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出版社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近几年一直在积极建立科技内容资源平台,以适应数字化出版和内容产业发展的需要。本刊特专访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鹏,请他介绍该社的数据库建设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出版参考》:中国科学出版社何时开始数据库出版?现在规模如何?
林鹏:中国科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在“十一五”期间科学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优秀科研成果的引进中心和国内优秀科研成果的发布中心,要建成国内科技内容资源发布平台”。
2006年,我社成立了数字出版部门负责内容资源的加工和整理,并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储备。目前我们已经能够保证当年出版的图书产品被同步数据化,并且开始有节奏的进行历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预计2007年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库将储备10000种图书。但是这样的储备并不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数据库出版业务,它还需要数字图书馆系统、数字版权管理、专业销售渠道支持等一系列辅助条件支撑。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项目。
《出版参考》:贵社在发展数据库出版进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困惑?
林鹏: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将给传统出版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在进行数据库出版相关项目的推行中,困难和困惑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业务层面的问题,突出问题就是盈利能力。国内数据库销售的最大卖点在于品种量大,相对单品种价格低廉。但是低定价无法体现出科技内容资源的知识产权价值。这和国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数据库出版的定价模式是品种和质量并重。在纸产品为主要盈利的时代,数据库销售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当数据库销售成为重要盈利点时,这种微利行为可能会给出版企业的生产行为带来抑制作用。但另一方面,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过高,以及数据库采购者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千差万别,使得提高国内数据库销售价格变得困难重重,当然这也和国内出版物质量和水平的因素相关联。总体来看,主流的低价销售模式有可能制约数据库出版发展。
再看销售渠道,国内目前的数据库提供商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更多的企业参与,尤其是出版企业自主销售。数据库提供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变大,数据库采购方将在资金和品种之间身处两难境地。
第二类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突出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国内各种数字图书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内容数据提供商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同,各种技术格式之间无法兼容,这使得资源提供方和集成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用于数字化加工。
另一方面,内容资源的数字版权管理并不完善,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没有提升到一个令人放心的程度,这点对数据库出版将产生很大的制约。
《出版参考》:您认为目前国内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在哪里?
林鹏:差距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产业规模不同,国外数据库提供商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而国内的数据库销售商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还只能针对国内市场。
其次,数字出版销售企业主体也不同。国外全文数据库有两类:出版社自有数据库和集成商的二次加工数据库,而且很多出版集团自身就承担了集成商的角色。而国内多是技术提供商承担集成商角色,出版企业并没有完全参与数据库出版领域,都是通过委托集成销售一定品种的电子图书。这种方式,使得出版企业将逐步弱化自己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品牌,取而代之则是集成商成为行业的主流出版品牌。这在国外却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再次,数字版权的获取方式和程度也有一定的不同。国外多是出版企业之间买断数字版权,而国内则是出版企业通过合同取得一定期限的数字版权。这对可销售数字资源的期限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国外著名的科技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收益已占很大的比例,出版商已逐步向内容提供服务商转型,因此对数字出版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更大。而国内电子出版物销售只是总体销售收入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发展动力也就相应小了很多。
《出版参考》:国内出版社做数据库出版应如何起步?
林鹏:数字内容产业融合了出版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融合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新的产业链环境。而数据库出版只是数字出版业务的一种模式,如何开拓此项业务,需要进行全面规划。
首先,数据库出版的核心还是内容,提高内容质量和规模是核心。其次,要分析自身出版业务的特点,分析已有和未来的出版方向,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容数据库方向。再次,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出版资源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储备。还有重要一点,是要进行相关人才储备,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对优良的数字内容资源进行必要的技术加工,提升数字内容资源的竞争力。
最后,国内出版社应该以大力投入的姿态,主动参与到数据库出版之中。有条件的要尝试自己发展,没有条件的也应寻求横向联合共同发展。只有全行业同参与到这项新业务之中,才能促进数据库出版的健康、全面、良性发展。
《出版参考》:中国科学出版社何时开始数据库出版?现在规模如何?
