶市缓解了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另外,由于对农业的支持,也使部分土地资源解放出来。而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部分矿工也选择了放弃依赖矿产资源的生存方式,顺应政策方向投资兴办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场等。农业产业化在给大冶人重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更促使了大冶政府和市民改变观念,放弃资源依赖,积极转型(图3)。
图3:2006年在2008年大冶市人民生活水平状况
3.3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在优化改善农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同时,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同时也强调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大冶市经济转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是:农业产业化要着力发展畜禽养殖加工,水产休闲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粮油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产企业,生态环保,资源浪费程度极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冶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需要有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基本保障,这形成了大冶市社会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与动力,侧面也促进了大冶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教育、生态建设、公共设施等各方面的配套举措,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是农业产业化得以顺利进行。
4.2 进行各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农业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念,因此,只有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想,才能保障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
4.3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农业产业化发展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联接农民与龙头企业甚至是政府组织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终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梦舟,王福和,杜松艳.资源枯竭城市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2007.
[2]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资源枯竭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资源产业,2008(6).
[3]城市频道.大冶市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转型.2008.12.26.
[4]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生产力研究,2007(8).
[5]邢保帅,赵玉萍,路世昌.阜新经济转型现代农业发展调查研究.采矿技术,2006(9).
[6]陈幼华.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以大冶市为例.财税法规,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