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属于民生范畴。家政服务其实是一项“双赢”工程,它在为广大家庭提供保姆、护理、保洁、物流配送、家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还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绝大多数家政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的能力强,家政服务业可以为贫困户提供再就业机会,无疑是推进国家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一、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精神,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习近平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实施家政扶贫行动,助力精准就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家政服务社会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家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家政服务员和雇主权利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家政服务业的巨大潜在市场将被开发。
虽然我国家政服务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企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业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开始涌现,目前很多家政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已达上千万,家政服務这块“蛋糕”带来的利润优势不容小觑。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家政服务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家政服务员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月薪上万元的家政岗位并不稀奇。家政服务业比较容易解决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的就业问题。当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经济待遇总体不错,现已成为外来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之一。相对而言,发展家政服务业更容易帮助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解决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拓宽其收入来源,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
家政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家政扶贫行动,有利于精准就业,有利于精准施策,有利于精准脱贫。家政扶贫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大,实施家政扶贫行动,可以帮助贫困劳动者培训生存技能,完善社会保障,拓宽就业门路。家政扶贫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实施家政扶贫,可以增加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深化供给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扶贫
从国际经验和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家政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将不断增强,因此,家政服务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其促进就业的战略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国家应大力培育大型家政服务示范企业,鼓励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家政扶贫工作,有效吸纳贫困地区人口进城从事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吸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强的作用,以家政就业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推进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对接、按需培训、择优引进、就业扶贫”合作、就业、扶贫一体化新模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通过推进大城市和贫困县结对子、统一教材培训、建立诚信注册体系等,可以增加家政服务员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一)多措并举实现家政扶贫有效模式
为实现精准脱贫,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商务委2017年11月24日组织召开“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对接会,动员部署家政扶贫试点工作,交流推广家政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家政扶贫对接机制。安徽、四川、贵州、甘肃、陕西、湖南6省商务厅,19个贫困县(区)及相关委、办、局分管领导和上海家政、餐饮、生鲜配送企业代表参加,共商扶贫大计。根据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的通知》,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承担与安徽、四川、湖南、陕西、贵州、甘肃6个省33个贫困县(区)开展家政就业扶贫对接任务,动员部署家政扶贫试点工作,交流推广家政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家政扶贫对接机制,重点推动中心城市与贫困县开展劳务对接活动,通过在家政服务需求大的城市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形成家政扶贫的有效模式。
1.发展家政服务业,创新精准扶贫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就业,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家政服务业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规范家政服务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进入家政服务业。鼓励同门类企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向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建立家政服务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有效对接机制,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3.健全家政服务业,完善行业服务标准
健全家政服务业管理制度,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家政服务业行业规范和各类服务标准,把家政服务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家政服务经营者、从业者、消费者应按照有关法规,明确各方责权利和违约处理办法。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发展家政服务业以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助力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
打造劳务品牌、实现转移就业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家政服务业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日益不可或缺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到2017年已有超过2300万从業人员,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容纳就业将超过3000万人,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劳务对接扶贫方面大有可为。
一直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构成以农村女性转移劳动力为主,在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项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住家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月,真正实现了“从业一人,脱贫一户”。鉴于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实践层面,不少地方也纷纷将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
在蓬勃的发展态势中,发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需要认真谋划转移就业的关键步骤,深入开发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精准对接城市家政服务需求,铸就新型人力资源品牌。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挖掘劳务品牌内涵,形成本地化特色
在推进劳务输出脱贫中,许多地方都着手创办家政服务劳务品牌,但不少地方对于品牌的内涵却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挖掘,导致品牌的特色不强。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中,常见的是以本地的地名命名,似乎命名就等同于品牌。实际上,直接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是劳务品牌的承载者,因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地域性格一定会渗透进特定地域的劳务品牌之中,使劳务品牌带有当地的地方特色,正是这些特色和家政服务的职业要素共同构成了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内涵。
所以在品牌建设中,一方面要善于根据地域特征挖掘劳务品牌的“性格”,例如山东人忠厚豪爽、宽厚朴实,四川人勤劳耐苦、聪明且性格鲜明,西北人豪迈热情、直爽实在,安徽人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等,各地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与家政服务业结合,自然产生了不同的服务风格,成为服务人员“软技能”的组成部分。面向城市中需求各异的客户,各种风格都有其市场,需要劳务品牌主动、自觉地去挖掘这些为市场所接受、所需要、所欢迎的“品牌性格”,形成品牌价值观,并将之提升为品牌特色。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劳动者在生活技能上也备有侧重,例如山西人长于做面食,四川、重庆、湖南人对烹调辛辣口味的食物最拿手,西北人擅长烹饪肉食等,不同地方的劳务品牌应该对这些特色技能予以整理和开发,主动将其融入劳务品牌的内涵之中,成为品牌特色。
