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1-01
摘 要 本文以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为视角,阐述了高校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应“融入中心,走进青年”,提倡参与式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青年学生发展;共青团;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1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2008年,武汉大学召开第十二次团代会,之后逐步确定“融入中心,走进青年”工作宗旨。
“融入中心”,指共青团组织要主动融入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强化项目化、体系化的工作模式,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效对接,发挥共青团组织在“两课”教育、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熏陶、就业见习、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
“走进青年”,指要做到积极研究青年需求,放手让青年策划参与,正确引导青年发展。其不能仅停留在举办全校性的大活动上,而是要扎实地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绩观”和评价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建立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长效机制。
贯彻这一宗旨,细化为四个具体原则,分别为:对青年工作体制进行科学化设计;探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多样化渠道;倡导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创建共建式的发展模式。
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形成了七大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大学生課外文化素质拓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2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案例: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和思想政治教育超市
这两项超市均属国内高校首创,其中“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始创于2003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原本依托于“校园文化活动超市”体系内,发展成熟后于2005年起开始独立运行。
2.1 主要特色: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
2.2 主要运作模式: 学生结合指导性选题自主设计、公开竞标,校团委实施项目制目标管理。程序即:
2.2.1 校团委将准备开展的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发布会,以招投标的形式向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校级学生组织进行发布。
2.2.2 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承办。
2.2.3 校团委根据项目开展的成绩与效果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和其他配套支持,并对其实行目标管理。
2.3 主要方案设计:
2.3.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在项目化运行机制和定时定点开展方式的作用下,逐渐固定品牌活动方案、地点、时间,实现“超市选择”。
以文理学部教五楼文化素质教育报告厅为例:周一晚,由校学生会和教务部共同举办“跨学科论坛”,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了解;周二,晚由校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工作部举办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弘毅讲堂”;周三晚,轮流举办“院士论坛”、“珞珈论坛”,邀请各学院院长和院士专家介绍最新学科动态;周四晚,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导航”讲座;周五晚,举办是“社团文化节”和“社团在线”,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周六晚,上演“周末艺苑”,满足校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需要;周日晚,轮流举办“珞珈文苑”、“艺术竞技场”。
从周一到周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品牌,不仅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系列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更有利于广大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采购”。
2.3.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 把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三大原则,划分出四大活动版块,分别为:高举团旗跟党走——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我与祖国共奋进——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知荣明耻促和谐——道德规范主题教育;素质拓展助成才——综合素质主题教育。下设若干主要活动项目,其子项目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
2.4 主要依托的组织载体:
2.4.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院系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等。
2.4.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武汉大学学生团委副书记联席会。为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以“培训联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团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工作能力,联络交流他们的工作,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作为学生干部骨干和兼职共青团干部的作用为目标的培训联络性组织。
3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考
3.1 基于创新点而得的经验:
第一,把握工作特性,积极深化青年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式教育。充分调动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主动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全面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通过双方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参与教育活动中的决策、计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使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在自主设计、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第二,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出发,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把握课外活动育人功能和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的基本规律,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设计和有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使课外教育体系化、有形化、可考核、可评估,同时将“第二课堂”工作和活动与基层团的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基层团组织职能化建设。
3.2 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2、工作目标与青年需求相统一。
3、支部活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协调。
4、集体活动与个性追求相协调。
5、基层团委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协调。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1-01
摘 要 本文以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为视角,阐述了高校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应“融入中心,走进青年”,提倡参与式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青年学生发展;共青团;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1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2008年,武汉大学召开第十二次团代会,之后逐步确定“融入中心,走进青年”工作宗旨。
“融入中心”,指共青团组织要主动融入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强化项目化、体系化的工作模式,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效对接,发挥共青团组织在“两课”教育、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熏陶、就业见习、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
“走进青年”,指要做到积极研究青年需求,放手让青年策划参与,正确引导青年发展。其不能仅停留在举办全校性的大活动上,而是要扎实地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绩观”和评价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建立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长效机制。
贯彻这一宗旨,细化为四个具体原则,分别为:对青年工作体制进行科学化设计;探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多样化渠道;倡导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创建共建式的发展模式。
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形成了七大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大学生課外文化素质拓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2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案例: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和思想政治教育超市
这两项超市均属国内高校首创,其中“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始创于2003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原本依托于“校园文化活动超市”体系内,发展成熟后于2005年起开始独立运行。
2.1 主要特色: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
2.2 主要运作模式: 学生结合指导性选题自主设计、公开竞标,校团委实施项目制目标管理。程序即:
2.2.1 校团委将准备开展的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发布会,以招投标的形式向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校级学生组织进行发布。
2.2.2 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承办。
2.2.3 校团委根据项目开展的成绩与效果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和其他配套支持,并对其实行目标管理。
2.3 主要方案设计:
2.3.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在项目化运行机制和定时定点开展方式的作用下,逐渐固定品牌活动方案、地点、时间,实现“超市选择”。
以文理学部教五楼文化素质教育报告厅为例:周一晚,由校学生会和教务部共同举办“跨学科论坛”,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了解;周二,晚由校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工作部举办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弘毅讲堂”;周三晚,轮流举办“院士论坛”、“珞珈论坛”,邀请各学院院长和院士专家介绍最新学科动态;周四晚,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导航”讲座;周五晚,举办是“社团文化节”和“社团在线”,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周六晚,上演“周末艺苑”,满足校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需要;周日晚,轮流举办“珞珈文苑”、“艺术竞技场”。
从周一到周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品牌,不仅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系列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更有利于广大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采购”。
2.3.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 把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三大原则,划分出四大活动版块,分别为:高举团旗跟党走——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我与祖国共奋进——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知荣明耻促和谐——道德规范主题教育;素质拓展助成才——综合素质主题教育。下设若干主要活动项目,其子项目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
2.4 主要依托的组织载体:
2.4.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院系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等。
2.4.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武汉大学学生团委副书记联席会。为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以“培训联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团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工作能力,联络交流他们的工作,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作为学生干部骨干和兼职共青团干部的作用为目标的培训联络性组织。
3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考
3.1 基于创新点而得的经验:
第一,把握工作特性,积极深化青年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式教育。充分调动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主动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全面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通过双方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参与教育活动中的决策、计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使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在自主设计、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第二,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出发,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把握课外活动育人功能和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的基本规律,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设计和有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使课外教育体系化、有形化、可考核、可评估,同时将“第二课堂”工作和活动与基层团的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基层团组织职能化建设。
3.2 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2、工作目标与青年需求相统一。
3、支部活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协调。
4、集体活动与个性追求相协调。
5、基层团委工作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