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是关键。只有在 “迫切需要”处,才能凸显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面的特点。而要找准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点,就需要教师潜心研讨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将信息技术这把利刃放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教学效果显著。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亲身实践中迎刃而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意味着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有效地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于理解文本内容,与作者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共识。因此,当信息技术能呈现给学生不曾经历的场景时,学生易于投入到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亲身实践”氛围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自然生长,无须教师多言。
  例如,在教学《纪昌学射》一课时,教师巧用PPT中“动画窗格”工具,再现古人织布和纪昌躺在织布机注视梭子来回穿梭的动态,带领学生真切地体验了纪昌的苦学行为。
  “梭子来回穿梭”的视频可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生活实践中无法接触到的信息。当学生看到PPT中梭子来回穿梭的动态图片时,立马产生了对动态事物的无限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在思维飞速旋转的同时,迅速表达出来:“这就是古代的织布机,你看你看,那个来回动的就是梭子,躺在织布机下面的那个人就是纪昌,那得多累啊。”
  借助动态图片,教师提议学生也来尝试尝试:像纪昌一样“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3分钟亲身实践。学生们此时面对这种挑战,定会跃跃欲试,觉得小菜一碟。3分钟后,学生的想法在亲身实践中变得更加具象。从最初时觉得纪昌练眼力很辛苦,变成眼睛盯得酸痛,不能眨一眨怎么可能做到,眼珠子转得累等等,甚至于还有学生说“我们是坐着练眼力,纪昌还得躺在织布机下面练习,那得多累呀”,体验更为真切、真实。
  至此,单纯以品质剖析文本的教法在信息带来的学生实践中不复存在,他们不再只是口头评判纪昌的苦学精神,更是在苦学体验实践中感悟了纪昌的辛苦和坚持的精神。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对于这种感同身受的练眼力记忆深刻。此时的教师,也不再是一个说教者,而是一个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小顽童,而学生也在玩乐中掌握了寓意。
  二、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用心欣赏中化难为易
  《福建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求》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中感受如何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认识新知识的愉悦。文艺性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事物的主要“特点”,更能让学生重走“作者路”,学会仔细观察、归纳事物特点等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开篇就点明威尼斯的特点: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并简要精准地介绍小艇的形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写了坐在小船中的感受。可是,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错到底如何,小艇的直观形象具体如何,尤其是文章为什么要单单写威尼斯的小艇,这些不仅是精准抓住事物特点来谋篇布局的关键思考点,还是学生学习文字表达的关键训练点。
  因此,教师寻找威尼斯摄影图片,选择了多张精美又能完整介绍威尼斯风景的图片,配以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文字说明。相关内容涉及到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水道分布情况、桥梁数量及著名桥梁名称、小艇穿梭水道的沿途风光等等,再辅以教师声情并茂演绎威尼斯风光的解说词。同时,教师精心选择《海之恋》这首极契合课文内容的舒缓音乐,用视频软件制作完成一个完整播放的1分38秒的微视频。
  在初步熟悉课文后,教师适时地将“威尼斯风光”微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当舒缓的音乐响起,当教师富有感情的解说声娓娓道来时,学生那平时一成不变低着的头立马抬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极感兴趣的“小火苗”。随着一张张富有特点和标志性的威尼斯风光图片呈现,教室传来学生们不断发出的“哇”的惊叹声。此时学生们的状态绝对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全心投入。
  还不等美景结束,学生们就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这真是一座罕见的水上城市啊!”“难怪小艇会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周边的景色好美啊!”……此时的他们就好像是作者,坐着小艇般穿梭在威尼斯的每条水道上。当他们跟着微视频观赏完威尼斯的风光后,脑海中首先浮现出了威尼斯城市风光标志,毫不犹豫地统一为小艇。
  原本简单而无趣的文字在微视频的引领下,变得兴味盎然;原本骨感的事物特点在微视频的熏陶下,变得丰盈。一段简短却不失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在带领学生欣赏了美景、愉悦了心情之余,還让学生理解了威尼斯的特点,明白了小艇在威尼斯城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置身于“抓住主要特点来写一件事件”的精彩范例中,感受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之美。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图片放飞了学生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尽情地、合理地畅想着坐在小艇中可能欣赏到的各种美景,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因积极思考而焕发的朝气。
  三、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看图辨别中水落石出
  在阅读实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于完整理解文本的意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查字典获得准确的理解之后,在语言文字所营造的“意会不可言传”的曼妙情境下,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一张直观形象的图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揣摩语言文字表达之精妙。
  例如,《乡下人家》一文第4自然段旨在通过描写鸭的形态突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教师可以借助“捣衣”这个词,出示“洗衣”和“捣衣”两张图片,让学生从字形或者图中内容上,区分洗衣和捣衣的不同之处,进而明确捣衣需要用一根木棒,把衣服平放在一块石头上,用力地捶打衣服以去污。既然用力捶打,自然捣衣声音大。但 “鸭子听到如此大的捣衣声”为何都能“从不吃惊”?究其原因,学生自然能迅速理解“鸭子与人们和谐相处,自由自在”。
  再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对于理解“废墟”一词,不必去寻找字典中生冷的解释,只需要一幅“地震过后的房屋坍塌、断瓦残垣、一片狼藉”的典型图片,学生就能直观地明白何为“废墟”景象。在《桥》一文中,一张老虎“咆哮欲来”的声势浩大的照片,足以让学生想象得到“咆哮”的分贝数,进而再类比联想到“洪水咆哮”的声响有多大,洪水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有时候巧用信息技术还能把学生无法直观理解的抽象事物体现出来,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妙处。例如《画风》一文中,“风”本身是难以捉摸的气候现象,“画风”就显得更为离奇不可想象了。当教师播放“红旗飘扬”“风车转动”的图片,无形之中就将“风”融入图片之中,学生对“画风”的理解自然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信息技术固然实用,但不可乱用。若整堂语文课上都用PPT,若PPT上尽是不经授课者结合教学难点思考、整理、创新的教学内容,那么信息技术也就失去了它特有的工具魅力。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课堂中,如何更加合适、恰当、高效地选择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实践。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五缘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所学知识迁移与巩固的对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略读课文的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可见,课标对略读课文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区分开来教,几乎采用与精读课文同样的教学方法来教略读课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
“本”(指事字,“木”下一横,指明这是根部),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由此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根源。汉字,因义构形,因形表意,每个汉字不仅是一个“记号”,更是一种文化,在造字之初就被古代人们赋予了意识形态、文化审美等。由此,在教学中,适切地追溯汉字本源,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中发展语言与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感受能力,形成语文核心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写话一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要想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应以文本教材为依托,鼓励学生由说到写,邊想边说,在说的基础上尝试写出来。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和教材插图为平台,找准读写点,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契机。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学生的写话质量。那么,低年级读写结合点应该如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宗作校长不断地对她说着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无限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1 “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上课时不停地开关书桌盖子,站在窗口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教室屋檐下的小燕子大声说话;因为美术课上画图漫过绘图纸在书桌上留下了擦不掉的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伟人”篇比较常见。这类题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古今中外,还能折射出伟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来感知伟人形象。  【教学片段】  (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找一找,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赋予了哪些景物情感?  生:浪花。  师:在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