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评自改,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定的弊端,使得习作指导缺乏针对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范围,扼制了学生写作的个性和灵感。如何改变这种费时低效的习作评改方式呢?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基于这一理念,我在习作评改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变教师评改为学生合作互评和自主修改,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在团结协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导改引路
  让学生互评自改习作并不是教师直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改,那样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互评自改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互评,展开深度的互动对话。因此,学生的“自改”应建立在教师“导改”的基础之上。
  如何通过“导改”给学生提供评改的示范呢?首先要选择典型的例文。“导改”不是纸上谈兵,应该结合具体的习作进行评改指导。在选择例文时要兼顾考虑素材、构思、表达等要素,还要考虑优点和缺点,这样便于比较和评判。以《我长大了》这一习作题为例,既要选取叙述成功经验的,又要选取描写失败经历的;既可选取第一人称的,又可选取第三人称的;既可选取构思精巧的,也可选取平铺直叙的……这样在“导改”的过程中既有结构的对比,也有描写的对比,还有立意的对比……便于教师全方位对习作进行指导。其次要教给评改的方法。评改习作是一项技术活,既要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又要逐字逐句精雕细琢。在“导改”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如对习作的写作态度、叙事线索、细节描写、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辨析和修改,完整地感知评改习作的流程。例如,在评析习作《拔河比赛》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例文进行了多角度的评改:这篇习作主要是描写拔河比赛的场景,还描写了其他的比赛,重点不突出;描写拔河比赛的场面时,要刻画参赛队员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如果作者自己也参加了比赛,是不是可以加上心理描写;“加油声此起彼伏”,我感觉这句话比较简单,应该把观众的动作和表情描写细致,介绍清楚怎样喝彩、怎样欢呼,这样才能让人身临其境……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写作构思提出了多个修改建议,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究。此外还要训练学生掌握删、增、调等习作评改符号,养成专业的评改习惯,便于在小组互评中顺畅交流。
  二、互改协作
  学生感知了评改的主要步骤,掌握了基本的修改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互评习作。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主动交流,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获得灵感,从而使得习作的评改成为交往性、活动性和分享性并存的学习活动。
  首先要分好组。科学分组是实现有效“互改”的前提和保障。分組时要考虑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到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让互评互改、互帮互助成为现实。小组成员切忌一成不变,要定期重新组合,从而让学生接触到各种风格的写作思路。组长的选择也很重要,既要有写作能力,又要有组织能力。其次要分好工。小组互评习作时,必须要保证全员参与,不要让“强势者”抢夺话语权,更不能让“沉默者”沦为听众。可以将组员用数字编号,如可以规定先评1号的习作,按照2号、3号、4号……的顺序发言,然后再自由发言。这样能保证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从而让不同的思路和意见都摆到桌面上,引发对比和辨析,使得讨论更具深度。再次要写评语。小组互评习作,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建议或者争辩,那样做出的评改是零散和无序的。在组内互评之后,应交换写评语,较为系统地梳理同伴习作中的优点,同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例如,在互评《我的妈妈》一文时,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李彤的妈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她爱笑、热情、善良,我的妈妈就严肃多了,谁让她是个警察呢?这篇习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彤犯错时,妈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李彤,让李彤主动认错。从这段描写中我又看到了一位既严格要求又通情达理的妈妈。妈妈和李彤谈心时,李彤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是什么让她发生了转变?我认为应该要描写清楚,这样才能更令人感动,让人体会出女儿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真的很难相信这段总评出自于一位中年级学生的笔下。这既是对小组评改的深刻小结,也是对自己观点的完整表述,一切都源于对同伴习作全方位品读评析和深刻的思考。互写评语既提升了鉴赏能力,又锻炼了习作水平。
  三、自改提升
  “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不厌百回改”都陈述了同一个道理——好习作是改出来的。我们推行合作互评,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把评改习作的任务交给同伴,而是通过合作互评提高学生习作修改的意识,让学生掌握习作修改的方法,为学生搭建由互评到自改的桥梁。
