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日期单双号为基准,分为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开腹手术,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均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及血液状态。结果:血栓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血液状态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均会对血液状态产生影响,但开腹手术影响较为明显,实施围术期护理后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借鉴。
关键词:结直肠;腹腔镜;开腹手术;静脉血栓;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但手术属于应激性反应,故极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调查显示[1],结直肠癌术后20%左右会发生静脉血栓,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诱发肺栓塞,甚至死亡[2]。故本次随机选择82例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为预防其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配合进行围术期护理,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现就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进行研究,分为2组(入院日期单双号),即每组41例样本。
实验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0±15.0岁;结肠癌患者25例,直肠癌患者16例;高分化癌患者20例,低分化癌患者4例,中分化癌患者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6.5±14.5岁;结肠癌患者24例,直肠癌患者17例;高分化癌患者21例,低分化癌患者5例,中分化癌患者15例。细致分析2组基础资料,符合临床规定、标准,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手术。
对照组:开腹手术,常规开腹实施手术;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待建立气腹及操作孔后实施手术。
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围术期护理,(1)术前:腹腔镜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肢体情况及心肺血液循环状态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既往是否存在外伤、手术、感染、长期制动、心肺功能不全病史,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告知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向患者讲解术后DVT发生原因、几率,告知其若自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3]。并于术前指导2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腹腔镜组:术前72h指导其进流质饮食,并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术前24h进行灌肠;开腹组:术前24h进行饮食控制,并指导其口服抗生素,并于术前晚进行灌肠[4]。(2)术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2组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刀医师,并密切配合进行实施手术,促进手术顺利结束[5]。(3)术后:腹腔镜组:术后24-48h拔出胃管,并由流质饮食进行过渡,且于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适量床上运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开腹组:术后72-96h后拔出胃管进行饮食过渡,基于其术后伤口恢复较慢,故需根据其具体恢复情况决定下床活动时间;护理人员术后需为2组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液、导管等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联系[6]。术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取合适体位,将下肢抬高过头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着力点对腘窝进行压迫,出现血液回流现象,且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与压力过大物品接触,导致其局部压力增大,护理人员可于小腿处放置海绵垫,以到达分散着力点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若发现不适护理人员需即刻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7]。腹腔镜组:护理人员需给予气腹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伴有烦躁、肌肉颤抖等症状,若发现异常需警惕酸中毒,且患者意识恢复后,需指导需进行正确的呼吸,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血气状态的评估;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较小,术后7天便可拆线,在日常护理中也仅需对切口进行简单处理,且其术后可及早下床进行活动,以促进机体血液回流,若患者伴有血栓临床症状,护理人员需及早进行冰敷,避免其出现恶化[8]。术后需加强对患者下肢状态的观察,若出现肿胀、静脉曲张等现象,护理人员可结合仪器、按摩、弹力袜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若临床症状较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进行抗凝治疗。开腹组:患者术后需加强敷料及切口管理,并加强无菌控制,避免继发感染,主要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及切口较大,恢复较慢,对日常活动有一定限制,故需根据患者机体情况及恢复速度进行适量功能锻炼[9]。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指导其进行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等旋转运动,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运动,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但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3分析指标
1.3.1血栓发生率评估: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血栓发生率。
1.3.2血液状态评估:借助全自动血液检测仪对患者PT、APTT、FBG、PLT等指标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SPSS22.0,计量资料(血液状态)用t、()进行检验、表示;計数资料(血栓发生率)以、%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血栓发生率两组血栓发生率评估,详见表1。数据显示: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3.讨论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持续升高,这与我国居民生活、饮食结构改变有及其重要的联系,临床针对该疾病多实施手术治疗,常规开腹手术基于创伤大、出血量较高,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发展,在临床应用次数逐渐下降[10]。血栓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对内皮血管造成损伤,致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若不及早实施干预便会增加死亡几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血栓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且PT、APTT、FBG、PLT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这与陈忆[12]等研究有一定相似性,其研究中指出,在实施手术同时配合进行护理干预,将可诱发血栓的因素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分析:APTT是反映机体内源性凝血状态的指标,PT則是反映机体外源性凝血状态的指标,FBG是机体内一种常见球蛋白,其经肝脏组织合成后,在钙离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凝状态,当其水平呈现一定程度下降后,便证实机体内血液状态较好,血栓发生几率较小[13、14]。开腹手术不仅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且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无法及早进行活动,故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实施围术期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基于开腹手术自身性质,此类手术患者术后血液状态较腹腔镜手术患者差[15]。
综合上述,结直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均会对血液状态产生影响,两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后血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娟.中医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75-176.
[2]王霞,杨梅,盛楠,等.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v.27(02):81-85.
[3]谭丽梅.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v.28;No.210(5):176-177.
[4]刘扬.不同气腹压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133-137.
[5]白洁.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8(1):121-122.
[6]佚名.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8):905-908.
[7]石艳利.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235-236.
[8]杨玉凤,孙向航,刘淑霞,等.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702-703.
[9]陈峰,蔡莹,李文军.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9):833-835.
[10]田晓福,张情,马满林,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4):858-861.
[11]黄秀绒.综合护理在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0):147-148.
[12]陈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2):209-211.
[13]李妮,李花繁.腹腔镜与常规子宫全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31-132.
[14]张海丽,李夏菲.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1(18):2415-2416.
[15]傅小霞,倪丽,方亮,等.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17,18(9):70-71.