基于地域性格特征和地域技能特征,总体上可以展现出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特色所在,从而使品牌的内涵得以挖掘,品牌价值得到提升,进而为劳务品牌标准的界定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科学服务标准,提升职业化水平
优秀的家政服务企业都长于标准化工作,一些家政服务企业还是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例如山东“阳光大姐”、杭州“三替”等。开展标准化建设使这些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保障,管理效率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成了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构成,通过各项标准的实施和拓展,企业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完善的标准才使这些家政服务品牌得以树立。对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而言,同样也有必要借助标准化助力劳务品牌的打造,通过标准体现品牌的内涵、实现品牌的价值,也借助标准提高品牌的品质。由于家政服务的质量与服务人员的技能、素质直接相关,而技能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培训习得,所以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标准建设的诸多方面中,在现阶段特别要关注的是培训标准化。
在劳务品牌培训标准的建设中,一方面基于家政服务员的素质模型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方案,特别是针对当前培训课程碎片化、内容不完整等问题,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建立相关工种的标准化培训方案,使培训内容既涵盖“硬技能”,又涵盖“软技能”;既能反映工种的基本要求,又能体现市场需求,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对于具体的服务技能、服务方式和实操要求,要从专业角度出发,立足于市场需求.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论证、实验和矫正,确保技能的科学、安全、高效、优质。此外,基于受训者的实际情况,还要对培训时间、实操实训等培训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论证总结最适宜的方案,确保受训者在学校学得会、上岗后用得着。
在培训标准的设计中,要注意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内涵的衔接,特别是要在一些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加人品牌在服务内容、“软技能”等方面特有的内容,突出和发扬品牌特色,将特色转化为价值,在品牌内涵和培训标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3.加强品牌对外宣传,实现精准化对接
在劳务输出阶段,要加强品牌的包装和对外宣传。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统一标识、着装、工具、标语等外在形象系统,并将品牌内涵融入形象系统,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对外推介中,一方面依托品牌特色和服务质量,通过提升消费者口碑提高劳务品牌的美誉度,发挥市场自发的传播机制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宣传介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鼓励企业和服务人员通过自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新兴手段开展宣介,主动弥合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另外,要发挥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由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共同开展宣介活动,特别是要发挥输入地政府部门的作用,在输入地营造品牌氛围,打响品牌口号。
综合来看,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中,要调动备方面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基础性工作,通过向行业协会或优秀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备齐”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公共品”,包括劳务品牌内涵的挖掘整理、师资培养等,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或者奖励扶持优秀企业的形式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行业协会要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公开、公正、公信的基础上,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内涵挖掘、标准制定等环节上发挥科学性、专业性的优势;输出地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要主动融入劳务品牌打造,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标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政府补贴和各种支持,开展高质量的劳务品牌培训。
一、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精神,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6月,习近平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实施家政扶贫行动,助力精准就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家政服务社会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家政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家政服务员和雇主权利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家政服务业的巨大潜在市场将被开发。
虽然我国家政服务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现象,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企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业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开始涌现,目前很多家政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已达上千万,家政服務这块“蛋糕”带来的利润优势不容小觑。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家政服务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家政服务员的收入自然也水涨船高,月薪上万元的家政岗位并不稀奇。家政服务业比较容易解决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的就业问题。当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经济待遇总体不错,现已成为外来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之一。相对而言,发展家政服务业更容易帮助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解决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拓宽其收入来源,促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
家政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家政扶贫行动,有利于精准就业,有利于精准施策,有利于精准脱贫。家政扶贫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手段,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大,实施家政扶贫行动,可以帮助贫困劳动者培训生存技能,完善社会保障,拓宽就业门路。家政扶贫是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实施家政扶贫,可以增加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深化供给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三、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扶贫
从国际经验和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家政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将不断增强,因此,家政服务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其促进就业的战略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国家应大力培育大型家政服务示范企业,鼓励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家政扶贫工作,有效吸纳贫困地区人口进城从事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吸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强的作用,以家政就业为抓手,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推进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对接、按需培训、择优引进、就业扶贫”合作、就业、扶贫一体化新模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通过推进大城市和贫困县结对子、统一教材培训、建立诚信注册体系等,可以增加家政服务员供给总量、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
(一)多措并举实现家政扶贫有效模式