  如何将“合作互评”的成果与“自我批改”有机融合呢?一要反复朗读。这里的朗读是有声朗读,而不是默读。这样才能感受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情感是否到位。阅读使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同步发展,更加深刻地感悟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二要合理取舍。合作互评时同伴会提出多种修改建议,如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升华呼应,材料要新颖、语言要生动,场面描写要具体,人物刻画要形象……真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每个建议都很好,但是在一篇习作中要全部实现又不可能。此时就要让学生依据优化后的构思,选择适宜自己的行文风格进行修改,从而尊重和呵护鲜明的写作个性。三要适时点拨。让学生互评自改,教师并不是做甩手掌柜,在给学生搭建了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平台之后,应实时观察学生评改习作的过程。在合作互评时虽然收到了很好的建议,但是有些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制约,常常无从下手,此时最需要教师“雪中送炭”。例如,在修改《美丽的冬天》这篇习作时,有位学生对于雪景的描写过于笼统,虽然同学提出可以抓住几个事物进行描写,可是他却束手无策。见此情形,我顺势点拨:“下雪了,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地里的沉睡的麦子盖上了……”学生一听,不假思索地说出:“盖上了一床棉被!”“真棒!还有大树呢?屋顶呢?”他歪着脑袋思考起来,很快就有了灵感:“给大树穿上了一件棉袄,给屋顶戴上了一顶帽子,给烟囱围上了一条围巾……”我继续追问:“下雪了,小动物们也一定非常开心吧,它们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最喜欢下雪了,他们可以玩很多有趣的游戏,比如……”寥寥几句的点拨, 开启了学生文思的源泉,唤醒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选取了典型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刻画,使得原本平谈无奇的叙述变得生动形象。这种状态下的一对一的指导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思想性。
  互评自改是又一次习作的过程,它为学生搭建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有效平台。把习作评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写作思路和创作灵感互相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得习作评改成为自主参与、个性飞扬的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适当对文本进行拓展,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但有的教师却进入了误区,把拓展阅读当作是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的“点缀”,形式上也是千篇一律,只是在教完课文后,找来一篇与文本题材相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其实文本拓展的形式绝非如此单调,它应该自然融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巧妙引
沙漠中最多的是沙子,很多动物都害怕沙子钻进眼里、耳里和鼻子里。  我的耳朵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毛,可以挡住风沙。  长长的眼睫毛也可以挡住沙子,这样风沙就不会吹到眼睛里。  我的嗅觉很灵敏,可以在茫茫沙漠中找到水源。我的鼻孔可以自由开闭,阻挡风沙进入。  我的嘴挺有趣,嘴唇可以伸出很远,去吃稍远处的树叶和青草。  我是骆驼  我是人类在沙漠地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因为我的身体构造非常适合在沙漠生活。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都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所学知识迁移与巩固的对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略读课文的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可见,课标对略读课文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区分开来教,几乎采用与精读课文同样的教学方法来教略读课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
“本”(指事字,“木”下一横,指明这是根部),本义是“草木的茎或根”,由此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根源。汉字,因义构形,因形表意,每个汉字不仅是一个“记号”,更是一种文化,在造字之初就被古代人们赋予了意识形态、文化审美等。由此,在教学中,适切地追溯汉字本源,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中发展语言与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感受能力,形成语文核心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写话一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要想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应以文本教材为依托,鼓励学生由说到写,邊想边说,在说的基础上尝试写出来。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和教材插图为平台,找准读写点,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契机。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学生的写话质量。那么,低年级读写结合点应该如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宗作校长不断地对她说着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无限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1 “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上课时不停地开关书桌盖子,站在窗口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教室屋檐下的小燕子大声说话;因为美术课上画图漫过绘图纸在书桌上留下了擦不掉的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