关键词:结直肠;腹腔镜;开腹手术;静脉血栓;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创伤较小,且术后恢复较快,但手术属于应激性反应,故极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调查显示[1],结直肠癌术后20%左右会发生静脉血栓,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诱发肺栓塞,甚至死亡[2]。故本次随机选择82例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为预防其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配合进行围术期护理,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现就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进行研究,分为2组(入院日期单双号),即每组41例样本。
实验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7.0±15.0岁;结肠癌患者25例,直肠癌患者16例;高分化癌患者20例,低分化癌患者4例,中分化癌患者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6.5±14.5岁;结肠癌患者24例,直肠癌患者17例;高分化癌患者21例,低分化癌患者5例,中分化癌患者15例。细致分析2组基础资料,符合临床规定、标准,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手术。
对照组:开腹手术,常规开腹实施手术;实验组:腹腔镜手术,待建立气腹及操作孔后实施手术。
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围术期护理,(1)术前:腹腔镜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肢体情况及心肺血液循环状态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既往是否存在外伤、手术、感染、长期制动、心肺功能不全病史,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告知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向患者讲解术后DVT发生原因、几率,告知其若自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务人员[3]。并于术前指导2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腹腔镜组:术前72h指导其进流质饮食,并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术前24h进行灌肠;开腹组:术前24h进行饮食控制,并指导其口服抗生素,并于术前晚进行灌肠[4]。(2)术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2组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刀医师,并密切配合进行实施手术,促进手术顺利结束[5]。(3)术后:腹腔镜组:术后24-48h拔出胃管,并由流质饮食进行过渡,且于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适量床上运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开腹组:术后72-96h后拔出胃管进行饮食过渡,基于其术后伤口恢复较慢,故需根据其具体恢复情况决定下床活动时间;护理人员术后需为2组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液、导管等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联系[6]。术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取合适体位,将下肢抬高过头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避免着力点对腘窝进行压迫,出现血液回流现象,且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与压力过大物品接触,导致其局部压力增大,护理人员可于小腿处放置海绵垫,以到达分散着力点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若发现不适护理人员需即刻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对症处理[7]。腹腔镜组:护理人员需给予气腹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是否伴有烦躁、肌肉颤抖等症状,若发现异常需警惕酸中毒,且患者意识恢复后,需指导需进行正确的呼吸,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血气状态的评估;腹腔镜组术后切口较小,术后7天便可拆线,在日常护理中也仅需对切口进行简单处理,且其术后可及早下床进行活动,以促进机体血液回流,若患者伴有血栓临床症状,护理人员需及早进行冰敷,避免其出现恶化[8]。术后需加强对患者下肢状态的观察,若出现肿胀、静脉曲张等现象,护理人员可结合仪器、按摩、弹力袜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若临床症状较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进行抗凝治疗。开腹组:患者术后需加强敷料及切口管理,并加强无菌控制,避免继发感染,主要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及切口较大,恢复较慢,对日常活动有一定限制,故需根据患者机体情况及恢复速度进行适量功能锻炼[9]。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指导其进行踝关节屈、伸、内翻、外翻等旋转运动,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运动,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加速下肢静脉血流,但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3分析指标
1.3.1血栓发生率评估: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血栓发生率。
1.3.2血液状态评估:借助全自动血液检测仪对患者PT、APTT、FBG、PLT等指标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SPSS22.0,计量资料(血液状态)用t、()进行检验、表示;計数资料(血栓发生率)以、%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血栓发生率两组血栓发生率评估,详见表1。数据显示: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3.讨论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持续升高,这与我国居民生活、饮食结构改变有及其重要的联系,临床针对该疾病多实施手术治疗,常规开腹手术基于创伤大、出血量较高,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发展,在临床应用次数逐渐下降[10]。血栓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过程对内皮血管造成损伤,致使机体呈现高凝状态,若不及早实施干预便会增加死亡几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血栓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且PT、APTT、FBG、PLT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这与陈忆[12]等研究有一定相似性,其研究中指出,在实施手术同时配合进行护理干预,将可诱发血栓的因素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分析:APTT是反映机体内源性凝血状态的指标,PT則是反映机体外源性凝血状态的指标,FBG是机体内一种常见球蛋白,其经肝脏组织合成后,在钙离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血凝状态,当其水平呈现一定程度下降后,便证实机体内血液状态较好,血栓发生几率较小[13、14]。开腹手术不仅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且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无法及早进行活动,故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实施围术期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基于开腹手术自身性质,此类手术患者术后血液状态较腹腔镜手术患者差[15]。
综合上述,结直肠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均会对血液状态产生影响,两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后血栓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娟.中医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175-176.
[2]王霞,杨梅,盛楠,等.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v.27(02):81-85.
[3]谭丽梅.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v.28;No.210(5):176-177.
[4]刘扬.不同气腹压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133-137.
[5]白洁.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8(1):121-122.
[6]佚名.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8):905-908.
[7]石艳利.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235-236.
[8]杨玉凤,孙向航,刘淑霞,等.腹腔镜和开腹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4):702-703.
[9]陈峰,蔡莹,李文军.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9):833-835.
[10]田晓福,张情,马满林,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4):858-861.
[11]黄秀绒.综合护理在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0):147-148.
[12]陈忆.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后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02):209-211.
[13]李妮,李花繁.腹腔镜与常规子宫全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131-132.
[14]张海丽,李夏菲.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1(18):2415-2416.
[15]傅小霞,倪丽,方亮,等.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17,18(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