为实现精准脱贫,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商务委2017年11月24日组织召开“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对接会,动员部署家政扶贫试点工作,交流推广家政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家政扶贫对接机制。安徽、四川、贵州、甘肃、陕西、湖南6省商务厅,19个贫困县(区)及相关委、办、局分管领导和上海家政、餐饮、生鲜配送企业代表参加,共商扶贫大计。根据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的通知》,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承担与安徽、四川、湖南、陕西、贵州、甘肃6个省33个贫困县(区)开展家政就业扶贫对接任务,动员部署家政扶贫试点工作,交流推广家政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家政扶贫对接机制,重点推动中心城市与贫困县开展劳务对接活动,通过在家政服务需求大的城市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形成家政扶贫的有效模式。
1.发展家政服务业,创新精准扶贫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就业,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家政服务业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规范家政服务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进入家政服务业。鼓励同门类企业联合重组、资源整合,向专业化、规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建立家政服务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有效对接机制,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3.健全家政服务业,完善行业服务标准
健全家政服务业管理制度,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家政服务业行业规范和各类服务标准,把家政服务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家政服务经营者、从业者、消费者应按照有关法规,明确各方责权利和违约处理办法。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发展家政服务业以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助力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
打造劳务品牌、实现转移就业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家政服务业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日益不可或缺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到2017年已有超过2300万从業人员,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容纳就业将超过3000万人,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劳务对接扶贫方面大有可为。
一直以来,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构成以农村女性转移劳动力为主,在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项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住家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月,真正实现了“从业一人,脱贫一户”。鉴于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家政服务劳务对接。实践层面,不少地方也纷纷将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
在蓬勃的发展态势中,发展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扶贫、打造家政服务劳务品牌需要认真谋划转移就业的关键步骤,深入开发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精准对接城市家政服务需求,铸就新型人力资源品牌。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挖掘劳务品牌内涵,形成本地化特色
在推进劳务输出脱贫中,许多地方都着手创办家政服务劳务品牌,但不少地方对于品牌的内涵却缺乏足够的思考和挖掘,导致品牌的特色不强。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中,常见的是以本地的地名命名,似乎命名就等同于品牌。实际上,直接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是劳务品牌的承载者,因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附着在劳动者身上的地域性格一定会渗透进特定地域的劳务品牌之中,使劳务品牌带有当地的地方特色,正是这些特色和家政服务的职业要素共同构成了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内涵。
所以在品牌建设中,一方面要善于根据地域特征挖掘劳务品牌的“性格”,例如山东人忠厚豪爽、宽厚朴实,四川人勤劳耐苦、聪明且性格鲜明,西北人豪迈热情、直爽实在,安徽人朴实勤奋、吃苦耐劳等,各地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与家政服务业结合,自然产生了不同的服务风格,成为服务人员“软技能”的组成部分。面向城市中需求各异的客户,各种风格都有其市场,需要劳务品牌主动、自觉地去挖掘这些为市场所接受、所需要、所欢迎的“品牌性格”,形成品牌价值观,并将之提升为品牌特色。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劳动者在生活技能上也备有侧重,例如山西人长于做面食,四川、重庆、湖南人对烹调辛辣口味的食物最拿手,西北人擅长烹饪肉食等,不同地方的劳务品牌应该对这些特色技能予以整理和开发,主动将其融入劳务品牌的内涵之中,成为品牌特色。
基于地域性格特征和地域技能特征,总体上可以展现出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特色所在,从而使品牌的内涵得以挖掘,品牌价值得到提升,进而为劳务品牌标准的界定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科学服务标准,提升职业化水平
优秀的家政服务企业都长于标准化工作,一些家政服务企业还是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例如山东“阳光大姐”、杭州“三替”等。开展标准化建设使这些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保障,管理效率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成了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构成,通过各项标准的实施和拓展,企业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完善的标准才使这些家政服务品牌得以树立。对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而言,同样也有必要借助标准化助力劳务品牌的打造,通过标准体现品牌的内涵、实现品牌的价值,也借助标准提高品牌的品质。由于家政服务的质量与服务人员的技能、素质直接相关,而技能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培训习得,所以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标准建设的诸多方面中,在现阶段特别要关注的是培训标准化。
在劳务品牌培训标准的建设中,一方面基于家政服务员的素质模型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方案,特别是针对当前培训课程碎片化、内容不完整等问题,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建立相关工种的标准化培训方案,使培训内容既涵盖“硬技能”,又涵盖“软技能”;既能反映工种的基本要求,又能体现市场需求,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对于具体的服务技能、服务方式和实操要求,要从专业角度出发,立足于市场需求.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论证、实验和矫正,确保技能的科学、安全、高效、优质。此外,基于受训者的实际情况,还要对培训时间、实操实训等培训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论证总结最适宜的方案,确保受训者在学校学得会、上岗后用得着。
在培训标准的设计中,要注意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内涵的衔接,特别是要在一些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加人品牌在服务内容、“软技能”等方面特有的内容,突出和发扬品牌特色,将特色转化为价值,在品牌内涵和培训标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3.加强品牌对外宣传,实现精准化对接
在劳务输出阶段,要加强品牌的包装和对外宣传。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统一标识、着装、工具、标语等外在形象系统,并将品牌内涵融入形象系统,提升品牌形象。同时,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对外推介中,一方面依托品牌特色和服务质量,通过提升消费者口碑提高劳务品牌的美誉度,发挥市场自发的传播机制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宣传介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要鼓励企业和服务人员通过自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新兴手段开展宣介,主动弥合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另外,要发挥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由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共同开展宣介活动,特别是要发挥输入地政府部门的作用,在输入地营造品牌氛围,打响品牌口号。
综合来看,在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中,要调动备方面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基础性工作,通过向行业协会或优秀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备齐”家政服务劳务品牌的“公共品”,包括劳务品牌内涵的挖掘整理、师资培养等,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或者奖励扶持优秀企业的形式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行业协会要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公开、公正、公信的基础上,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在内涵挖掘、标准制定等环节上发挥科学性、专业性的优势;输出地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要主动融入劳务品牌打造,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标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政府补贴和各种支持,开展高质量的劳务品牌培训。