林鹏:中国科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在“十一五”期间科学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优秀科研成果的引进中心和国内优秀科研成果的发布中心,要建成国内科技内容资源发布平台”。
2006年,我社成立了数字出版部门负责内容资源的加工和整理,并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储备。目前我们已经能够保证当年出版的图书产品被同步数据化,并且开始有节奏的进行历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预计2007年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库将储备10000种图书。但是这样的储备并不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数据库出版业务,它还需要数字图书馆系统、数字版权管理、专业销售渠道支持等一系列辅助条件支撑。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项目。
《出版参考》:贵社在发展数据库出版进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困惑?
林鹏: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将给传统出版带来很大冲击。因此在进行数据库出版相关项目的推行中,困难和困惑也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主要有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业务层面的问题,突出问题就是盈利能力。国内数据库销售的最大卖点在于品种量大,相对单品种价格低廉。但是低定价无法体现出科技内容资源的知识产权价值。这和国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国际上数据库出版的定价模式是品种和质量并重。在纸产品为主要盈利的时代,数据库销售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当数据库销售成为重要盈利点时,这种微利行为可能会给出版企业的生产行为带来抑制作用。但另一方面,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过高,以及数据库采购者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千差万别,使得提高国内数据库销售价格变得困难重重,当然这也和国内出版物质量和水平的因素相关联。总体来看,主流的低价销售模式有可能制约数据库出版发展。
再看销售渠道,国内目前的数据库提供商屈指可数,但是随着更多的企业参与,尤其是出版企业自主销售。数据库提供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变大,数据库采购方将在资金和品种之间身处两难境地。
第二类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突出问题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国内各种数字图书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不同,内容数据提供商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同,各种技术格式之间无法兼容,这使得资源提供方和集成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用于数字化加工。
另一方面,内容资源的数字版权管理并不完善,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没有提升到一个令人放心的程度,这点对数据库出版将产生很大的制约。
《出版参考》:您认为目前国内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在哪里?
林鹏:差距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产业规模不同,国外数据库提供商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而国内的数据库销售商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还只能针对国内市场。
其次,数字出版销售企业主体也不同。国外全文数据库有两类:出版社自有数据库和集成商的二次加工数据库,而且很多出版集团自身就承担了集成商的角色。而国内多是技术提供商承担集成商角色,出版企业并没有完全参与数据库出版领域,都是通过委托集成销售一定品种的电子图书。这种方式,使得出版企业将逐步弱化自己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品牌,取而代之则是集成商成为行业的主流出版品牌。这在国外却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再次,数字版权的获取方式和程度也有一定的不同。国外多是出版企业之间买断数字版权,而国内则是出版企业通过合同取得一定期限的数字版权。这对可销售数字资源的期限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国外著名的科技出版商在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收益已占很大的比例,出版商已逐步向内容提供服务商转型,因此对数字出版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更大。而国内电子出版物销售只是总体销售收入中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发展动力也就相应小了很多。
《出版参考》:国内出版社做数据库出版应如何起步?
林鹏:数字内容产业融合了出版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融合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新的产业链环境。而数据库出版只是数字出版业务的一种模式,如何开拓此项业务,需要进行全面规划。
首先,数据库出版的核心还是内容,提高内容质量和规模是核心。其次,要分析自身出版业务的特点,分析已有和未来的出版方向,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容数据库方向。再次,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出版资源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储备。还有重要一点,是要进行相关人才储备,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对优良的数字内容资源进行必要的技术加工,提升数字内容资源的竞争力。
最后,国内出版社应该以大力投入的姿态,主动参与到数据库出版之中。有条件的要尝试自己发展,没有条件的也应寻求横向联合共同发展。只有全行业同参与到这项新业务之中,才能促进数据库出版的健康、全面、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